華文網

孩子老是怪別人,怎麼教他自我檢討、承擔錯誤?

文:親子天下編輯部

(Photo by KPG Ivary @ ShutterStock;圖中人物與內文無涉)

請問專家:我有一個六歲大的小男生,

遇到任何事情都只會怪別人,老是不檢討自已,我應該如何讓他學會自已承擔錯誤呢?謝謝!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黃柏嘉回復:

父母在介入前需先瞭解孩子在心理發展上的限制,才能對孩子的表現有合理的期待,並設定出教養的目標。從道德發展的角度來看,六歲孩子判斷一件事情對錯的依據是:“如果行為可能會讓我被懲罰,那就是錯的!如果行為會讓我得到一些好處,

那就是好的!”孩子會從行為的結果來判斷對錯,而不是行為是否影響或傷害到別人。此時的孩子為了規避處罰或是獲得好處,也可能傾向於否認自己的錯誤,而將責任都推給他人。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思考是非常自私的、不負責任的,但這只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過渡階段,在父母合理的引導與訓練下,通常會在八歲左右進展到下一個階段,
到時候孩子會更重視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也更能考慮到別人的看法。以下提供幾個介入的角度:

具體的要求並連結清楚的後果:六歲孩子的抽象思考能力仍不足,他需要具體可以依循的指令與要求,並連結可以預期的後果。可以用“吃飯的時候,你得坐在位子,小聲說話,否則媽媽會帶你一起站到餐廳外面,直到你能安靜下來。”來取代“你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要乖、要聽話,

不然就要你好看”。為了幫助孩子同理別人感受的能力,父母平時也可以跟孩子說明設定這些規定背後的理由與原因。

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以行為後果來判斷對錯,因此最有效培養責任感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實際“體驗”到行為的後果,來取代不斷的嘮叨與提醒。如果打翻果汁,就必須自己拿抹布擦乾;在餐廳吵鬧,就不能吃好吃的食物,

還得跟媽媽一起站到餐廳外頭;如果延遲上床,床前故事時間就會縮短;如果用不禮貌的方式請爸媽幫忙,就不會得到協助。為了避免孩子混淆,父母也必須先澄清自己的要求與規定,並且前後一致的執行,不能有時放孩子一馬,有時又特別嚴苛。

父母以身作則:若父母發現自己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犯了錯誤,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透過這個動作,父母不只示範了如何承認錯誤,

無形中也傳遞給孩子一種態度:反省自己的錯誤並致歉是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下次能夠做得更好。

(小編提醒:親子天下官網“請問醫生”與“請問專家”平臺服務提供的資訊旨在協助讀者厘清迷思,不能取代實際醫師問診與專家當面諮詢。若您仍擔心,請務必實際就診、或尋找諮詢,以免耽誤改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