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們知道男神黃磊為啥被稱作“藍印花布一樣的男友”嗎?

聽說不少看《嚮往的生活》的盆友們

都被高情商、高智商又會做飯的黃磊給圈粉了。

小編當年看《似水年華》時就是他的粉兒了。

(貌似暴露年齡了……)

劇中的烏鎮水汽氤氳,小巷狹窄,

晾曬的藍印花布在風中飛舞,

讓人覺得江南簡直太適合一見鍾情了!

《似水年華》劇照

話說,北方出生的小編在劇中

第一次見到晾曬藍印花布的場景,

那樸素而憂鬱的藍色,

就是小編心中江南水鄉的標誌。

據說有個地方可以

親手設計製作屬於自己的藍印花布,

有興趣一起嘛?

小互動:你們知道《似水年華》中,文和英是哪集在染坊初次相遇的嗎?(在文章下方留言,第一位答出問題的讀者,我們將送上精美小禮品一份~)

吳元新,江蘇啟東人,江蘇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藍印花布產品

1997年,他創辦了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如今,不少人通過這個“藍白世界”認識了南通藍印花布,還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與這門古老的手藝“親密接觸”。

結緣藍印花布

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位於南通濠河邊,

一進大門,兩台木制織布機映入眼中。屋子裡、牆壁間、走廊上,都掛滿了一排排藍印花布及服飾成品。

藍印花布裝飾的房間古色古香

門簾、包袱布、床單、小兒肚、外衣等等,讓人眼花繚亂。微風吹過,古拙的紋樣在藍色的布單上輕輕舞動,仿佛在述說著藍印花布的“前世今生”。

在博物館內,我見到了館長吳元新。55歲的吳元新身著樸素的深藍色布衣,談及藍印花布,他的眉眼間充滿著笑意,仿佛在談論自己的孩子,語氣也變得輕快起來。

鏤刻花板

吳元新生於上世紀60年代,17歲時,他開始在一家藍印花布印染廠工作,

從染布、刮漿、刮白、整理等基本工藝技能學起。

“當時我是廠裡唯一一個年輕學徒,跟師傅學藍印花布整套的工序。我邊學邊到農村去收集民間藍印花布紋樣,拿回來自己慢慢設計研究,對藍印花布越來越癡迷。”一年後,吳元新被調到了刻板設計室,開始了藍印花布印染刻板工作。

身著藍印花布衣的採茶女

設計刻板是藍印花布印染廠中最有技術的一個部門,當時,染坊裡沒人學過設計,產品的紋樣總是如出一轍。為了設計出新的花樣,吳元新利用休息時間收集各類藍印花布,尋找靈感。

正在晾曬的布匹

在這一過程中,吳元新漸漸意識到,要想讓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活起來,必須要創新。1982年,吳元新考入宜興陶瓷學校美術專業。學習期間,他潛心鑽研藍印花布的圖案創新,設計出的圖案廣受好評。

《清明上河圖》藍印花布花紋

1987年,全國第一家旅遊工藝品研究所在南通籌建,藍印花布是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內容。對藍印花布工藝流程和設計刻板都十分熟悉的吳元新從那時起開始專門從事藍印花布藝術研究工作,這一干就是10年。

《清明上河圖》藍印花布花紋

這10年間,出於對藍印花布事業的熱愛,吳元新先後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院深造。在深造的過程中,吳元新完成了他的經典魚壁掛系列畫稿和榮獲全國旅遊工藝品優秀獎的藍印花布壁掛系列。

古鏤刻花板

1997年,吳元新在文峰公園內一個偏僻的院落裡掛上了“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的牌子,用自己20年來收藏、開發、研究的成果和幾百件藍印花布精品打造出了他心中的“藍白世界”。

古版珍品

後來,隨著館藏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如今,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內陳列了上千種藍印花布製品、古舊紡紗機、織布機,以及吳元新自己製作的藍印花布產品,成為傳承藍印花布手藝的重要基地。

將手藝傳給熱愛它的人

藍印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用天然藍草作為染料染制,又稱藥斑布、澆花布。

藍印花布製作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先挑選坯布,然後用水浸泡脫脂,同時,在牛皮紙上刻出圖案,再把刻好的牛皮紙壓在白布上刮漿。刮漿晾乾後的布需再次投入染缸染色,把布上的漿洗掉,一塊樸素而絕美的藍印花布就製成了。

吳元新在指導遊客刻花板

“藍印花布製作最關鍵的步驟就是鏤刻花板。”吳元新珍藏的刻板每幅都好似一件精美的剪紙藝術。“這可是我的‘命根子’!你看,這些花板的刀功遒勁有力,構圖新穎古雅,合板考究細密,是幾代藍印花布印染人的心血和智慧結晶。”

博物館工作人員帶孩子們體驗刮漿工藝

藍印花布博物館不像大部分博物館那樣嚴肅而沉重,這裡既有藍印花工具、原料的展示,又有歷史、資料的介紹,還能親手體驗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吸引了不少對傳統手工藝感興趣的年輕人。

博物館內,幾個藍印花布愛好者正在體驗刻板,吳元新告訴我,現在,對傳統藍印花布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一有空,他就會親自指導參與體驗的遊客。

鏤刻花板的圖案全憑手工雕刻,一個小夥子正準備試刻雙魚圖,他先在牛皮紙上勾出大體圖案,再用刻刀進行鏤刻。

遇到大塊圖案時,吳元新告訴他要刻面,用斷刀的刀法;遇到連接的線條,需要刻線,吳元新又教他要刻得流暢、通順;而圖案邊緣的部分,則需要刻點,一般用自製的舂子來舂。

雖然手法有些生疏,但在吳元新的指導下,小夥子製作的藍印花布刻板看起來還真是像模像樣。

染色後的藍印花布

刻完鏤空花板就要開始準備布料進行刮漿了。織好的白布從織布機取下,在印紡染漿之前灑上水潤濕。

製作染漿

藍印花布的染漿是用黃豆粉和石灰按一比七的比例混合,加上適量的水調成糊狀,再把刻好的花板放在白布上,即可以進行刮漿。

“刮漿時要用力均勻,印好染漿的白布需要兩天的時間陰乾,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

刮漿

在吳元新的工作臺上,我看到了幾塊已經刻好的木刻板,圖案古樸而生動。吳元新說:“過去除了鏤刻以外,早期還有替板,就是把圖案刻在木板上保留下來,方便以後反復使用。”

Q&A

小編:您創辦藍印花布博物館的初衷是什麼?

吳元新: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保護、繼承和開發藍印花布傳統技藝。

1996年,我當時所在的南通旅遊工藝品研究所因為效益不好被其他廠兼併,當時要求從事藍印花布的人全部改行。我覺得這個手藝不能丟,傳承這門手藝是我的責任,於是就想建一個中國藍印花布藝術館。

小編:您覺得該如何傳承和發揚藍印花布這個古老的民間技藝?

吳元新:現在,藍印花布的技藝傳承到了後繼乏人的境地,培養二代傳承人迫在眉睫。目前,我的女兒、女婿都已經辭去工作,回來幫我做一些相關的研究和設計。

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應是立體式傳承,不僅要在家族中傳承,也要在更高的平臺上做研究和傳承。我希望能在大學的一些學院開設藍印花布課程,讓更多年輕人瞭解這項民間技藝。

身著藍印花布衣的採茶女

設計刻板是藍印花布印染廠中最有技術的一個部門,當時,染坊裡沒人學過設計,產品的紋樣總是如出一轍。為了設計出新的花樣,吳元新利用休息時間收集各類藍印花布,尋找靈感。

正在晾曬的布匹

在這一過程中,吳元新漸漸意識到,要想讓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活起來,必須要創新。1982年,吳元新考入宜興陶瓷學校美術專業。學習期間,他潛心鑽研藍印花布的圖案創新,設計出的圖案廣受好評。

《清明上河圖》藍印花布花紋

1987年,全國第一家旅遊工藝品研究所在南通籌建,藍印花布是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內容。對藍印花布工藝流程和設計刻板都十分熟悉的吳元新從那時起開始專門從事藍印花布藝術研究工作,這一干就是10年。

《清明上河圖》藍印花布花紋

這10年間,出於對藍印花布事業的熱愛,吳元新先後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院深造。在深造的過程中,吳元新完成了他的經典魚壁掛系列畫稿和榮獲全國旅遊工藝品優秀獎的藍印花布壁掛系列。

古鏤刻花板

1997年,吳元新在文峰公園內一個偏僻的院落裡掛上了“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的牌子,用自己20年來收藏、開發、研究的成果和幾百件藍印花布精品打造出了他心中的“藍白世界”。

古版珍品

後來,隨著館藏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如今,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內陳列了上千種藍印花布製品、古舊紡紗機、織布機,以及吳元新自己製作的藍印花布產品,成為傳承藍印花布手藝的重要基地。

將手藝傳給熱愛它的人

藍印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用天然藍草作為染料染制,又稱藥斑布、澆花布。

藍印花布製作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先挑選坯布,然後用水浸泡脫脂,同時,在牛皮紙上刻出圖案,再把刻好的牛皮紙壓在白布上刮漿。刮漿晾乾後的布需再次投入染缸染色,把布上的漿洗掉,一塊樸素而絕美的藍印花布就製成了。

吳元新在指導遊客刻花板

“藍印花布製作最關鍵的步驟就是鏤刻花板。”吳元新珍藏的刻板每幅都好似一件精美的剪紙藝術。“這可是我的‘命根子’!你看,這些花板的刀功遒勁有力,構圖新穎古雅,合板考究細密,是幾代藍印花布印染人的心血和智慧結晶。”

博物館工作人員帶孩子們體驗刮漿工藝

藍印花布博物館不像大部分博物館那樣嚴肅而沉重,這裡既有藍印花工具、原料的展示,又有歷史、資料的介紹,還能親手體驗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吸引了不少對傳統手工藝感興趣的年輕人。

博物館內,幾個藍印花布愛好者正在體驗刻板,吳元新告訴我,現在,對傳統藍印花布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一有空,他就會親自指導參與體驗的遊客。

鏤刻花板的圖案全憑手工雕刻,一個小夥子正準備試刻雙魚圖,他先在牛皮紙上勾出大體圖案,再用刻刀進行鏤刻。

遇到大塊圖案時,吳元新告訴他要刻面,用斷刀的刀法;遇到連接的線條,需要刻線,吳元新又教他要刻得流暢、通順;而圖案邊緣的部分,則需要刻點,一般用自製的舂子來舂。

雖然手法有些生疏,但在吳元新的指導下,小夥子製作的藍印花布刻板看起來還真是像模像樣。

染色後的藍印花布

刻完鏤空花板就要開始準備布料進行刮漿了。織好的白布從織布機取下,在印紡染漿之前灑上水潤濕。

製作染漿

藍印花布的染漿是用黃豆粉和石灰按一比七的比例混合,加上適量的水調成糊狀,再把刻好的花板放在白布上,即可以進行刮漿。

“刮漿時要用力均勻,印好染漿的白布需要兩天的時間陰乾,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

刮漿

在吳元新的工作臺上,我看到了幾塊已經刻好的木刻板,圖案古樸而生動。吳元新說:“過去除了鏤刻以外,早期還有替板,就是把圖案刻在木板上保留下來,方便以後反復使用。”

Q&A

小編:您創辦藍印花布博物館的初衷是什麼?

吳元新: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保護、繼承和開發藍印花布傳統技藝。

1996年,我當時所在的南通旅遊工藝品研究所因為效益不好被其他廠兼併,當時要求從事藍印花布的人全部改行。我覺得這個手藝不能丟,傳承這門手藝是我的責任,於是就想建一個中國藍印花布藝術館。

小編:您覺得該如何傳承和發揚藍印花布這個古老的民間技藝?

吳元新:現在,藍印花布的技藝傳承到了後繼乏人的境地,培養二代傳承人迫在眉睫。目前,我的女兒、女婿都已經辭去工作,回來幫我做一些相關的研究和設計。

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應是立體式傳承,不僅要在家族中傳承,也要在更高的平臺上做研究和傳承。我希望能在大學的一些學院開設藍印花布課程,讓更多年輕人瞭解這項民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