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紙幣收藏的基礎是經濟實力,收藏的水準是眼界和思考

1.有心人會注意到,在錢幣收藏的過程中,一些最初的藏友漸漸消失了蹤影,說到原因大多與物質基礎即經濟實力有關,說白了就是錢上出了問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誠然,收藏是藏品不斷增加的過程,

也是大量消耗金錢的過程,隨著藏品的日積月累,品種和數量都越來越多,收藏者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收藏者品味和要求的“水漲船高”,投入更是成倍增長,如果沒有可靠的收入來源,或是不擅於買進賣出“以藏養藏”,要想持久收藏是不現實的。

第一套人民幣1元

因此,在收藏過程,藏友保持量力而為的心態很是重要,“竅門”有一個,就是控制收藏品種範圍,應該知道,範圍越大,投入越多,數量越多,花費越大。對多數收藏者而言,與其花費大量精力財力達到泛泛收藏的效果,不如集中精力專心小範圍的經典品種,哪怕它是經典品種的中低面值,如果面臨100元百元買100張和100元買1張的選擇,明智者應該選擇後者,

須知不加選擇的收藏更是一種浪費。

第二套人民幣“紅一元”

2.收藏需要勤於思老。收藏界有句名言:“只收不藏的是採購員,只收不研的是保管員”。其實能做到收藏到手進行研究的人並不多,也不需要很多。但須知思考和鑽研也是收藏中重要的部分,

一些收藏常識應該知道,紙幣的圖案設計、色彩使用、人物選擇、工藝製作等應該有所瞭解。

第三套人民幣10元樣票

再則,高價位元的藏品不見得全部擁有,也是不現實,但眼界不能不提高。因此,收藏中很多經典品種可以沒有,但不能沒看過。

在收藏中,即便不能整套,也儘量採用小套方式,這種面式收藏方式遠勝過點式收藏方式,水準的提高一定要開闊眼界,要看實鈔,看強鈔,看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