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哲思雨|在這唯利是圖的世界裡,感情有什麼用?

哲園預印

PhlAcXiv 170407.0x001v1

哲思雨系列之十

在這唯利是圖的世界裡,感情有什麼用?

朱曉宇

哲學園特約作者

筆者在《哲思雨系列之九》一文中所討論的囚徒困境難題把道德與理性的衝突凸顯出來:當背叛或欺騙所帶來的利益足夠誘人的時候,理性的人似乎都應該拋棄道德而選擇利益。1979年,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 (Robert Axelrod) 為了瞭解人與人之間合作的可能性,舉辦了兩次模擬囚徒困境的電腦程式大賽,結果意外地發現了解開囚徒困境的鑰匙。

比賽結果顯示,最成功的程式不是狡猾的“壞人”,而是簡單善良的“好人”。1988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 又找到了另外一把鑰匙,那就是人的感情。

弗蘭克認為,人並不是純理性的動物,而是兼有理性和感情。如果把追求實際利益當作人生目標的話,那麼感情起到什麼作用呢?他在《激情在理性之內》(Passions within Reason) 一書中從經濟學視角闡釋了生物特徵進化的規律。

他認為,每一個生物特徵之所以存在,不僅僅因為它對個體的生存與繁衍有利,還因為跟耗費同樣的身體資源所能產生的其它可能性相比,這個特徵更加有利。比如,如果擁有紅外線視覺,人類的夜視能力就會好得多,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紅外線視覺呢?這是因為,支援紅外線視覺的視神經也可以讓視力更加清晰。擁有夜視能力與擁有更清晰的視力相比,後者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也就是說,我們擁有的每一個生物特徵不僅都有用而且更重要。人類所共有的內疚、恥辱、友誼、同情、正義感等道德情感也是如此,它們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承諾難題” (commitment problem)。

在日常社會交往中,我們經常做出承諾,但履行承諾時卻常常受到眼前利益的誘惑。弗蘭克認為,人類情感的進化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短期誘惑與長期利益之間的矛盾,讓我們這些高度社會化的動物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社會合作為自己的長期利益服務,

而不會貪圖眼前利益因小失大。他在書中討論了幾個例子:

一個高級廚師和一個商業天才決定合夥開飯店,廚師不懂生意經而且缺乏管理才能,商業天才則對廚藝一竅不通。顯然精誠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在合作過程中兩個人也都有欺騙對方的機會。廚師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現金抽屜裡偷走現金,

商業天才也能瞞著對方從供應商那裡拿到回扣。如果一方欺騙,另一方最好的辦法當然也是欺騙,否則自己就會蒙受損失。但就算對方選擇誠實,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仍然是欺騙。雖然雙方都誠實守信對餐館的發展和雙方的長遠利益才是上上策,但是,這個處境類似于囚徒困境,單純使用理性無法推導出最佳方案。然而,如果廚師和商業天才都比較容易內疚的話,他們就不會輕易欺騙對方,因為內疚感使欺騙的誘惑大為降低。

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個農夫種了很多莊稼,隔壁牧人的牲口經常到農夫田裡踩踏。農夫很生氣,警告牧人趕快修圍欄管住牲口,否則要到法庭告他。牧人知道找律師打官司費用很高,農夫損失點兒莊稼根本不值得花這麼大的本錢告上法庭。因此,如果農夫是個純理性的人的話,牧人完全可以把農夫的警告當做耳旁風。但如果農夫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常常衝動易怒,並會不惜代價討回公道,那麼牧人最好還是趕緊修個柵欄圈住牲口。當然,如果這樣的話,農夫也不用花訴訟費打官司了。可見,純理性無法找到最佳解決方法。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正義感的。兩個人打算合夥做個項目,可以獲得1000元利潤。甲急需用錢,乙無所謂,因此,即使乙堅持分走800元,甲大概也不得不答應他。但如果甲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話,他會很難接受不公平合約,哪怕付出金錢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樣一來,他在談判中就比較容易強硬起來,更有可能為自己爭取到合理利益。

如果人類從未進化出感情,遇到這些情況,任何人都很難抗拒眼下的誘惑。幸好造物主足智多謀,就像我們的很多生理功能依賴感覺來實現一樣(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會感到口渴;缺少食物的時候,會感到饑餓),我們的很多社會功能是依賴道德情感來實現的。友情使合作雙方互相信任,內疚和恥辱讓不誠實受到懲罰,憤怒嚇退侵犯者,羡慕使人充滿動力,愛情令人專注於戀愛對象並與之建立長期的感情紐帶。這些感情彌補了理性計算的缺陷。

可見,在這些情況下,真正説明我們做出理性決定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情,也就是說,跟純理性的人相比,重感情的人更有遠見。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 (Amartya Sen) 把唯利是圖的人稱為“理性的傻瓜” (rational fools) 。這樣的人看似精明,一心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從不把別人的得失與感受放在心上。但實際上,他們是鼠目寸光的傻瓜,因為失去了誠信,長期利益將永遠與之無緣。

當然,如果道德感情能夠給我們的祖先帶來進化優勢,它們必須是可識別的。而為了識別這些感情,僅僅依靠山盟海誓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即通過表情、身體語言和行為舉止來識別對方的感情與意圖。人的喜怒哀樂不僅寫在臉上,而且通過整個身體表現出來。測謊儀能夠識別謊言正是因為說謊會引起生理反應,這些反應是人類共同的特點,沒有文化差別,具有高度的普適性。

能夠正確識別其他個體發出的信號是社會動物的一項重要能力,弗蘭克舉了動物世界的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當雄蟾蜍之間爭奪同一只雌蟾蜍的時候,它需要做個重要決定,是沖上去戰鬥還是放棄這只雌蟾蜍再去找另外一隻。戰鬥的代價是受傷或者有生命危險,而繼續尋找則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能夠正確判斷對方的實力至關重要。

雄蟾蜍的交鋒經常發生在夜裡,它們看不見對方的體型,但是根據經驗,它們知道體型大的蟾蜍聲帶又厚又長,發出的咕咕聲比較低沉。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的聲音比自己低沉,自己就應該選擇放棄。因此,聲音低沉的蟾蜍在情場上占了優勢,變得多子多孫,它們的後代也有低沉的聲音,慢慢地,所有的蟾蜍都有了比幾代以前的蟾蜍更加低沉的聲音,但是因為身體的限制,聲帶無法繼續增長增厚,最後勢必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時,聲音的相對低沉還是可以作為準確衡量身體大小的信號。

小蟾蜍很難發出大蟾蜍那樣低沉的聲音,因此這種信號是很準確的。小蟾蜍為什麼不保持沉默以免暴露自己的弱點呢?當兩隻蟾蜍交鋒時,只要其中一隻主動發出咕咕聲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如果另一隻不敢發聲,那就說明它非常弱小。為了不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比實際的體型還小的話,只有發出聲音暴露自己的真實體型。人也是如此,比如,在工作面試的時候,如果申請人沒有主動介紹自己某個方面的優勢,那就說明在這個方面他處於不利地位。

有一定社會經驗的成年人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表情和生理反應來判斷對方內心的感情和想法,因為像雄蟾蜍無法控制自己的聲音一樣,人無法控制自動神經系統的生理反應,比如腎上腺素升高、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肌肉發抖等。

人類也無法完全控制面部表情。大腦的有些部位控制主動微笑,有些部位控制被動微笑,所以照相的時候,主動微笑總讓人感覺是皮笑肉不笑的假笑。臉部的很多肌肉是不受控制的,因此表情是表達和洩露內心情感的重要信號。很多表情是各種文化共同的,比如憤怒、恐懼、內疚、吃驚、厭惡、藐視、悲哀、悲痛、快樂等。

《撒謊》(Telling Lies) 一書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 認為,最容易識別表情真偽的辦法是觀察對方臉部不受控制的肌肉,這些肌肉傳遞的感情信號十分可靠。例如,只有10%的人能夠不動下頜的肌肉就能使嘴角朝下,但幾乎所有人在感到悲哀的時候都能自動做到這一點。另外,85%的人無法模仿出悲哀的人的眉毛和額頭的樣子,除此之外,恐懼、憤怒、吃驚的表情也很難模仿。

眼睛會洩露內心的很多感受,鬼鬼祟祟的一瞟或者不敢直視的眼神一般是內疚的表現。人在興奮時瞳孔會放大,眼神明亮,並頻繁眨眼。當然,個別人可以在撒謊的時候一直保持直視別人,毫不躲閃,希特勒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在講話時的停頓和錯誤也會洩露內心的秘密。謊言停頓的位置和正常情況不同,說謊的人還會因為努力控制表情和語言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語言。有個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一個研究生參加工作面試的時候,教授考官故意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引起學生的憤怒和鄙視,但學生竭力裝作若無其事,後來看這段面試錄影的時候發現學生的中指一直放在膝蓋上指向教授,兩個人都不敢相信。

由此可見,騙子假裝誠實是很困難的,尤其對道德情感薄弱的人來說,僅憑意志力很難成功。人們都願意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談生意、組建家庭,但是騙子為什麼還沒有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呢?顯然,想要準確地識別誠實與欺騙,我們必須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明察秋毫的能力,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個能力,因此騙子始終和誠實的人並存,在未被識破的時候獲得收益。

人在誘惑面前做思想鬥爭的時候往往糾結於究竟應該抓住眼下的利益還是保持自己的社會聲譽。雖然名聲好的人不一定永遠都誠實,但是至少在容易被發現的情況下是不會欺騙的,而名聲不好的人肯定是在機會不佳的時候也無法抵抗誘惑,被人抓住,因此敗壞了名聲。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赫恩斯坦(Richard Herrnstein) 發現了“匹配規律” (matching law)。根據這個規律,利益的誘惑力隨著利益兌現的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弱,因此,能夠立刻兌現的利益的誘惑最大。也就是說,欺騙的好處可以馬上兌現,而懲罰卻是延後的。對減肥和戒煙的人來說,眼前的一塊糖一支煙是巨大的考驗。即使非常謹慎的人也會發現抵抗眼下的誘惑十分困難,否則《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就不會讓人把他綁到桅杆上來抵抗海妖的誘惑了。如果一個人意志薄弱,在不適合欺騙的場合也選擇欺騙,名聲和長遠利益就會遭受損失。但是,如果他很容易感到內疚,那麼這種感覺便會幫助他控制衝動,從而保持誠實的美名。

正像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電腦程式大賽的結果所顯示的那樣,能夠拒絕眼前利益、保持誠實與合作的“好人”是最成功的個體。容易內疚的人大多會做出正確選擇,而道德情感不發達的人則很難通過考驗。可見,道德情感發達的人無形中擁有了社會競爭的優勢,因為其他誠實的人都願意與之合作。

如果忽視或者拒絕道德情感的指引而選擇欺騙、忍讓、或者不忠的話,我們不僅會失去長遠利益,而且也會失去內心的平靜和身體健康。我們會擔心被別人發現而時刻準備為自己辯解、躲避和否認事實,從而導致思維混亂、自我懷疑,甚至會感到抑鬱和絕望。心靈被痛苦的感情所佔據,或在恐懼中顫慄,或在內疚中煎熬,久而久之,性格會發生改變,人格也變得扭曲。與自己道德情感相悖的行為通常也違背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因此會讓人感到緊張焦慮、羞愧恥辱。為了減輕這些痛楚,人們往往採取自欺欺人的辦法,從而導致更進一步的心理錯位。良心的不安是無法封住的口子,齧噬著靈魂,讓人不得安寧。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導致身體上的疾病。

綜上所述,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感情並不是理性的羈絆,而是為長遠利益服務的,它具有理性的精打細算無法企及的功效。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實惠,為了過上奢侈的生活,有些人不惜犧牲他人的信任、自己的尊嚴、誠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殊不知感情才是人生真正的奢侈品,懂得培養和珍視道德情感的人更容易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更容易敞開心扉坦誠對人和建立親密關係,更容易表裡如一、放鬆身心、享受平靜的內心世界,更容易做到頭腦清晰開放、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也更容易感到喜悅和幸福。因此,只有懂得感情和重視感情才是善待自己和對生命負責,因為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盡享榮華富貴,而是有勇氣和智慧面對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感情。

哲思雨系列回顧

原創稿件

歡迎個人轉載

zhexueyuan2013@163.com

他們就不會輕易欺騙對方,因為內疚感使欺騙的誘惑大為降低。

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個農夫種了很多莊稼,隔壁牧人的牲口經常到農夫田裡踩踏。農夫很生氣,警告牧人趕快修圍欄管住牲口,否則要到法庭告他。牧人知道找律師打官司費用很高,農夫損失點兒莊稼根本不值得花這麼大的本錢告上法庭。因此,如果農夫是個純理性的人的話,牧人完全可以把農夫的警告當做耳旁風。但如果農夫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常常衝動易怒,並會不惜代價討回公道,那麼牧人最好還是趕緊修個柵欄圈住牲口。當然,如果這樣的話,農夫也不用花訴訟費打官司了。可見,純理性無法找到最佳解決方法。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正義感的。兩個人打算合夥做個項目,可以獲得1000元利潤。甲急需用錢,乙無所謂,因此,即使乙堅持分走800元,甲大概也不得不答應他。但如果甲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話,他會很難接受不公平合約,哪怕付出金錢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樣一來,他在談判中就比較容易強硬起來,更有可能為自己爭取到合理利益。

如果人類從未進化出感情,遇到這些情況,任何人都很難抗拒眼下的誘惑。幸好造物主足智多謀,就像我們的很多生理功能依賴感覺來實現一樣(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會感到口渴;缺少食物的時候,會感到饑餓),我們的很多社會功能是依賴道德情感來實現的。友情使合作雙方互相信任,內疚和恥辱讓不誠實受到懲罰,憤怒嚇退侵犯者,羡慕使人充滿動力,愛情令人專注於戀愛對象並與之建立長期的感情紐帶。這些感情彌補了理性計算的缺陷。

可見,在這些情況下,真正説明我們做出理性決定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情,也就是說,跟純理性的人相比,重感情的人更有遠見。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 (Amartya Sen) 把唯利是圖的人稱為“理性的傻瓜” (rational fools) 。這樣的人看似精明,一心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從不把別人的得失與感受放在心上。但實際上,他們是鼠目寸光的傻瓜,因為失去了誠信,長期利益將永遠與之無緣。

當然,如果道德感情能夠給我們的祖先帶來進化優勢,它們必須是可識別的。而為了識別這些感情,僅僅依靠山盟海誓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即通過表情、身體語言和行為舉止來識別對方的感情與意圖。人的喜怒哀樂不僅寫在臉上,而且通過整個身體表現出來。測謊儀能夠識別謊言正是因為說謊會引起生理反應,這些反應是人類共同的特點,沒有文化差別,具有高度的普適性。

能夠正確識別其他個體發出的信號是社會動物的一項重要能力,弗蘭克舉了動物世界的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當雄蟾蜍之間爭奪同一只雌蟾蜍的時候,它需要做個重要決定,是沖上去戰鬥還是放棄這只雌蟾蜍再去找另外一隻。戰鬥的代價是受傷或者有生命危險,而繼續尋找則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能夠正確判斷對方的實力至關重要。

雄蟾蜍的交鋒經常發生在夜裡,它們看不見對方的體型,但是根據經驗,它們知道體型大的蟾蜍聲帶又厚又長,發出的咕咕聲比較低沉。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的聲音比自己低沉,自己就應該選擇放棄。因此,聲音低沉的蟾蜍在情場上占了優勢,變得多子多孫,它們的後代也有低沉的聲音,慢慢地,所有的蟾蜍都有了比幾代以前的蟾蜍更加低沉的聲音,但是因為身體的限制,聲帶無法繼續增長增厚,最後勢必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時,聲音的相對低沉還是可以作為準確衡量身體大小的信號。

小蟾蜍很難發出大蟾蜍那樣低沉的聲音,因此這種信號是很準確的。小蟾蜍為什麼不保持沉默以免暴露自己的弱點呢?當兩隻蟾蜍交鋒時,只要其中一隻主動發出咕咕聲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如果另一隻不敢發聲,那就說明它非常弱小。為了不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比實際的體型還小的話,只有發出聲音暴露自己的真實體型。人也是如此,比如,在工作面試的時候,如果申請人沒有主動介紹自己某個方面的優勢,那就說明在這個方面他處於不利地位。

有一定社會經驗的成年人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表情和生理反應來判斷對方內心的感情和想法,因為像雄蟾蜍無法控制自己的聲音一樣,人無法控制自動神經系統的生理反應,比如腎上腺素升高、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肌肉發抖等。

人類也無法完全控制面部表情。大腦的有些部位控制主動微笑,有些部位控制被動微笑,所以照相的時候,主動微笑總讓人感覺是皮笑肉不笑的假笑。臉部的很多肌肉是不受控制的,因此表情是表達和洩露內心情感的重要信號。很多表情是各種文化共同的,比如憤怒、恐懼、內疚、吃驚、厭惡、藐視、悲哀、悲痛、快樂等。

《撒謊》(Telling Lies) 一書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 認為,最容易識別表情真偽的辦法是觀察對方臉部不受控制的肌肉,這些肌肉傳遞的感情信號十分可靠。例如,只有10%的人能夠不動下頜的肌肉就能使嘴角朝下,但幾乎所有人在感到悲哀的時候都能自動做到這一點。另外,85%的人無法模仿出悲哀的人的眉毛和額頭的樣子,除此之外,恐懼、憤怒、吃驚的表情也很難模仿。

眼睛會洩露內心的很多感受,鬼鬼祟祟的一瞟或者不敢直視的眼神一般是內疚的表現。人在興奮時瞳孔會放大,眼神明亮,並頻繁眨眼。當然,個別人可以在撒謊的時候一直保持直視別人,毫不躲閃,希特勒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在講話時的停頓和錯誤也會洩露內心的秘密。謊言停頓的位置和正常情況不同,說謊的人還會因為努力控制表情和語言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語言。有個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一個研究生參加工作面試的時候,教授考官故意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引起學生的憤怒和鄙視,但學生竭力裝作若無其事,後來看這段面試錄影的時候發現學生的中指一直放在膝蓋上指向教授,兩個人都不敢相信。

由此可見,騙子假裝誠實是很困難的,尤其對道德情感薄弱的人來說,僅憑意志力很難成功。人們都願意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談生意、組建家庭,但是騙子為什麼還沒有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呢?顯然,想要準確地識別誠實與欺騙,我們必須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明察秋毫的能力,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個能力,因此騙子始終和誠實的人並存,在未被識破的時候獲得收益。

人在誘惑面前做思想鬥爭的時候往往糾結於究竟應該抓住眼下的利益還是保持自己的社會聲譽。雖然名聲好的人不一定永遠都誠實,但是至少在容易被發現的情況下是不會欺騙的,而名聲不好的人肯定是在機會不佳的時候也無法抵抗誘惑,被人抓住,因此敗壞了名聲。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理查·赫恩斯坦(Richard Herrnstein) 發現了“匹配規律” (matching law)。根據這個規律,利益的誘惑力隨著利益兌現的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弱,因此,能夠立刻兌現的利益的誘惑最大。也就是說,欺騙的好處可以馬上兌現,而懲罰卻是延後的。對減肥和戒煙的人來說,眼前的一塊糖一支煙是巨大的考驗。即使非常謹慎的人也會發現抵抗眼下的誘惑十分困難,否則《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就不會讓人把他綁到桅杆上來抵抗海妖的誘惑了。如果一個人意志薄弱,在不適合欺騙的場合也選擇欺騙,名聲和長遠利益就會遭受損失。但是,如果他很容易感到內疚,那麼這種感覺便會幫助他控制衝動,從而保持誠實的美名。

正像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電腦程式大賽的結果所顯示的那樣,能夠拒絕眼前利益、保持誠實與合作的“好人”是最成功的個體。容易內疚的人大多會做出正確選擇,而道德情感不發達的人則很難通過考驗。可見,道德情感發達的人無形中擁有了社會競爭的優勢,因為其他誠實的人都願意與之合作。

如果忽視或者拒絕道德情感的指引而選擇欺騙、忍讓、或者不忠的話,我們不僅會失去長遠利益,而且也會失去內心的平靜和身體健康。我們會擔心被別人發現而時刻準備為自己辯解、躲避和否認事實,從而導致思維混亂、自我懷疑,甚至會感到抑鬱和絕望。心靈被痛苦的感情所佔據,或在恐懼中顫慄,或在內疚中煎熬,久而久之,性格會發生改變,人格也變得扭曲。與自己道德情感相悖的行為通常也違背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因此會讓人感到緊張焦慮、羞愧恥辱。為了減輕這些痛楚,人們往往採取自欺欺人的辦法,從而導致更進一步的心理錯位。良心的不安是無法封住的口子,齧噬著靈魂,讓人不得安寧。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導致身體上的疾病。

綜上所述,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感情並不是理性的羈絆,而是為長遠利益服務的,它具有理性的精打細算無法企及的功效。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實惠,為了過上奢侈的生活,有些人不惜犧牲他人的信任、自己的尊嚴、誠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殊不知感情才是人生真正的奢侈品,懂得培養和珍視道德情感的人更容易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更容易敞開心扉坦誠對人和建立親密關係,更容易表裡如一、放鬆身心、享受平靜的內心世界,更容易做到頭腦清晰開放、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也更容易感到喜悅和幸福。因此,只有懂得感情和重視感情才是善待自己和對生命負責,因為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盡享榮華富貴,而是有勇氣和智慧面對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感情。

哲思雨系列回顧

原創稿件

歡迎個人轉載

zhexueyuan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