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秦帝國》秦孝公與商鞅的治國之道

翻開《大秦帝國》這本書,就如同翻開了秦國549年沉甸甸的歷史,撲面而來的是函谷關的滾滾黃沙,耳邊響起的是河西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一時馬革裹屍,沙場點兵廝殺。

秦,

本是周王朝的開國諸侯,由於處於西部邊陲,一直被其餘諸侯國視為牧馬起家,國力弱小,禮儀不修的西蠻小國。

《大秦帝國》開卷從秦孝公即位伊始,暮春初夏草長鶯飛,六國分秦讓這位年輕國君陷入了深深的憂愁,眼看國不成國,民不聊生,他又怎能不憂愁。他不惜立下國恥碑,自斷兩指以血塗之,時刻勉勵自己勿忘國恥。

兵者,詭道也……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

不可先傳也。危亡之際,秦孝公正是善用了“親而離之”,挑撥離間各路諸侯國,使秦國慢慢挺過了這次的滅頂之災。這也使得秦孝公明白,秦國貧弱,需要能扭轉乾坤的磐磐之才,君臣同心才能使秦國國富民強。

商鞅原名衛殃,正是應運而出的當世之才,

他在魏國丞相府蟄伏五年,不被重用。他在洞香春裡舌戰諸子百家,一戰成名。他所期待的一代英主,正是也在渴求治國之才的秦孝公。

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開始變法,前後兩次實行“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秦國沸騰了,新法把更多的田地還之於民,糧食的產量上去了,人民富庶了。秦國沸騰了,新法讓隸農平民靠自己掙得軍功,

國家強大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國變法二十年以來,由弱變強,走過了一條浸透汗水、淚水與鮮血的道路,擺脫了舊日貧困,收復河西洗刷了先祖的屈辱,從此走向了第一強國的道路。

而退居二線的國君也並不是甩手掌櫃,而是在為自己的權臣鋪平一切道路,從政治到外交,此後商鞅只需要專心變法,這也是變法成功原因之一。

然而,商鞅的變法最終也損害了秦國上層舊權貴的利益,

使他們無功無爵無封地。在秦孝公溘然辭世後,這仇恨到達了頂峰,新君秦昭襄王即位,為了年少時的一己私恨為了讓權利重回己手,也在六國與秦國舊貴族的逼迫下,他對商鞅處以車裂極刑。

有人活著雖生猶死,有人死了雖死猶生。

孝公商鞅以及商鞅變法將永遠被世人稱頌,永遠被後世子孫銘記,永遠彪炳史冊。

秦孝公與商鞅,生死相扶,在秦孝公離世之前更是對商鞅說了:“贏駟可扶,則扶。不可扶,君可自為秦王”之語。孝公之名,千古之名君不為過也。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中國是末,那秦孝公強秦就是始,世人皆喜花開果結之繁盛,易忘根壯枝蔓之苦功。

而孝公與商鞅這樣的明君強臣,縱觀歷史之浩瀚銀河,當無出左右!

而孝公與商鞅這樣的明君強臣,縱觀歷史之浩瀚銀河,當無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