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期間,中國軍隊曾長期使用,一個軍團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電影血戰台兒莊中,有這樣的一個鏡頭:龐軍團幾乎消耗殆盡,

老龐請求周邊的部隊迅速增援。在這裡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稱呼,那就是軍團。按照軍隊的正規編制,分為軍、師、旅、團、營、連、排等等,根本沒有軍團。從名詞上說,軍團這個稱呼聽著很嚇唬人,那麼在二戰期間,一個軍團到底有多少軍隊?其實,每個時期都不一樣。

軍團這個名詞在歷史上經常出現,不過每個國家每個時期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羅馬帝國時期,羅馬軍隊的一個軍團有6萬多人,堪稱兵強馬壯。在中國古代王朝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衛青軍團、霍去病兵團等等。不過在古代歷史中,兵團不是一個固定的編制。主要是根據情況的不同,臨時抽調各地的軍隊組成一個軍團。這個軍團的兵力可能超過10萬,但是也有可能只有1萬。

在近現代歷史上,也有軍團這個詞語。比如在30年代初期,紅1軍團、紅3軍團等等。在這一時期,一個軍團人數在1萬多到2萬多不等。也就是說,一個軍團的兵力比普通的師大,比普通的軍小。到了與日本作戰時期,軍團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台兒莊戰役時期,

就有2個軍團參加了這場戰役。在這一時期,一個軍團其實與一個軍差不多。

因為軍團的下邊直接就是時,一個軍團大概有3萬多人。其實日本軍隊的編制也很有意思,日本軍隊從上到下分為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對等等。我們的一個軍團與日本的一個師團相當,

當然,從重武器數量上,軍團是明顯不如師團的。日本一個師團有2萬餘人,一個甲級師團由步兵聯隊、騎兵聯隊、工兵聯隊、炮兵聯隊組成。

到了40年代後期,軍團這個稱呼取消了。逐步由縱隊取代,關於縱隊的問題,昨天剛剛講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對方面軍這個稱呼肯定不陌生。其實方面軍也屬於軍團的性質,不過方面軍的規模很大。比如二戰時期,蘇聯的一個方面軍可能擁有百萬大軍。兵力比較少的西南方面軍,也有70多萬兵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年的東野、華野也熟悉軍團的範圍。不過隨著局勢的穩定,大的軍團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是和平年代,自然沒有軍團這個稱呼。集團軍是最高級別的機動作戰單位,集團軍的下邊包括師和旅。當然,如果有緊急情況,將幾個集團軍集結成一個大的機動兵團,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這樣的可能性非常小,大規模戰爭很難出現。

當年的東野、華野也熟悉軍團的範圍。不過隨著局勢的穩定,大的軍團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是和平年代,自然沒有軍團這個稱呼。集團軍是最高級別的機動作戰單位,集團軍的下邊包括師和旅。當然,如果有緊急情況,將幾個集團軍集結成一個大的機動兵團,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這樣的可能性非常小,大規模戰爭很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