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皇帝”是怎麼被叫出來的呢?你知道“皇帝”這個詞怎麼來的嗎?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和又文明的國家。在秦朝以前的遠古時期,我國有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周代的時候,也只有周天子。沒有皇帝一詞。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互相攻打,許多小國家被大國吞併了。到了戰國時期,形成了七雄:楚秦韓趙魏燕齊。最後秦國日漸強大,到了秦王贏政的時候,終於掃滅六國,統一了天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就包括“皇帝”這個詞的正式使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他讓大臣們討論他的稱號,有的主張用“帝”,有的主張用“皇”,這主要來自遠古的三皇和五帝傳說。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最後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他就是中國第一個皇帝。

他規定由皇帝來掌握全國的政權。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對名稱也做了規定: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皇帝的印信專門用玉做成,叫做玉璽。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璽”。同時,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父親稱“太上皇”,母親稱“皇太后”。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就這樣,秦始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