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聊了有關未來的電影,以及有關電影的未來

中國電影票房終於突破500億了。這個兩年前的目標,終於在2017年的尾聲實現。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中,收入共計約272億元,其中進口影片占了總份額的61%。不難發現,除了暑期檔出現的爆款《戰狼2》,

各個檔期裡的進口片仍然是中國票房的中流砥柱,如《變形金剛5》、《生化危機:終章》、《銀河護衛隊2》。動作+科幻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依然是票房增長的穩定貢獻者,也是國產電影在類型方面集體失聲的暗黑地帶。觀眾在大銀幕前享受著未來世界的奇觀和刺激,影院和市場享受著場場爆滿的盛況和利潤。只不過,這些都和中國電影從業者關係不大。

隨著雨果獎科幻巨著《三體》電影版的“沉寂”,

傳聞中的“科幻元年”再度流失,市場中仍然沒有能扛得起高概念的大製作電影。回看2016年,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票房也經歷了首個小年,本土電影中以小博大的輕體量影片仍然是數量上的主流。即便是今年在工業化電影道路上作了勇敢嘗試的《戰狼2》,也仍然無法避免把成功歸功於愛國熱情和特殊檔期的功勞。國產電影和觀眾的成功對話,僅僅停留在喜劇片琳琅滿目的段子和笑料間,
以及警匪片平庸的二元對立上。在市場的繁榮背後,中國商業電影在想像力以及娛樂性上,正在悄悄和中國電影觀眾拉開距離。

前不久,第四屆浙江青年電影節科幻電影論壇在這樣“內憂外患”的境況下舉行,

主辦方未來事務管理局邀請了多位元科幻屆的重量嘉賓,再次直面國產科幻片難產的問題。嘉賓的發言異常精彩熱烈,總結下來仍然落到兩個根本性的原因:中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與科幻類型的本土化。前者可以視作影片生產的基礎即硬體條件,從資本對行業的支持、從業人員的專業程度到市場的成熟程度等等……但其中最緊迫的還是專業人才問題。

Base FX的創始人Chris作為論壇嘉賓提到"人才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會涉及到拍攝方式、手法、佈景的設置、燈光以及後期製作等等。比如一部影片可能會有一千多個特效鏡頭,這會有很多公司參與準備工作,還有龐大的資料管理等等,科幻影片中每個鏡頭的拍攝都是非常特殊的。

" 可見如果想製作高概念、類型化的商業大片,僅僅有資本的支持是不夠的,工業體系成熟和專業人才到位才能保證一部合格的電影在影院問世,但是國內大部分電影製作仍然沒有採用完整的工業化流程,包括前期的故事板、概念設計,拍攝現場的視效跟組服務以及後期的CG製作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這幾年高成本類型片的積澱,電影製作的工業化程度也隨之提高,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準備,能夠幫助導演最大程度上實現藝術構想。論壇上張小北導演的發言也印證了這樣的事實,他的新作《拓星者》籌備期長達六個月,製作週期可以精確到天,保證在預算之內完成拍攝。今年Base FX擔綱了《科洛弗檔案3:上帝粒子》這部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特效製作;此外由北京文化投資,郭帆導演,劉慈欣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也在青島順利殺青;從2015年起,《流浪地球》的主創團隊就與BASE展開了概念開發設計、故事板、視效預覽等合作,目前影片正在北京進行後期視效製作。

《科洛弗檔案》

在另一個方面即內容延展的問題上,Chris認為科幻電影需要觀眾去“動腦筋”,但娛樂性也會是重要的考量;科幻電影的形態也會變得更加豐富,未來不僅會有《星球大戰》這樣講太空的故事,還會有軟科幻或適合小螢幕的故事出現。目前BASE旗下的內容出品廠牌倍視影業正在與中美流媒體平臺合作定制開發適合小螢幕的科幻內容,力圖為跨媒體、跨文化的觀眾打造出豐富多樣的、帶有科幻奇觀的娛樂產品。

在本次浙江杭州青年電影節上,比起新科導演的創投大會和圈內大咖的巔峰對話,科幻電影論壇或許顯得有些冷清,但這次試探性的討論拋出了一個思考:科幻片這一類型的困境,映射出了整體中國影視產業的局面。Chris提到的一點讓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和張小北導演產生了共鳴:在近兩年與中國大陸影視公司和創作人才的合作中,他發現一份正在悄然萌發的有關高概念大製作電影的野心。或許,只有對於這份野心的珍視和守護,才能在一次次勇敢試錯和虛心學習之後,讓中國電影不再依賴政策的保護和自圓其說的修辭,面對觀眾能夠站直了,還把錢賺了。

本文為作者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 http://107cine.com/stream/96768/

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準備,能夠幫助導演最大程度上實現藝術構想。論壇上張小北導演的發言也印證了這樣的事實,他的新作《拓星者》籌備期長達六個月,製作週期可以精確到天,保證在預算之內完成拍攝。今年Base FX擔綱了《科洛弗檔案3:上帝粒子》這部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特效製作;此外由北京文化投資,郭帆導演,劉慈欣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也在青島順利殺青;從2015年起,《流浪地球》的主創團隊就與BASE展開了概念開發設計、故事板、視效預覽等合作,目前影片正在北京進行後期視效製作。

《科洛弗檔案》

在另一個方面即內容延展的問題上,Chris認為科幻電影需要觀眾去“動腦筋”,但娛樂性也會是重要的考量;科幻電影的形態也會變得更加豐富,未來不僅會有《星球大戰》這樣講太空的故事,還會有軟科幻或適合小螢幕的故事出現。目前BASE旗下的內容出品廠牌倍視影業正在與中美流媒體平臺合作定制開發適合小螢幕的科幻內容,力圖為跨媒體、跨文化的觀眾打造出豐富多樣的、帶有科幻奇觀的娛樂產品。

在本次浙江杭州青年電影節上,比起新科導演的創投大會和圈內大咖的巔峰對話,科幻電影論壇或許顯得有些冷清,但這次試探性的討論拋出了一個思考:科幻片這一類型的困境,映射出了整體中國影視產業的局面。Chris提到的一點讓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姬少亭和張小北導演產生了共鳴:在近兩年與中國大陸影視公司和創作人才的合作中,他發現一份正在悄然萌發的有關高概念大製作電影的野心。或許,只有對於這份野心的珍視和守護,才能在一次次勇敢試錯和虛心學習之後,讓中國電影不再依賴政策的保護和自圓其說的修辭,面對觀眾能夠站直了,還把錢賺了。

本文為作者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 http://107cine.com/stream/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