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塊錢70M流量的運營商,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嗎?

在前幾日運營商公佈的10月份的“成績單”顯示,在手機使用者數上,中國移動遙遙領先,總體排名為:移動>電信+聯通>電信≈聯通;在寬頻用戶數量上,中國移動也已超越了中國聯通,

取代中國電信成為老大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同時還存在另一個亮眼的數字:14.04951億!十月份之後,國內三家運營商的總用戶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4.04951億,相比於去年我國大陸總人口數為13.8271億,這也算做到了真正的“人手一機”了。“移動改變生活,不只是廣告語。”這句廣告還真不只是說說而已。

然而,真實的情況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

移動改變生活

回首過去三十年,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移動通信的出現,已經改變了太多太多。

最直觀的便是改變了我們的通信方式:語音取代了書信,而視頻正在取代語音。伴隨著移動網路的繼續發展,特別是4G出現以來,改變的領域便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通信了。

現在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 “低頭族”:低頭看視頻、低頭玩遊戲、低頭發消息。手機已經儼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朋友在之間不能直接見面?可以手機視頻聊天啊。出門買東西沒帶錢?可以掃碼啊。“熊孩子”太纏人?給他手機讓他去玩王者榮耀啊。

如此種種,伴隨著移動網路的發展,

智慧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改變如何實現?

其實答案很簡單:通信技術的革新。

隨著通信技術,特別是4G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已經實現了無縫連接,從而推動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當運營商提供的服務聯通了有線跟無線的網路世界之後,原先上網只能通過價格不菲且體型笨重的電腦的時代便過去了,一部小小的手機,

便能輕易便把每個人都連入互聯網之中。

龐大的用戶群體突然湧入,便直接催生了一個龐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受到刺激的互聯網廠商開始投入大量精力。各種各樣的手機軟體、手機遊戲被開發出來,全方位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點。金融、新聞、社交、視頻、遊戲、辦公,只要是用戶需求的,便是他們運營的,而用戶需求的這些東西,又開始作用於用戶身上,改變著用戶的生活方式。

移動通信技術的革新在給用戶帶來了更多便利、幫互聯網廠家創造了無數財富。那麼提供移動通信服務的運營商自己呢?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與進步,他們又有哪些改變呢?

運營商改變了嗎?

很遺憾,處在變革最前沿的運營商的本質卻並沒有什麼改變。

誠然,從2G時代到4G時代,基站建設數量增加了,網路覆蓋範圍更廣了,用戶數量增多了。但是十年前靠“賣流量”過日子,如今依舊在“賣流量”。

“數十年不漲價,10塊錢70M”已漸漸成為了一塊運營商的“金字招牌”。運營商依舊是昔日的運營商,只是時代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時代了。

移動開始搞活動“辦卡送臉盆”了,聯通開始進行混改了,而當初那只一度想要“賣身”的小企鵝如今體量卻已經超過了“移動爸爸”,成為了全球第五。一切的一切都變得那麼陌生、也那麼突然。運營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這一切的起點,便是運營商“管道化”。“管道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各種理論、概念簡直看的人頭大。

當你用手機支付軟體進行交易時,運營商摸不到一毛;當你在手機遊戲上瘋狂氪金時,運營商得不到一分。同時在提速降費和行業競爭的重重壓力之下,運營商的收入日漸降低,今日的運營商已經逐漸從行業的主導者,變成了管道的提供者,從浩瀚江河變成了涓涓細流。這就是運營商的“管道化”。

運營商為何被“管道化”

其實移動網路的本質就是連接,而經營移動網路的運營商便一直都具有管道化的屬性。在過去,移動網路不那麼成熟的時候,生態效應難以成型,自然顯得運營商體量巨大,而今,“水庫”蓄水初步完成,昔日如江河般浩瀚的“引水渠”,在對比之下自然恢復了其真實的樣貌。當然,以上所提盡是一些客觀因素。主觀上也有運營商自己的“無奈”,決策難下達,危機感不足,都是運營商自身運營方式,思維模式的缺陷。

現在,運營商們也只能感歎一句“當初要是買下QQ多好啊。”

那些曾經改變我們生活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們,依舊不肯放棄1G時代的高姿態,緊守著2G時代的舊思路,妄圖用3G時代的差服務,最終趕不上了4G時代的新速度。

誠然,從2G時代到4G時代,基站建設數量增加了,網路覆蓋範圍更廣了,用戶數量增多了。但是十年前靠“賣流量”過日子,如今依舊在“賣流量”。

“數十年不漲價,10塊錢70M”已漸漸成為了一塊運營商的“金字招牌”。運營商依舊是昔日的運營商,只是時代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時代了。

移動開始搞活動“辦卡送臉盆”了,聯通開始進行混改了,而當初那只一度想要“賣身”的小企鵝如今體量卻已經超過了“移動爸爸”,成為了全球第五。一切的一切都變得那麼陌生、也那麼突然。運營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這一切的起點,便是運營商“管道化”。“管道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各種理論、概念簡直看的人頭大。

當你用手機支付軟體進行交易時,運營商摸不到一毛;當你在手機遊戲上瘋狂氪金時,運營商得不到一分。同時在提速降費和行業競爭的重重壓力之下,運營商的收入日漸降低,今日的運營商已經逐漸從行業的主導者,變成了管道的提供者,從浩瀚江河變成了涓涓細流。這就是運營商的“管道化”。

運營商為何被“管道化”

其實移動網路的本質就是連接,而經營移動網路的運營商便一直都具有管道化的屬性。在過去,移動網路不那麼成熟的時候,生態效應難以成型,自然顯得運營商體量巨大,而今,“水庫”蓄水初步完成,昔日如江河般浩瀚的“引水渠”,在對比之下自然恢復了其真實的樣貌。當然,以上所提盡是一些客觀因素。主觀上也有運營商自己的“無奈”,決策難下達,危機感不足,都是運營商自身運營方式,思維模式的缺陷。

現在,運營商們也只能感歎一句“當初要是買下QQ多好啊。”

那些曾經改變我們生活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們,依舊不肯放棄1G時代的高姿態,緊守著2G時代的舊思路,妄圖用3G時代的差服務,最終趕不上了4G時代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