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蘇東師教育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南京舉行

由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和江蘇東師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文化與教育”主題峰會暨江蘇東師教育研究院揭牌儀式今天在南京舉行。峰會以“文化與教育”為主題,上百名省內外教育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做好“學校特色文化與教育力量”的融合發展。

江蘇教育報刊總社社長孫其華在峰會開幕式上說,“文化與教育”這個話題很有意義,而且正逢其時。作為一名有著教育情懷的文化工作者,希望江蘇東師教育文化研究院能把寶貴的精力用在最有價值的教育物件身上,

能為江蘇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亦希望“文化與教育”峰會能帶給大家新的教育視角和思考。

參加峰會的專家學者大多來自教學一線,他們結合新時代教育工作面臨的現狀和前景,在如何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社會組織進行專業化的教育工作進行了溝通交流。有著豐富教育經驗的特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陸志平在峰會上表示,

新時代的“文化與教育”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學校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有些行業性的事物學校不一定能做好,比如人工智慧、校園數位化的建設、文化建設、教育的規劃和諮詢評估等,這些都有待於社會力量的參與,東師教育研究院是一個有專業資質的研究機構,希望能為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專業化服務。南通大學博導、教務處處長丁錦宏分析了教育工作在新時代面臨的新動態,
他說,智慧化的普及,微課程、線上課程出現後,確實替代了我們老師相當一部分以知識講解為主要內容的教育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知識傳承的教學工作量,在人工智慧化背景下,帶給我們的文化與教育是什麼?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教育,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社會和民眾的情感;培養學生對親人和朋友的情感。

江蘇東師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東海從社會專業機構的視角分享了自己對文化和教育的理解,他認為,“文化與教育”有系統的教學體系,但理念、視覺感、環境建設,需要社會專業組織來支援。教育規劃、教育課題研究、教育評估將通過這個平臺作為補充。

明年我們主要做傳統文化建設,希望中小學老師能通過這個平臺來研究課程、共用資源。

省社科聯副主席徐之順在峰會上分享了他對文化與教育的體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樂。文化和教育對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江蘇東師教育研究院作為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服務活動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希望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服務於中小學及高校,圍繞江蘇發展對教育的新需求,積極拓展社會服務管道,推動文化與教育的創新。(王一茗)

服務於中小學及高校,圍繞江蘇發展對教育的新需求,積極拓展社會服務管道,推動文化與教育的創新。(王一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