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強悍的匈奴人是如何衰落的?他們的後代又去了哪裡?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匈奴人都是長城邊境上,令人恐懼的對象。他們是天生的騎兵,對馬匹弓箭的熟悉,就像自己的身體一樣。比起長城南邊的人來說,這些匈奴人機動性極強。

每次到來後,都進行一番燒殺劫掠。匈奴人在鼎盛時期,可不是一個人們想像中的遊牧民族,而是一個位於中國邊境北方的大國。他們跟漢朝相當,甚至比漢朝實力更強。漢高祖劉邦率領32萬大軍,想要擊潰匈奴,最後仍被團團圍住,差點被俘。所以,對邊境來說,匈奴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歷代的中原王朝,除了依靠長城抵禦,只要他們有實力,就會主動出擊。秦朝的時候,秦始皇曾派遣大將軍蒙恬,出兵擊敗了匈奴人。漢武帝時期,又先後派出過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擊敗了匈奴大軍。當時在匈奴人當中,流傳著一首歌,用來形容他們的哀傷。“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失去了祁連山,讓匈奴人沒有放牧的地方,

再也沒有可以繁衍生息的地方。失去了焉支山,匈奴人連婚嫁這樣的大喜事,也高興不起來)漢武帝之後,匈奴人開始走向衰落,並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光彩。

匈奴人的衰落,更大的原因來自於自身的分裂。在過去,王位的接替,

在全世界範圍內,一直是一個大難題。匈奴人也不例外。他們之間的爭奪更加厲害。匈奴人的繼承權,在過去是兄長去世後,傳為給自己的弟弟。很長一段時間,匈奴人都靠著這個辦法,維持著統治。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單于輿的人廢棄了這套制度。他殺掉了自己的弟弟,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一做法,很快遭到匈奴內部的反叛。另一支匈奴人的首領,就帶著大概5萬人馬左右,
自己獨立出來。這時候,就可以看出漢朝的一項國策的作用。這個國策就是和親。

漢朝會派遣劉姓的公主,跟匈奴的單于成親。這種做法,不僅是拉攏匈奴人。更重要的在於,讓匈奴人跟漢人之間,有了血親,讓他們慢慢的學習中原的文化。匈奴的單于不會只有一個女人,

但由漢朝公主生下來的子嗣,都會姓劉。這就結下了一層關係。而這支獨立出來的匈奴部落,此時選擇歸順漢朝。後來為了更好的區分他們,就把投靠漢朝的匈奴,稱為“南匈奴”,另一支,則稱為“北匈奴”。

圖為王昭君劇照,王昭君出塞就是和親當中一個流傳最廣的故事

南匈奴跟漢朝之間,保持很親密的關係。一開始時,南匈奴還只是為漢朝抵禦北匈奴,到後來,雙方之間關係越加密切。南匈奴受到的待遇,也跟漢朝的國民一樣,只是他們居住在北方,但依然會派年輕人到漢朝學習文化等。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有一個叫“漢趙'的小國家。這些人就是南匈奴人的後裔。他們自稱是繼承漢朝劉姓皇室的正統,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南匈奴後來就慢慢的跟其他中原漢人混雜一起,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而北匈奴後來則選擇西進歐洲,在這裡,他們向住在歐洲的哥特族、日爾曼族,還有古羅馬帝國,發起過進攻。匈奴人的軍隊,甚至進攻到羅馬城內。最後是由羅馬主教出面,才勉強勸退當時的匈奴首領。北匈奴在鼎盛時期,就連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要對他們稱臣納貢。匈奴人的軍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匈奴人的首領“阿提拉”,則是讓歐洲恐懼的蠻王。

圖為油畫《阿提拉的飲宴》

這支匈奴人後來進入匈牙利,在當地居住下來,逐漸跟當地人散居在一起,最後難以分辨,而匈奴人的名字也被人遺忘。直到後世史學家才研究匈奴人的足跡時,才發現了他們的歷史。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南匈奴跟漢朝之間,保持很親密的關係。一開始時,南匈奴還只是為漢朝抵禦北匈奴,到後來,雙方之間關係越加密切。南匈奴受到的待遇,也跟漢朝的國民一樣,只是他們居住在北方,但依然會派年輕人到漢朝學習文化等。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有一個叫“漢趙'的小國家。這些人就是南匈奴人的後裔。他們自稱是繼承漢朝劉姓皇室的正統,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南匈奴後來就慢慢的跟其他中原漢人混雜一起,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而北匈奴後來則選擇西進歐洲,在這裡,他們向住在歐洲的哥特族、日爾曼族,還有古羅馬帝國,發起過進攻。匈奴人的軍隊,甚至進攻到羅馬城內。最後是由羅馬主教出面,才勉強勸退當時的匈奴首領。北匈奴在鼎盛時期,就連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要對他們稱臣納貢。匈奴人的軍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匈奴人的首領“阿提拉”,則是讓歐洲恐懼的蠻王。

圖為油畫《阿提拉的飲宴》

這支匈奴人後來進入匈牙利,在當地居住下來,逐漸跟當地人散居在一起,最後難以分辨,而匈奴人的名字也被人遺忘。直到後世史學家才研究匈奴人的足跡時,才發現了他們的歷史。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