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0多年前,人類就開始“換頭手術”

如果你的毛髮、內臟,甚至四肢壞掉了,當代醫學是能夠實現活體替換的——只要有人願意把他的器官給予你。

普遍認為,如果霍金的頭部如果能夠置換到健康的軀體上,他的科學成就將更上一層樓

但作為神經中樞的頭部,依舊是醫學“禁區”。且不說把頭部移植到新的身體上“你是否還是你”的倫理問題,光是巨量組織縫合和強烈的排異反應,就能輕易要你手術失敗。

前兩天,中國醫生任曉平和義大利醫生合作,宣佈完成全球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

任醫生本人在面對媒體時,反復使用“醫學界的阿波羅登月”來稱呼。

面對國內外同行和媒體的關注甚至質疑,他本人也表示,因為這次手術是在屍體上進行的,因此不能叫做“成功”,只能叫做“完成”。

你或許並不知道,人類對於“換頭”手術一直保有興趣,

各種相關研究實驗已超過百年。

狗頭實驗

早在1908年,在血管連接方面頗有建樹的法國外科醫生Alexis Carrel,與美國醫生Charles Claude Guthrie合作,將一隻狗的頭部嫁接到了另一隻完整的狗身上,通過頸部動脈供血。

這項手術看似成功了,但是沒幾個小時,情況便迅速惡化,之前還張嘴吐舌的狗頭迅速蔫了,幾小時後,狗頭死亡。

後來Carrel因為器官移植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獎,而Guthrie卻因為飽受爭議的換頭手術而被諾貝爾獎拒之門外。

1954年,蘇聯醫生Vladimir Demikhov也在狗的身上做了類似的實驗,他成功將一條小狗的前半個身子嫁接到了一條德牧的脖頸上,令人驚訝的是,兩個狗頭都能夠看、聽、聞,以及呼吸和吞咽。

從50年代到60年代,Demikhov一共做了20餘次狗頭移植實驗,其中活的最長的一次是29天,但很無奈。狗頭們最終都由於強烈的排異反應而死亡。

按照現代標準來說,這種實驗是殘酷的,

Demikhov在當時也是頂著爭議在做。但他的目的很單純,希望自己的試驗能夠拯救人類的生命。

當生活雜誌在1959年將Demikhov的實驗記錄並刊登之後,這甚至成為了蘇聯醫學“進步”的一項證據。

同樣是在1959年,一群中國的科學家得知蘇聯的換頭手術,決定迎頭趕上。在加拿大海歸醫學博士趙士傑的帶領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外科的專家們連續進行了6次試驗。

前四次全部失敗;第五次,雙頭狗活了32小時;到了第六次,一隻被取名“貢獻”的小狗的前半身被分離,移植到了一隻被取名為“勇士”的大狗脖子上。

這次試驗比較成功,術後,大小狗都恢復良好,並且接受了包括哈爾濱市領導在內的上百人探訪。直到手術後的第五天,小狗“貢獻”才死亡。

猴頭實驗

總結來看,人類在狗身上的實驗還是較為成功的,一系列手術證明了換頭手術並非“無稽之談”。但鑒於排異反應之類的難以解決的原因,手術實際意義不大。

那麼如何進一步往人類身上推進呢?當然是找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猴子。

1970年,同樣是在蘇聯手術的啟發下。美國神經學教授 Robert J. White領導了一組科學家,進行了一場飽受爭議的手術:把一隻猴子的頭部移植到另一支猴子身上。

同樣,這次試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成功的,蘇醒之後的猴頭能夠聽、聞、嘗、看。為了預防大腦供血不足,醫生還用高溫仔細地把血管“焊”在了一塊。術後,這只猴子甚至還試圖咬傷工作人員。最終,它活了8天,同樣死於排異反應。

2001年,White醫生重複了此項猴頭移植手術。後來他寫到:在動物身上的低溫保存和頭部移植,完全可以在人類身上複製......

不過,White醫生也因為此類實驗而陷入危險,抗議人群會在他的生日宴上大鬧,寄給他血淋淋的假人頭做威脅。

他也被成為“屠夫博士”。

動物保護組織給他的評語是“殘忍活體解剖勾當的集大成者”。

2016年,中國醫生任曉平同樣實施了一項“成功的”猴子換頭手術,術後,由於脊髓未連接,猴子處於癱瘓狀態。出於人道考慮,20小時後這只猴子被“人道死亡”。

任醫生在狗和老鼠身上都做過實驗

除了狗和猴子之外,科學家還在老鼠和狗身上做過脊髓切斷實驗,因為,脊髓能否自愈,是換頭手術後,一個生物是否能夠行動身體的重要條件。

韓國實驗中被切斷脊髓的小鼠仍然可以挪動

被切斷90%脊髓的小狗運動嗯呢公里在術後(a)10天(b)14天(c)17天(d)20天,(e)24天的恢復情況

還有不少傳言指出,冷戰期間,美蘇搞生物科技競賽,搞過很多貓、兔、狗、老鼠之間相互換頭的實驗,但我們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在此不表。

那麼,可以說,迄今為止,“換頭手術”的各項準備很充分,技術手段相對成熟,理論方面也可行,並且人類的頭部/大腦的低溫保存技術也出現了,不少人在絕症後選擇把自己的大腦冷凍下來在未來復活。

事實上,除了排異反應和倫理爭議,在不少科學家眼中,換頭術已然勢在必行——就差做一次人體手術了。

這次在屍體上完成“換頭”的任醫生,早在年初就曾被爆出,將和義大利醫生Sergio Canavero一起,在2017年底的哈爾濱做出首例活體人體“換頭”手術。

兩位醫生

這項手術的志願者則是來自俄羅斯的電腦學家Spiridonov,他患有肌肉萎縮症,希望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Spiridonov

總而言之,活體人類頭部移植手術是否可行?道德倫理問題如何突破?一切都已箭在炫上。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在加拿大海歸醫學博士趙士傑的帶領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外科的專家們連續進行了6次試驗。

前四次全部失敗;第五次,雙頭狗活了32小時;到了第六次,一隻被取名“貢獻”的小狗的前半身被分離,移植到了一隻被取名為“勇士”的大狗脖子上。

這次試驗比較成功,術後,大小狗都恢復良好,並且接受了包括哈爾濱市領導在內的上百人探訪。直到手術後的第五天,小狗“貢獻”才死亡。

猴頭實驗

總結來看,人類在狗身上的實驗還是較為成功的,一系列手術證明了換頭手術並非“無稽之談”。但鑒於排異反應之類的難以解決的原因,手術實際意義不大。

那麼如何進一步往人類身上推進呢?當然是找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猴子。

1970年,同樣是在蘇聯手術的啟發下。美國神經學教授 Robert J. White領導了一組科學家,進行了一場飽受爭議的手術:把一隻猴子的頭部移植到另一支猴子身上。

同樣,這次試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成功的,蘇醒之後的猴頭能夠聽、聞、嘗、看。為了預防大腦供血不足,醫生還用高溫仔細地把血管“焊”在了一塊。術後,這只猴子甚至還試圖咬傷工作人員。最終,它活了8天,同樣死於排異反應。

2001年,White醫生重複了此項猴頭移植手術。後來他寫到:在動物身上的低溫保存和頭部移植,完全可以在人類身上複製......

不過,White醫生也因為此類實驗而陷入危險,抗議人群會在他的生日宴上大鬧,寄給他血淋淋的假人頭做威脅。

他也被成為“屠夫博士”。

動物保護組織給他的評語是“殘忍活體解剖勾當的集大成者”。

2016年,中國醫生任曉平同樣實施了一項“成功的”猴子換頭手術,術後,由於脊髓未連接,猴子處於癱瘓狀態。出於人道考慮,20小時後這只猴子被“人道死亡”。

任醫生在狗和老鼠身上都做過實驗

除了狗和猴子之外,科學家還在老鼠和狗身上做過脊髓切斷實驗,因為,脊髓能否自愈,是換頭手術後,一個生物是否能夠行動身體的重要條件。

韓國實驗中被切斷脊髓的小鼠仍然可以挪動

被切斷90%脊髓的小狗運動嗯呢公里在術後(a)10天(b)14天(c)17天(d)20天,(e)24天的恢復情況

還有不少傳言指出,冷戰期間,美蘇搞生物科技競賽,搞過很多貓、兔、狗、老鼠之間相互換頭的實驗,但我們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在此不表。

那麼,可以說,迄今為止,“換頭手術”的各項準備很充分,技術手段相對成熟,理論方面也可行,並且人類的頭部/大腦的低溫保存技術也出現了,不少人在絕症後選擇把自己的大腦冷凍下來在未來復活。

事實上,除了排異反應和倫理爭議,在不少科學家眼中,換頭術已然勢在必行——就差做一次人體手術了。

這次在屍體上完成“換頭”的任醫生,早在年初就曾被爆出,將和義大利醫生Sergio Canavero一起,在2017年底的哈爾濱做出首例活體人體“換頭”手術。

兩位醫生

這項手術的志願者則是來自俄羅斯的電腦學家Spiridonov,他患有肌肉萎縮症,希望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Spiridonov

總而言之,活體人類頭部移植手術是否可行?道德倫理問題如何突破?一切都已箭在炫上。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