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的這4個“壞習慣”,其實是娃變聰明的表現,寶媽們注意了

養娃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不知道寶爸媽會卡在哪一關。


如果寶爸媽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可能將一些正常行為,甚至變聰明的行為認定為“壞習慣”。

吃手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這話不無道理。

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很多感覺刺激資訊輸入,寶寶自主把手放入嘴裡,依靠的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

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寶寶吃手是一種自我情緒安撫的表現,寶寶用吃手來轉移情緒,這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2歲以前,寶寶吃手不是“壞習慣”,但如果吃手帶來嚴重弊端(如把手指咬脫皮、不被小朋友們接納、面部發育異常等),寶爸媽要引起重視了。

自私

2~4歲寶寶常常會有一些“自私”的表現,最典型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不喜歡分享。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兒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上,常常有自私等不良的個性特徵,這些現象都稱為自我中心主義。

寶寶2歲左右就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逐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寶爸媽應該意識到,寶寶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我意識非常重要,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所以,寶爸媽要保護寶寶的物權意識,用繪本、遊戲或交換等方式引導寶寶分享,

而不是強迫他/她分享。

撕紙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

寶寶手上的動作越複雜,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也就是說,精細動作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進而對智力有所影響。

撕紙需要寶寶控制手部的動作,如果沒有足夠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協調能力,寶寶根本做不到。

寶爸媽不要因為愛惜書本,放棄鍛煉寶寶小肌肉群、協調能力和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的機會。

認生

嬰兒見到陌生人就哭鬧,大點兒的寶寶見了陌生人就躲起來,

這是寶寶的自然反應。

寶寶從不能區分所有人到逐漸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開始對陌生人躲避和抗拒,這代表寶寶的成長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寶爸媽不要從負面的角度看待這種反應,其實這是先天的保護本能,對不熟悉的人存有戒心,是完全正常的行為。

寶爸媽要接納寶寶,明白其個性和感受,給寶寶時間,讓寶寶慢慢觀察陌生人,放下戒心,慢慢跟陌生人熟悉起來。

慢慢跟陌生人熟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