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手機支付還不夠,智慧穿戴設備也來闖支付市場了

移動支付領域的爭奪戰,經歷了掃碼支付、手機Pay支付的競爭後,蔓延到了智慧穿戴設備領域。記者發現,近期,包括中國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與可穿戴設備廠商深度合作,

推出了智慧支付手環。

智慧手環

在2014年國內智慧硬體元年開啟之後,國內智慧硬體行業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市場爆發的背後,仿佛預示著新的趨勢正在逐漸浮出水面,例如在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實現智慧化之後,新一代資訊技術已經讓個人可穿戴設備成為智慧硬體領域一大潛在市場。

智慧手環在大眾的認知度還是非常的高的,但轉化率卻非常低。手環的功能讓人們覺得這只是一個玩具,廠商說的再好用戶也只是玩一玩而已。因為現在的智慧手環有局限性,絕大多數智慧手環通過不斷對人體內部的挖掘,跑步、睡眠、心跳等資料的挖掘,來進行產品的創新。手環主打的功能是健康、睡眠、提醒等,

還被智慧手環廠商貼上了“貼身”、“貼心”、“伴侶”等標籤。

智慧手環

現在銀行也要分一杯羹了

記者梳理發現,在移動支付風生水起的當下,包括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都已經在著手佈局智慧穿戴領域。

從金融機構目前推出的智慧手環來看,

基本兼具了運動、交通、金融等功能,即手環融入了銀行卡、公交卡、地鐵卡等資訊,市民只需抬手靠近感應設備、支援閃付的pos機,就可以輕鬆秒付。用戶通過與手機APP的藍牙連接,就能在手機上完成對手環的操作,實現充值、信用卡還款、信貸等。

銀行佈局穿戴設備主要是為了搶佔小額支付市場份額。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掃碼支付一騎絕塵的當下,銀行想通過智慧穿戴設備來搶佔移動支付市場份額,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