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顏值爆表!這30個村入圍“江蘇最美鄉村”,快來為你的家鄉打call!

交匯點訊 你心裡的“最美鄉村”長啥樣?是“小橋流水人家”?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還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近日,由省文明辦、省委農工辦、省農委、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環保廳、省旅遊局、省婦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聯合組織開展的第四屆“江蘇最美鄉村”候選名單新鮮出爐,

小夥伴們一邊圍觀一邊表示驚呆了:原來我大江蘇不僅經濟發達,鄉村美景那也是杠杠的!

到底為什麼會是這30個鄉村脫穎而出?究竟他們美在哪裡?跟緊交匯點君,這就帶你來一趟“江蘇最美鄉村之旅”!

第四屆“江蘇最美鄉村”候選村名單(共30個)

南京:江甯區江寧街道牌坊村、六合區龍袍街道長江社區(村)、高淳區固城鎮蔣山村

六朝古都南京,這兩年美麗鄉村建設讓人驚豔驚歎,江寧、六合、高淳,一座座“藏”於其間的村落,也許就是“最美鄉村”的最美注解。

牌坊村位於南京市西南部,地處江甯西部美麗鄉村示範片區核心區域,

近年來,牌坊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山水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成立了黃龍峴茶葉合作社、農家樂餐飲協會等3家組織。近年來,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成立志願服務隊伍,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村內圖書室、健身室、書畫室等文化活動室一應俱全,建有500平方以上村民活動廣場6處,呈現出“漫遊醉美黃龍峴,盡享茶香慢生活”的美麗農村畫卷。

長江社區位於龍袍街道東南部,與棲霞山隔江相望。近年來,長江社區以知青文化、水杉文化、美食文化、漁水文化等主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成立南京第一家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形成“餐飲+住宿+旅遊+農副產品”一條龍經濟,2016年淨利潤20萬元。社區圖書館藏書達3000餘冊,

與六合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被評為南京市三星級農家書屋,村裡每戶人家都辦有借書卡,社區讀書看報、健身鍛煉、文娛自樂等活動蔚然成風。

蔣山村地處高淳區最南端,擁有2000米長的固城湖瀕湖原生態濕地帶。五年前,蔣山村是個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僅為磚瓦廠每年租賃的11.8萬元。

2010年6月以來,村委會以強基工程為抓手,政治垃圾場為市民休閒廣場,修路、種草、清裡淤泥池塘,大力整治村莊環境。不僅種花種草,還粉刷村莊牆壁,村莊道路豎起了路燈,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致使村莊何氏宗祠、保賢局、遊船碼頭等功能景點凸顯。

南通:海門市包場鎮靈樹村、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

南通被稱為“江海明珠”,這裡散落著各種各樣別具風格的小村落。

靈樹村位於海門市東北角,近年來,已建成擁有5個新型農業經濟合作社的現代農業園區,多行業發展的村工業集中區,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3家。投入9500萬元建設農民集聚區,建成的農民公園成為村民休閒娛樂和村廣場舞團隊活動的場所。以建設“最美鄉村”為契機,靈樹村還實現村莊河面潔化、岸堤綠化、幹道亮化、道路硬化、環境優化、居住美化“六化”目標。

說起如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長壽之鄉”,“長壽之鄉”的鄉村那可絕不是浪得虛名,平園池村位於如皋北部,毗鄰如皋經濟開發區“萬頃良田”。全村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家庭農場6家,並以本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成立了如皋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社,農民收入得到顯著提升,住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泰州:靖江市新橋鎮德勝村、泰興市元竹鎮蔣堡村

平淡的生活需要遠方的慰藉,更嚮往愜意樸素的鄉村生活。泰州的鄉村就是這樣給人沉和靜好的歸屬感。

德勝村位於靖江、泰興交界處。近年來,德勝村形成“四園一軸一中心一基地”的綠色發展框架,自產的有機大米、水產、水蜜桃等均已註冊成“德勝村”品牌,並和雙溝集團合作推出“德勝村”酒系列,通過自辦採摘、垂釣、餐飲等農家樂,發展“德勝村”休閒旅遊專案。

蔣堡村位於元竹鎮西南角,近年來,該村堅持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重視生態農業,全村流轉土地1100畝發展蔬菜大棚和高效林業。蔣堡村還強化支柱經濟,興辦各類企業10多家,其中億元企業1家,千萬元以上企業6家。

美化村莊環境也是蔣堡村著力推進的,道路硬質化率、通戶率100%,硬質灌溉管道10多公里,綠化面積6萬多平方米。此外,制定實施文明公約,開展“家庭除陋習”、“五好家庭”等評比活動,營造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淮安:清江浦區和平鎮越閘村、洪澤區蔣壩鎮彭城村

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人傑地靈,洪澤湖邊的一個個美麗鄉村在夕陽的映照下別有味道。

越閘村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洪澤湖畔的小村落,南瀕淮河入海水道,西鄰淮沭二河。這兩年,越閘村以發展生態休閒產業為主,在保存村落原有風貌基礎上,打造民俗文化氛圍濃厚的古莊牛生態休閒旅遊景區。2016年生態農業產品銷售收入720萬元,帶動就業300人。越閘村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心村3條南北路和古路拓寬,建設420平方米的省級標準衛生室、8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廣場、1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

同樣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還有彭城村,漢代遺址“彭祖墓”、唐宋遺址“司徒廟”、明清遺址“七仙井”已成為彭城村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這裡還是全國最大的漁網具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就業人員3000余人,年銷售收入1.8億元。啟動村入口景觀提升工程,建成仿古圍牆、景觀小品、仿古木亭等,將全村民房外立面改造為明清風格。

投資200余萬元進行綠化美化,實現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綠蔭化。建好用好圖書室、彭祖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漁網具陳列室等文化陣地,成立花船、舞龍、秧歌、驢燈等文藝宣傳隊。此外,還開展“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道德講堂、志願服務活動。建設孝道文化牆、廉政文化廊、家風家訓廊,佈置新老二十四孝圖展,設立“十大孝星榜”。

無錫: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山村、宜興市徐舍鎮美棲村

“魚米之鄉”無錫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吳儂軟語的溫柔,還有一座座鄉村山清水秀的旖旎。

走進山泉村,熟悉而悠遠的水鄉記憶撲面而來,而水鄉民居建築風韻裡包裹的卻是現代生活無微不至的便利,傳統與時尚在這裡相得益彰。打造“山泉樣本”,創新“山泉模式”,山泉村被譽為“民主自治的先行者”和“流淌幸福的村莊”。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039元。

山泉村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文明家庭、孝老愛親、移風易俗等主題活動,實施“樹立好黨風、弘揚好作風、培育好村風、傳承好家風、發揚好民風”的“五風”工程,利用電子屏、文化牆、宣傳欄、老年書場、道德講堂等各種陣地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

陽山村處於陽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核心地帶,是陽山水蜜桃主產區的核心產區。全村區域面積3.14平方公里,果園面積2630畝,成為集水蜜桃種植、溫泉度假、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特色鄉村。近年來,陽山村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挖掘歷史、提高品位、拓展功能”的思路,以全新理念定位旅遊農業發展路子,積極開拓旅遊農業新功能。

美棲,美兮!美棲村位於徐舍鎮邊緣,104國道官張公路穿村而過,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鎮工業集中區坐落於村內,環境優美。近年來,美棲村依託800多年的文化積澱,將花燈文化、忠勇紅色文化、戲曲文化、鄉紳文化等融入經濟發展之中,形成具有美棲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鹽城:濱海縣東坎鎮新安村、阜甯縣金沙湖開發管委會喻口村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新安村位於濱海縣城北大門,自然風光秀美。總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66543平方米的新安新社區占地258畝、入住總戶數346戶,擁有黨群服務中心、農民休閒廣場、農民文化活動中心、農民大舞臺等公益設施,實現“莊在園中、樓在綠中、人在樂園”的景象,展示出一幅迷人的新農村景象。

近年來,新安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打造“二橫六縱”莊內曲徑道路,清理廢溝河道,搞好河道護坡,引進清潔水源,埋設污水排水管道,增加綠化,增設太陽能路燈,建造高標準村民文化廣場,使舊莊舊貌換新顏,彰顯鄉土文化特色。

喻口村位於阜甯縣城南新區西南端,緊鄰射陽河畔,水陸交通便捷,人文古跡遍佈。近年來,喻口村按照“鹽阜千年古村莊、鄉村旅遊新樂園”的規劃定位,投入資金2億多元,完成喻口新社區建設、燕子街改造、喻東河環境綜合改造等工程。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汙水處理率均達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環境品質達到國家級生態村標準。

開展惠民文化活動,組建喻口古鎮文化藝術團,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旅遊、遵德守禮等內容宣傳牌、宣傳欄40餘處,開設道德講堂20餘次。通過善行義舉榜、功德錄等方式,推出身邊的“凡人善舉”好人典型17人。採取負面清單制,評選文明戶685戶。

揚州:揚州市邗江區甘泉街道長塘村、儀征市月塘鎮鄭營村

都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樣美不勝收的古城揚州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長塘村地處揚州市西郊,近年來,長塘村通過對村集體所有的閒置房屋、耕地等資產實行租賃、發包,依託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大力實施高效農業,實現富民強村。依託影視基地、櫻花園、陳園,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鄉村旅遊產業。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主幹道兩側、村民集中區和景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開展“立德樹人、文明家風”評比活動,以“善行助人、和孝助家、精成助業、仁愛助邦”為標準,推選村民代表上厚德榜。打造“清風邗城——廉政家風主題園”,宣導勤廉家風、家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鄭營,“一個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位於儀征市月塘鎮東南部,緊鄰捺山地質公園,耕地面積2720畝,茶田面積2200畝。

近年來,鄭營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生態旅遊,引進被列為揚州市級重大專案的元泉灣水產養殖生態園、揚州地區最大油用牡丹栽植基地的牡丹園、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捺山那園。結合月塘特色小鎮建設,精心打造鄭雲組精品民宿,同捺山那園連成一體,貫通捺山那園、牡丹園、元泉灣水產養殖生態園,初步形成逛捺山、遊那園、賞牡丹、吃龍蝦、住民宿、品綠茶的一連串旅遊服務。

宿遷:泗陽縣眾興鎮楊集村、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朱瓦村

這裡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如今的宿遷,它承載歷史,又創造歷史。

位於泗洪縣內的楊集村人居環境優美、民俗風情純樸,走出了一條特色富民的農村生態經濟發展之路,楊集民族村也是蘇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近年來,楊集村按照“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鄉風好”建設要求,進行產業升級,打造千畝向日葵、千畝蓮藕等特色農業。

舉辦葵花節,保護鄉土植物,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入“鄉愁”元素,提升居民認同感、歸屬感。每月舉辦文藝演出、廣場舞、跑驢、舞獅等文藝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生動展示“回漢共融”美好景象。

朱瓦村位於宿遷市宿豫區東部,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觀光旅遊和高效農業,流轉土地3600畝,創辦千畝黃桃基地、臺灣特色產業園、臺灣九品香蓮基地,成立荷林蓮藕專業合作社。建成總面積8平方公里的杉荷園景區,園內200余畝的池杉林中鳥類數十萬隻,千餘畝的荷塘裡菡萏搖曳,累計接待遊客5萬人次。

致力建設“朱瓦特色村”,徽派建築和杉荷園景區交相輝映、相輔相成,有效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無害化戶廁普及率98%以上。健身廣場、文體活動室、假山曲橋、涼亭池塘、草坪花木成為村民娛樂、休閒、健身的樂園。

徐州:邳州市炮車街道四王村、徐州市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

美麗鄉村到底是什麼樣子?南方有南方的特色,北方亦有別樣的風致,徐州鄉村的美,總是美得如此低調,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又美出了新高度。山青翠,水靜淌,孕育著這一座人文之城。

四王村位於邳州市炮車街道東部,南鄰隴海鐵路。近年來。四王村發展特色經濟,實現百姓富,堅持產業強村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山楂產業,全村大部分人制售冰糖葫蘆,奔波在全國各地,成為冰糖葫蘆第一村。大力發展果蔬種植,銀杏種植,手工編織等特色產業,實現無糧致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環境美。

這裡被成為“蘇北小江南”,一踏進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就被這裡的景色深深吸引:清水蜿蜒,家家枕河,遊魚可見,屋樹倒映……與淳樸的鄉親話說桑麻,歡聲笑語在河塘上蕩漾,一幅水潤悠然的鄉村畫卷瞬間印刻在心頭。

潘樓村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呈現出水清、岸綠、花紅、人樂的新景象。清清河塘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寫著鄉村的記憶。

連雲港: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沙口村、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西棘蕩村

連雲港山水如畫,總有那麼一些地方,深藏著道不盡的風情。春種秋收,寒來暑往,這裡的時光總是流逝緩慢。久居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或許,只有田園鄉村裡的寧靜與淡泊才能解去心中的一切煩惱。

位於贛榆區的沙口村近年來利用獨特的海洋資源壯大村級經濟,重點推進特色養殖業發展,形成以種植、養殖、捕撈和鮮活快運於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完成“四橫四縱”主街道及25條小巷硬化建設,鋪設生活污水管道並與開發區污水管道對接。建設3處村民休閒文化廣場,新增綠化面積3萬多平方米,統一建成水沖、環保式廁所569座,建設老年房160餘棟,新建養老中心護理院一所。村裡還設有鄉風文明志願服務崗,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定期開展“好兒女、好婆媳”及“鄉賢人物”評選。

西棘蕩村是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基地,有尼龍顆粒加工戶100多家,工農業總產值達3.07億元,創稅1000多萬元。先後投入1000萬元進行村莊面貌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擴建“四橫四縱”村莊主幹道,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和村莊樓房建設工程,綠化、亮化、下水道等配套設施完善。開展以“四改四清”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購置垃圾清運車,配備環境衛生清潔員。

蘇州: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昆山市澱山湖鎮永新村、張家港市塘橋鎮金村村、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度假區清水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無需多言,這裡既有最現代化的城市,也有最清新脫俗的鄉村。

樹山村的好,兩隻手都數不過來:植被覆蓋率高達98%以上,全年負氧離子平均值高達2500個/立方釐米;樹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遺留古跡眾多,有摩崖石刻、陸績廉石、雲泉寺等;樹山距離太湖僅5km,讓遊客第一時間品嘗到最新鮮、最豐富、最美味的湖鮮佳餚;樹山的春天有千畝梨園,成為蘇州鄉村旅遊的代名詞;樹山有大名鼎鼎的“樹山三寶”,清明前後的雲泉茶經久耐泡,回味清甜,五六月份的楊梅,飽滿水色,鮮甜多汁,七八月份的翠冠梨,肉脆多汁,降火生津;樹山擁有蘇州首條鄉村旅遊環線,遊客可免費乘坐“好行環保公交”暢遊樹山;樹山的民宿一改傳統農家樂的形象,這裡的民宿有溫泉、有投幕電影、有高爾夫球場,晚上躺在床頭,就能透過房頂的玻璃看浩瀚星空。

永新村位於澱山湖鎮南部,近年來,永新村始終堅持環境美村、富民強村、和諧建村,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在經濟、文化、生態、精神文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逐漸形成一個民風樸實、鄉風文明的典型江南水鄉農村。先後獲得“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村莊建設整治示範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為保護修復老街區,金村村投入3000萬元,開發出江南民居特色的金村苑社區、明清風格的商業街,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開闢20多處核心價值觀、古今鄉賢事蹟、家風家訓、文明金村“三字經”等宣傳載體,營造濃厚的文明鄉風。金村村成立了慈燕志願服務隊、慈燕農民藝術團,每年開展民俗表演、戲曲專場演出、網格文化展示等20多場次,金村廟會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清水村位於陽澄湖中央,將陽澄湖隔成東西兩湖,地形陝長,南北長達10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陽澄湖“美人腿”雅稱。區域內河網密佈,土地肥沃,水產豐富,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條件,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環境品質達到國家級生態村標準。

常州:溧陽市溧城鎮八字橋村、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梅林村

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梁故里,被稱為“中吳要輔”。它美得雖不驚豔,卻值得一再品味。

擇水而居、枕河而眠的溧陽市溧城鎮八字橋村,始建于明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歷史。八字橋村按照鄉村旅遊、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建設有八字橋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擁有蘭花種植基地、高產水稻示範田、精養魚塘、百畝荷塘等多種特色農業專案。

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有院士名人館、鄉風文明廣場、名人長廊、詩意長廊等宣傳教育陣地,定期開展學鄉賢等文化活動。投入40余萬元,設立最美鄉村文化牆、公益看板、道德老話提示牌等,讓核心價值宣傳融入村民生活場景。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道德講堂、志願服務、文明家庭評選、立家規傳家訓等活動,民風淳樸。

梅林村位於常州新北區西夏墅鎮東部,以傳統農業和草坪種植為主,生態環境優美,大片草坪更是吸引了成千上萬只白鷺棲息。投入3700多萬元打造了小橋流水、青磚瓦房、枕河人家的秀美村莊,構建了詩意棲居的生態環境與獨特風情,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特色樣板示範村。

全村路面硬化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均達100%。建成覆蓋全村的排水管網及孔家、張家、劉家、長巷裡自然村污水管網的接管建設,實行雨汙分流。積極探索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載體,依託始建於500多年前的孔廟、200多年前的東林寺以及150年前的梅村古戲樓,開展歷史文化傳承和公民道德建設活動。設立“梅林道德講堂”,常態化開展道德教育、民主評議。

鎮江:丹陽市延陵鎮九裡村、句容市天王鎮唐陵村

一座金山寺讓鎮江美名遠揚,如今的鎮江,一座座現代化又不乏韻味的村落如同一顆顆明珠散落其間。

九裡村 位於丹陽市西南角,地處茅山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吳文化的發祥地,古有"季子三讓王位"、"徐墓掛劍"等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歷史賦予了九裡許多文物古跡。和其他的蘇南鄉村一樣,九裡就像一副極素雅的水粉畫卷,讓人著迷。

唐陵村地處茅山紅色革命老區和5A級茅山景區,因苗木產業遠近聞名。近年來,唐陵村經濟發展迅猛,擁有9個經濟合作社、1個花木交易市場、2個園林上市公司和200多家苗木註冊公司。以全域旅遊大發展為契機,成功打造櫻花園、梅花園、紫薇園、葵花園、造型園“五大園區”。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農家樂、體驗園等鄉村旅遊,大力實施“文化立村”戰略,將唐朝王妃墓、戴九成墓等人文歷史遺跡與舞龍、玩花船、打年糕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融為一體,積極探索創建最美鄉村新路子。設置公益看板100餘處、善行義舉榜4處、鄉風明德文化牆1000餘平方米。設立鄉風文明志願服務崗,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湧現出“江蘇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劉樹安、“鎮江好人”蘭秀芳等一批先進典型。

交匯點記者 黃歡

南通:海門市包場鎮靈樹村、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

南通被稱為“江海明珠”,這裡散落著各種各樣別具風格的小村落。

靈樹村位於海門市東北角,近年來,已建成擁有5個新型農業經濟合作社的現代農業園區,多行業發展的村工業集中區,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3家。投入9500萬元建設農民集聚區,建成的農民公園成為村民休閒娛樂和村廣場舞團隊活動的場所。以建設“最美鄉村”為契機,靈樹村還實現村莊河面潔化、岸堤綠化、幹道亮化、道路硬化、環境優化、居住美化“六化”目標。

說起如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長壽之鄉”,“長壽之鄉”的鄉村那可絕不是浪得虛名,平園池村位於如皋北部,毗鄰如皋經濟開發區“萬頃良田”。全村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家庭農場6家,並以本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成立了如皋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社,農民收入得到顯著提升,住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泰州:靖江市新橋鎮德勝村、泰興市元竹鎮蔣堡村

平淡的生活需要遠方的慰藉,更嚮往愜意樸素的鄉村生活。泰州的鄉村就是這樣給人沉和靜好的歸屬感。

德勝村位於靖江、泰興交界處。近年來,德勝村形成“四園一軸一中心一基地”的綠色發展框架,自產的有機大米、水產、水蜜桃等均已註冊成“德勝村”品牌,並和雙溝集團合作推出“德勝村”酒系列,通過自辦採摘、垂釣、餐飲等農家樂,發展“德勝村”休閒旅遊專案。

蔣堡村位於元竹鎮西南角,近年來,該村堅持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重視生態農業,全村流轉土地1100畝發展蔬菜大棚和高效林業。蔣堡村還強化支柱經濟,興辦各類企業10多家,其中億元企業1家,千萬元以上企業6家。

美化村莊環境也是蔣堡村著力推進的,道路硬質化率、通戶率100%,硬質灌溉管道10多公里,綠化面積6萬多平方米。此外,制定實施文明公約,開展“家庭除陋習”、“五好家庭”等評比活動,營造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淮安:清江浦區和平鎮越閘村、洪澤區蔣壩鎮彭城村

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人傑地靈,洪澤湖邊的一個個美麗鄉村在夕陽的映照下別有味道。

越閘村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洪澤湖畔的小村落,南瀕淮河入海水道,西鄰淮沭二河。這兩年,越閘村以發展生態休閒產業為主,在保存村落原有風貌基礎上,打造民俗文化氛圍濃厚的古莊牛生態休閒旅遊景區。2016年生態農業產品銷售收入720萬元,帶動就業300人。越閘村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心村3條南北路和古路拓寬,建設420平方米的省級標準衛生室、8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廣場、1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

同樣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還有彭城村,漢代遺址“彭祖墓”、唐宋遺址“司徒廟”、明清遺址“七仙井”已成為彭城村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這裡還是全國最大的漁網具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就業人員3000余人,年銷售收入1.8億元。啟動村入口景觀提升工程,建成仿古圍牆、景觀小品、仿古木亭等,將全村民房外立面改造為明清風格。

投資200余萬元進行綠化美化,實現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綠蔭化。建好用好圖書室、彭祖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漁網具陳列室等文化陣地,成立花船、舞龍、秧歌、驢燈等文藝宣傳隊。此外,還開展“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道德講堂、志願服務活動。建設孝道文化牆、廉政文化廊、家風家訓廊,佈置新老二十四孝圖展,設立“十大孝星榜”。

無錫: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山村、宜興市徐舍鎮美棲村

“魚米之鄉”無錫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吳儂軟語的溫柔,還有一座座鄉村山清水秀的旖旎。

走進山泉村,熟悉而悠遠的水鄉記憶撲面而來,而水鄉民居建築風韻裡包裹的卻是現代生活無微不至的便利,傳統與時尚在這裡相得益彰。打造“山泉樣本”,創新“山泉模式”,山泉村被譽為“民主自治的先行者”和“流淌幸福的村莊”。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039元。

山泉村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文明家庭、孝老愛親、移風易俗等主題活動,實施“樹立好黨風、弘揚好作風、培育好村風、傳承好家風、發揚好民風”的“五風”工程,利用電子屏、文化牆、宣傳欄、老年書場、道德講堂等各種陣地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

陽山村處於陽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核心地帶,是陽山水蜜桃主產區的核心產區。全村區域面積3.14平方公里,果園面積2630畝,成為集水蜜桃種植、溫泉度假、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特色鄉村。近年來,陽山村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挖掘歷史、提高品位、拓展功能”的思路,以全新理念定位旅遊農業發展路子,積極開拓旅遊農業新功能。

美棲,美兮!美棲村位於徐舍鎮邊緣,104國道官張公路穿村而過,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鎮工業集中區坐落於村內,環境優美。近年來,美棲村依託800多年的文化積澱,將花燈文化、忠勇紅色文化、戲曲文化、鄉紳文化等融入經濟發展之中,形成具有美棲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鹽城:濱海縣東坎鎮新安村、阜甯縣金沙湖開發管委會喻口村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塗、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新安村位於濱海縣城北大門,自然風光秀美。總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66543平方米的新安新社區占地258畝、入住總戶數346戶,擁有黨群服務中心、農民休閒廣場、農民文化活動中心、農民大舞臺等公益設施,實現“莊在園中、樓在綠中、人在樂園”的景象,展示出一幅迷人的新農村景象。

近年來,新安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打造“二橫六縱”莊內曲徑道路,清理廢溝河道,搞好河道護坡,引進清潔水源,埋設污水排水管道,增加綠化,增設太陽能路燈,建造高標準村民文化廣場,使舊莊舊貌換新顏,彰顯鄉土文化特色。

喻口村位於阜甯縣城南新區西南端,緊鄰射陽河畔,水陸交通便捷,人文古跡遍佈。近年來,喻口村按照“鹽阜千年古村莊、鄉村旅遊新樂園”的規劃定位,投入資金2億多元,完成喻口新社區建設、燕子街改造、喻東河環境綜合改造等工程。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汙水處理率均達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環境品質達到國家級生態村標準。

開展惠民文化活動,組建喻口古鎮文化藝術團,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旅遊、遵德守禮等內容宣傳牌、宣傳欄40餘處,開設道德講堂20餘次。通過善行義舉榜、功德錄等方式,推出身邊的“凡人善舉”好人典型17人。採取負面清單制,評選文明戶685戶。

揚州:揚州市邗江區甘泉街道長塘村、儀征市月塘鎮鄭營村

都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樣美不勝收的古城揚州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長塘村地處揚州市西郊,近年來,長塘村通過對村集體所有的閒置房屋、耕地等資產實行租賃、發包,依託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大力實施高效農業,實現富民強村。依託影視基地、櫻花園、陳園,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鄉村旅遊產業。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主幹道兩側、村民集中區和景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開展“立德樹人、文明家風”評比活動,以“善行助人、和孝助家、精成助業、仁愛助邦”為標準,推選村民代表上厚德榜。打造“清風邗城——廉政家風主題園”,宣導勤廉家風、家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鄭營,“一個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位於儀征市月塘鎮東南部,緊鄰捺山地質公園,耕地面積2720畝,茶田面積2200畝。

近年來,鄭營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生態旅遊,引進被列為揚州市級重大專案的元泉灣水產養殖生態園、揚州地區最大油用牡丹栽植基地的牡丹園、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捺山那園。結合月塘特色小鎮建設,精心打造鄭雲組精品民宿,同捺山那園連成一體,貫通捺山那園、牡丹園、元泉灣水產養殖生態園,初步形成逛捺山、遊那園、賞牡丹、吃龍蝦、住民宿、品綠茶的一連串旅遊服務。

宿遷:泗陽縣眾興鎮楊集村、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朱瓦村

這裡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如今的宿遷,它承載歷史,又創造歷史。

位於泗洪縣內的楊集村人居環境優美、民俗風情純樸,走出了一條特色富民的農村生態經濟發展之路,楊集民族村也是蘇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近年來,楊集村按照“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鄉風好”建設要求,進行產業升級,打造千畝向日葵、千畝蓮藕等特色農業。

舉辦葵花節,保護鄉土植物,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入“鄉愁”元素,提升居民認同感、歸屬感。每月舉辦文藝演出、廣場舞、跑驢、舞獅等文藝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生動展示“回漢共融”美好景象。

朱瓦村位於宿遷市宿豫區東部,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觀光旅遊和高效農業,流轉土地3600畝,創辦千畝黃桃基地、臺灣特色產業園、臺灣九品香蓮基地,成立荷林蓮藕專業合作社。建成總面積8平方公里的杉荷園景區,園內200余畝的池杉林中鳥類數十萬隻,千餘畝的荷塘裡菡萏搖曳,累計接待遊客5萬人次。

致力建設“朱瓦特色村”,徽派建築和杉荷園景區交相輝映、相輔相成,有效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無害化戶廁普及率98%以上。健身廣場、文體活動室、假山曲橋、涼亭池塘、草坪花木成為村民娛樂、休閒、健身的樂園。

徐州:邳州市炮車街道四王村、徐州市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

美麗鄉村到底是什麼樣子?南方有南方的特色,北方亦有別樣的風致,徐州鄉村的美,總是美得如此低調,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又美出了新高度。山青翠,水靜淌,孕育著這一座人文之城。

四王村位於邳州市炮車街道東部,南鄰隴海鐵路。近年來。四王村發展特色經濟,實現百姓富,堅持產業強村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山楂產業,全村大部分人制售冰糖葫蘆,奔波在全國各地,成為冰糖葫蘆第一村。大力發展果蔬種植,銀杏種植,手工編織等特色產業,實現無糧致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環境美。

這裡被成為“蘇北小江南”,一踏進銅山區三堡街道潘樓村,就被這裡的景色深深吸引:清水蜿蜒,家家枕河,遊魚可見,屋樹倒映……與淳樸的鄉親話說桑麻,歡聲笑語在河塘上蕩漾,一幅水潤悠然的鄉村畫卷瞬間印刻在心頭。

潘樓村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呈現出水清、岸綠、花紅、人樂的新景象。清清河塘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寫著鄉村的記憶。

連雲港: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沙口村、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西棘蕩村

連雲港山水如畫,總有那麼一些地方,深藏著道不盡的風情。春種秋收,寒來暑往,這裡的時光總是流逝緩慢。久居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或許,只有田園鄉村裡的寧靜與淡泊才能解去心中的一切煩惱。

位於贛榆區的沙口村近年來利用獨特的海洋資源壯大村級經濟,重點推進特色養殖業發展,形成以種植、養殖、捕撈和鮮活快運於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完成“四橫四縱”主街道及25條小巷硬化建設,鋪設生活污水管道並與開發區污水管道對接。建設3處村民休閒文化廣場,新增綠化面積3萬多平方米,統一建成水沖、環保式廁所569座,建設老年房160餘棟,新建養老中心護理院一所。村裡還設有鄉風文明志願服務崗,開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定期開展“好兒女、好婆媳”及“鄉賢人物”評選。

西棘蕩村是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基地,有尼龍顆粒加工戶100多家,工農業總產值達3.07億元,創稅1000多萬元。先後投入1000萬元進行村莊面貌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擴建“四橫四縱”村莊主幹道,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和村莊樓房建設工程,綠化、亮化、下水道等配套設施完善。開展以“四改四清”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購置垃圾清運車,配備環境衛生清潔員。

蘇州: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昆山市澱山湖鎮永新村、張家港市塘橋鎮金村村、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度假區清水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無需多言,這裡既有最現代化的城市,也有最清新脫俗的鄉村。

樹山村的好,兩隻手都數不過來:植被覆蓋率高達98%以上,全年負氧離子平均值高達2500個/立方釐米;樹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遺留古跡眾多,有摩崖石刻、陸績廉石、雲泉寺等;樹山距離太湖僅5km,讓遊客第一時間品嘗到最新鮮、最豐富、最美味的湖鮮佳餚;樹山的春天有千畝梨園,成為蘇州鄉村旅遊的代名詞;樹山有大名鼎鼎的“樹山三寶”,清明前後的雲泉茶經久耐泡,回味清甜,五六月份的楊梅,飽滿水色,鮮甜多汁,七八月份的翠冠梨,肉脆多汁,降火生津;樹山擁有蘇州首條鄉村旅遊環線,遊客可免費乘坐“好行環保公交”暢遊樹山;樹山的民宿一改傳統農家樂的形象,這裡的民宿有溫泉、有投幕電影、有高爾夫球場,晚上躺在床頭,就能透過房頂的玻璃看浩瀚星空。

永新村位於澱山湖鎮南部,近年來,永新村始終堅持環境美村、富民強村、和諧建村,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在經濟、文化、生態、精神文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逐漸形成一個民風樸實、鄉風文明的典型江南水鄉農村。先後獲得“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村莊建設整治示範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為保護修復老街區,金村村投入3000萬元,開發出江南民居特色的金村苑社區、明清風格的商業街,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開闢20多處核心價值觀、古今鄉賢事蹟、家風家訓、文明金村“三字經”等宣傳載體,營造濃厚的文明鄉風。金村村成立了慈燕志願服務隊、慈燕農民藝術團,每年開展民俗表演、戲曲專場演出、網格文化展示等20多場次,金村廟會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清水村位於陽澄湖中央,將陽澄湖隔成東西兩湖,地形陝長,南北長達10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陽澄湖“美人腿”雅稱。區域內河網密佈,土地肥沃,水產豐富,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條件,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環境品質達到國家級生態村標準。

常州:溧陽市溧城鎮八字橋村、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梅林村

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梁故里,被稱為“中吳要輔”。它美得雖不驚豔,卻值得一再品味。

擇水而居、枕河而眠的溧陽市溧城鎮八字橋村,始建于明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歷史。八字橋村按照鄉村旅遊、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建設有八字橋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擁有蘭花種植基地、高產水稻示範田、精養魚塘、百畝荷塘等多種特色農業專案。

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有院士名人館、鄉風文明廣場、名人長廊、詩意長廊等宣傳教育陣地,定期開展學鄉賢等文化活動。投入40余萬元,設立最美鄉村文化牆、公益看板、道德老話提示牌等,讓核心價值宣傳融入村民生活場景。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道德講堂、志願服務、文明家庭評選、立家規傳家訓等活動,民風淳樸。

梅林村位於常州新北區西夏墅鎮東部,以傳統農業和草坪種植為主,生態環境優美,大片草坪更是吸引了成千上萬只白鷺棲息。投入3700多萬元打造了小橋流水、青磚瓦房、枕河人家的秀美村莊,構建了詩意棲居的生態環境與獨特風情,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特色樣板示範村。

全村路面硬化率、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均達100%。建成覆蓋全村的排水管網及孔家、張家、劉家、長巷裡自然村污水管網的接管建設,實行雨汙分流。積極探索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載體,依託始建於500多年前的孔廟、200多年前的東林寺以及150年前的梅村古戲樓,開展歷史文化傳承和公民道德建設活動。設立“梅林道德講堂”,常態化開展道德教育、民主評議。

鎮江:丹陽市延陵鎮九裡村、句容市天王鎮唐陵村

一座金山寺讓鎮江美名遠揚,如今的鎮江,一座座現代化又不乏韻味的村落如同一顆顆明珠散落其間。

九裡村 位於丹陽市西南角,地處茅山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吳文化的發祥地,古有"季子三讓王位"、"徐墓掛劍"等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歷史賦予了九裡許多文物古跡。和其他的蘇南鄉村一樣,九裡就像一副極素雅的水粉畫卷,讓人著迷。

唐陵村地處茅山紅色革命老區和5A級茅山景區,因苗木產業遠近聞名。近年來,唐陵村經濟發展迅猛,擁有9個經濟合作社、1個花木交易市場、2個園林上市公司和200多家苗木註冊公司。以全域旅遊大發展為契機,成功打造櫻花園、梅花園、紫薇園、葵花園、造型園“五大園區”。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農家樂、體驗園等鄉村旅遊,大力實施“文化立村”戰略,將唐朝王妃墓、戴九成墓等人文歷史遺跡與舞龍、玩花船、打年糕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融為一體,積極探索創建最美鄉村新路子。設置公益看板100餘處、善行義舉榜4處、鄉風明德文化牆1000餘平方米。設立鄉風文明志願服務崗,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湧現出“江蘇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劉樹安、“鎮江好人”蘭秀芳等一批先進典型。

交匯點記者 黃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