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危局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畫”的《清明上河圖》,充滿了撲朔的謎題,這12平方尺的畫卷,並非只是簡單描繪百姓風俗和日常生活,明線下交織著令人心悸的暗線,

可以說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1、《清明上河圖》正閃著詭異的光

繪製背景

《清明上河圖》身世之謎——張擇端當時受宋徽宗指使,繪製《清明上河圖》,用以記錄宋徽宗在汴梁城內布下的奇局。喧鬧的虹橋,一抬轎子徐徐穿過,

裡面坐著的正是蔡京。而星羅密佈般出現在虹橋四周的賣餅郎、跑腿、挑炭夫等都是眼線和細作,他們或由金國殺手偽裝,或是高麗派來的臥底,更有與北宋高官勾結的亡命之徒......

畫眼

要解讀這曠世奇局,全圖“畫眼”是才是破局關鍵。全畫的最具戲劇性“畫眼”,在河中那只客船,是畫家張擇端埋下的線索,從此著手,才可讀懂全畫真意。那只船正要穿過橋洞,卻沒有放下桅杆,

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看似一時疏忽,實則有意為之。

人物

正由於這一危機,將橋頭、兩岸數百人目光全都聚集到一處。

船上正一片忙亂地降桅杆,岸邊也一片大呼小叫,岸上、橋上、所有的人都朝那艘船湧去,汴河兩岸,左岸開食店的章七郎,

開客店的房敬、力夫劉石頭,右岸溫家茶食店裡端菜的使女雷珠娘,守船的魯膀子,看茶棚的嚴老兒,似乎都被同一根繩子牽著,繩子一收,他們就都朝虹橋中央跑去。像是要奔赴一個等待已久的大事情。

虹橋上一個中年胖子望著河中高聲叫喚,

他是開封府左軍巡使顧震手下文吏萬福,他並不知道這只看似普通的客船,將關係到大宋的生死存亡。他也將跟隨顧震一同捲進一場幽深險惡的巨案之中。一個灰衣中年男子正騎著驢上橋,他是京城魚行的主管,名叫蔣衛,人稱“蔣魚頭”。他四處張望,急急尋找著一個人,這個人引發了汴京經濟危機。

橋南頭一個挑著擔子的後生,名叫牛小五,正要進城去賣乳酪和魚,卻不知道有人將一件東西藏在了他的籮筐中,這小小的物件將傾動大宋的江山。

此時的北宋帝國,早已烏雲密佈,金國、遼國虎視眈眈,方臘又在南方造反,臣服多年的高麗國蠢蠢欲動,各方勢力劍拔弩張,大軍在各地集結,細作、密探、殺手早已埋伏在汴京城內各處,化名魏遷的大遼間諜已經在茶館裡埋伏了兩年,扮作商人的西夏間諜李勝正在另一隻客船上焦急等侯消息,而高麗密使則混在人群中謀劃一場陰謀。此時此刻,所有的人都已經明白,一旦虹橋下方的大事發生,就是北宋帝國滅亡的大幕開啟。

《清明上河圖》剛剛完成,金國大軍已侵入汴京,殺人焚城,汴河上下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華一夕掃盡。

2、是什麼成就了北宋帝國的滅亡

來看看這些細節

01、盛世的表面之下

▼這是一家“孫羊正店”。這家店是經營什麼的?

細看一下:

▼“孫羊正店”掛著紅梔子燈。

《都城記勝》記載:“謂有娼妓在內,可以就歡,而於酒閣內暗藏臥床也。門首紅梔子燈上,不以晴雨,必用箬蓋之,以為記認”。

宋朝的酒店,門首通常都懸掛著紅梔子燈。如果紅梔子燈蓋整天蓋著燈罩,表示這家酒店還提供“特殊”的服務。

▼這個細節展示了一個官宦出遊的場面。清明節到了,士大夫們就要出城踏青。前面五個開道的,兩個牽馬的,後面兩個挑東西的。

注意:這個人是騎馬的!整個圖中馬不多,大多全是驢和牛。這個“馬”相當於現在的名車“寶馬”。

我們對比一下:

▼城門處三個乞丐,地上是個小孩子。看看旁邊經過的出去春遊的有錢人,絲毫沒有憐憫的樣子。

有錢人只能騎驢,帶兩個僕人,與官宦形成鮮明落差。

▼這個很瘦的挑夫只能沮喪地在樹蔭底下休息,旁邊就是個茶館,他為什麼不進去,不用解釋。

他後面是個算命攤子。這個細節很有寓意吧。

▼一頭驢低頭拼命地拉著車,後面兩個人也非常費力。

這與其他不同的五處特殊細節,表明當時貧富不均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02、社會管理

▼這是城門旁邊的稅所。出入的商品都要上稅,一個人很不滿意地向收稅的人喊話,好像覺得稅太高了。

▼這個亭子是“望火樓”,樓上專門有人查看火情,樓下是兵營。可是現在,樓上沒有一個人,兵營改成茶館。

汴京是12世紀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已經上百萬了,房屋多以磚木為主,汴京非常重視預防火災,每個街坊都有座望火樓來觀測火警。樓下駐紮“潛火兵”。

在圖中,則是形同虛設。

▼這是兵營。幾個士兵無所事事地坐在那裡,百無聊賴,有的打著盹,最左邊的士兵居然躺著睡覺。院子裡的馬吃飽了臥著。

▼整個汴梁城門樓,城門沒有一個士兵上崗執勤,只有收稅的。

此時,已經是宋徽宗的時代了,離北宋滅亡也不遠了。或許,我們可以看出點原因了。

03、社會矛盾

▼整幅中心就是河與橋的交叉點。這橋上和橋下發生了什麼?

▼橋上,騎馬的武官和坐轎的文官相遇,互不相讓。僕人爭吵起來。突出官場矛盾。

交通混亂居然沒有“城管",也沒有“交警”,他們在打盹呢。社會管理無序和弱化可見一斑。

▼橋下,是一艘船就要撞到了橋的驚險情景。

船頭上的人緊張起來。船中央的船夫著急放在桅杆,一船夫用竹竿抵住橋身,避免相撞。岸上河橋上的人在旁邊看著熱鬧。

所以,整幅畫的主題就是兩個關鍵字:矛盾和危機。

▼河面有很多的船,航道擁擠,如同陸路交通混亂。兩艘民船就要相撞,一船夫趕忙用竹竿抵住另一船身,避免相撞。

畫中的人緊張的神態、動作倒畫得很傳神。

▼在郊外,一些私船停在岸邊,有人把船上的糧食背進河邊的飯館和鋪子。

富人們開始屯糧,持住了城市的糧食市場,操控糧食價格。我們也就理解了宋徽宗時期,為什麼糧價翻了十多倍。

這對農業社會來說是巨大的毒瘤,而政府卻軟弱無為。

最後,看看整圖開始部分的神來之筆。

▼一隊很長的官家踏春回來,前面的一匹馬驚了,直接跑向了市集,後面三個馬夫連忙去追趕驚馬。

只可惜,畫面失色受損,那批馬只剩後半部分了。

▼市集的人扭頭觀望驚馬,那頭驢子也不安地跳了起來。

▼一個老太太趕緊去拉路邊的孫子,生怕孩子被馬踏著。危險就在此時定格了。

官馬失驚,危機百姓。這樣情節放在整圖的一開始,當時社會矛盾不協調寓意一下成為主題。

表面上繁華盛世,實則危機重重,敗象已現。這就是北宋後期的真實情景。

本文摘自冶文彪《清明上河圖密碼》

方臘又在南方造反,臣服多年的高麗國蠢蠢欲動,各方勢力劍拔弩張,大軍在各地集結,細作、密探、殺手早已埋伏在汴京城內各處,化名魏遷的大遼間諜已經在茶館裡埋伏了兩年,扮作商人的西夏間諜李勝正在另一隻客船上焦急等侯消息,而高麗密使則混在人群中謀劃一場陰謀。此時此刻,所有的人都已經明白,一旦虹橋下方的大事發生,就是北宋帝國滅亡的大幕開啟。

《清明上河圖》剛剛完成,金國大軍已侵入汴京,殺人焚城,汴河上下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華一夕掃盡。

2、是什麼成就了北宋帝國的滅亡

來看看這些細節

01、盛世的表面之下

▼這是一家“孫羊正店”。這家店是經營什麼的?

細看一下:

▼“孫羊正店”掛著紅梔子燈。

《都城記勝》記載:“謂有娼妓在內,可以就歡,而於酒閣內暗藏臥床也。門首紅梔子燈上,不以晴雨,必用箬蓋之,以為記認”。

宋朝的酒店,門首通常都懸掛著紅梔子燈。如果紅梔子燈蓋整天蓋著燈罩,表示這家酒店還提供“特殊”的服務。

▼這個細節展示了一個官宦出遊的場面。清明節到了,士大夫們就要出城踏青。前面五個開道的,兩個牽馬的,後面兩個挑東西的。

注意:這個人是騎馬的!整個圖中馬不多,大多全是驢和牛。這個“馬”相當於現在的名車“寶馬”。

我們對比一下:

▼城門處三個乞丐,地上是個小孩子。看看旁邊經過的出去春遊的有錢人,絲毫沒有憐憫的樣子。

有錢人只能騎驢,帶兩個僕人,與官宦形成鮮明落差。

▼這個很瘦的挑夫只能沮喪地在樹蔭底下休息,旁邊就是個茶館,他為什麼不進去,不用解釋。

他後面是個算命攤子。這個細節很有寓意吧。

▼一頭驢低頭拼命地拉著車,後面兩個人也非常費力。

這與其他不同的五處特殊細節,表明當時貧富不均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02、社會管理

▼這是城門旁邊的稅所。出入的商品都要上稅,一個人很不滿意地向收稅的人喊話,好像覺得稅太高了。

▼這個亭子是“望火樓”,樓上專門有人查看火情,樓下是兵營。可是現在,樓上沒有一個人,兵營改成茶館。

汴京是12世紀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已經上百萬了,房屋多以磚木為主,汴京非常重視預防火災,每個街坊都有座望火樓來觀測火警。樓下駐紮“潛火兵”。

在圖中,則是形同虛設。

▼這是兵營。幾個士兵無所事事地坐在那裡,百無聊賴,有的打著盹,最左邊的士兵居然躺著睡覺。院子裡的馬吃飽了臥著。

▼整個汴梁城門樓,城門沒有一個士兵上崗執勤,只有收稅的。

此時,已經是宋徽宗的時代了,離北宋滅亡也不遠了。或許,我們可以看出點原因了。

03、社會矛盾

▼整幅中心就是河與橋的交叉點。這橋上和橋下發生了什麼?

▼橋上,騎馬的武官和坐轎的文官相遇,互不相讓。僕人爭吵起來。突出官場矛盾。

交通混亂居然沒有“城管",也沒有“交警”,他們在打盹呢。社會管理無序和弱化可見一斑。

▼橋下,是一艘船就要撞到了橋的驚險情景。

船頭上的人緊張起來。船中央的船夫著急放在桅杆,一船夫用竹竿抵住橋身,避免相撞。岸上河橋上的人在旁邊看著熱鬧。

所以,整幅畫的主題就是兩個關鍵字:矛盾和危機。

▼河面有很多的船,航道擁擠,如同陸路交通混亂。兩艘民船就要相撞,一船夫趕忙用竹竿抵住另一船身,避免相撞。

畫中的人緊張的神態、動作倒畫得很傳神。

▼在郊外,一些私船停在岸邊,有人把船上的糧食背進河邊的飯館和鋪子。

富人們開始屯糧,持住了城市的糧食市場,操控糧食價格。我們也就理解了宋徽宗時期,為什麼糧價翻了十多倍。

這對農業社會來說是巨大的毒瘤,而政府卻軟弱無為。

最後,看看整圖開始部分的神來之筆。

▼一隊很長的官家踏春回來,前面的一匹馬驚了,直接跑向了市集,後面三個馬夫連忙去追趕驚馬。

只可惜,畫面失色受損,那批馬只剩後半部分了。

▼市集的人扭頭觀望驚馬,那頭驢子也不安地跳了起來。

▼一個老太太趕緊去拉路邊的孫子,生怕孩子被馬踏著。危險就在此時定格了。

官馬失驚,危機百姓。這樣情節放在整圖的一開始,當時社會矛盾不協調寓意一下成為主題。

表面上繁華盛世,實則危機重重,敗象已現。這就是北宋後期的真實情景。

本文摘自冶文彪《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