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初、清末兩位攝政王所持的清代的攝政王印

清朝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因為皇帝年幼由皇室親王代行攝政事。一次是順治初年清入關前後,由皇叔父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代順治帝福臨攝政;一次是清末醇親王載灃以生父代宣統帝溥儀出任監國攝政王。

兩次攝政,一頭一尾,相映成趣,叫人玩味。

攝政就是權行皇帝事的意思,而管理政務,印信憑證當是不可缺的。比如清初多爾袞,曾被尊為“皇父攝政王”,不但能夠調動三軍,還將藏於大內的“信符”收貯王府。然而,當他主持國政時,

是否曾有攝政王印,史籍記載,語焉不詳,尤其是順治帝親政後,追奪了多爾袞的一切榮譽,為了矯飾,所有有關文書檔案銷毀殆盡,使後人無從尋找有關痕跡。訪秘記 fangmiji.com

那麼清末的另一位攝政王載灃呢?首先,我們在檔案中發現了“監國攝政王章”的印鑒。

這一印章出現在其子宣統初立為帝,他剛被任命攝政王之初的檔中。需要說明的是,該印不稱“寶”、“印”而稱“章”,尺寸很小(1.5×1.5釐米),而且只有漢篆,沒有滿文,種種跡象可斷定這一方是臨時性的印章。事實上,以後的官方檔中也再不見此章的留痕。另外,在清末內閣秘檔中,筆者發現了8張“監國攝政王寶”的底模,而叫人吃驚的是8張底模,均只書寫漢篆,另一半應是滿篆處卻是空白的。
按清內閣篆書寶模的規定,其漢篆與滿篆的書寫,由不同的人分擔,此8件沒有滿篆,當是未完成稿,而現實中檔案記載卻並不見有攝政王印寶的使用。不過,這8張底模的出現透露給我們這麼一條資訊,至少,清末官方曾準備鑄刻攝政王的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