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廣深”?!獨角獸帶來的影響遠大於此

北上廣原源於“京滬穗”,2010年,因“逃離北上廣”的熱議漸而成為主流話語,但彼時的北上廣仍指的是北京、上海、廣東。後來深圳作為後起之秀一路追趕,尤其是2015年年初開始,房價一路暴漲,

漲幅一度超過70%,笑傲全國,也正是這個時間段,“北上廣深”這一詞語開始大頻率出現,意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為什麼中國這麼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才如此深入人心?問題的複雜之處在於,這個叫法的起源並不是某一單項指標所能決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房價,都只是參考因素,背後還有政治地位、區域中心定位、歷史路徑、城市優勢等因素。也正是出於此,北上廣深這一稱謂如今只怕又要發生另外一番變動。

事件的起因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近期在北京發佈了《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及獨角獸企業榜單。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共有獨角獸企業131家,同比增長87%,獨角獸企業總估值超過4876億美元。而從地域來看,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分佈在京津及中國南方省會城市一共16個城市,其中,北京市的獨角獸企業最多,以65家獨佔鰲頭,

上海居其次,為26家,杭州和深圳市分別為12家。天津有三家,而“北上廣深”中的廣州,跟武漢一樣只有2家獨角獸企業。其餘分別是甯德、貴陽、南京、青島、蘇州、中國香港、長沙、重慶、珠海,均有一家獨角獸企業產生。


從上圖分佈不難看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堪稱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主要聚集地,

四座城市,115家獨角獸企業,占獨角獸總數的88%。

北上深杭等地本身就是PC端互聯網巨頭的重鎮,為手機端互聯網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儲備、充沛的資金和成熟的市場,所以霸佔獨角獸企業聚集地前四名也無可厚非,但廣州此次的入圍家數之少多少讓人有些意外。那麼究竟是因何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且讓我們先來看看北上深杭各自入選的理由以及規模,

相信大家從中會看出更多端倪:

首先北京,其獨角獸特點是引領新行業、新模式、新技術。受惠於北京市獨特的優勢以及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新的模式、新的技術、新的業態都可以在北京迅速萌芽、發展。2016年其獨角獸分佈在電子商務、文化娛樂、雲服務、大健康、智慧硬體等17個行業領域,成為了引領獨角獸企業新行業、新模式的高地。


其次上海,獨角獸企業分別分佈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文化娛樂等10個行業領域,其中60%以上為“互聯網+”領域企業,如2013年在上海成立的小紅書和2011年在上海成立的陸金所等企業,這些企業總估值410億美元,占上海市獨角獸企業估值的57%。上海市的獨角獸行業特徵反應了上海市順應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進入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率先引領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成果。


第三深圳,有42%的獨角獸企業為技術驅動型。包括了大疆創新、碳雲智慧、優必選科技、騰訊雲等,分佈在大健康、人工智慧、智慧硬體和雲服務四個行業中。這些技術型企業總估值183億美元,占深圳市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47%。值得注意的是智慧硬體排在首位,與深圳得天獨厚的硬體產業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硬體創業在深圳”早已是行業共識。


第四杭州,獨角獸企業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獨角獸數量分別為6家和3家,占比分別為50%和25%。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城市,12家獨角獸中,包括螞蟻金服、阿裡雲、口碑、淘票票和釘釘等5家企業都是圍繞阿裡生態圈展開,阿裡巴巴引領著獨角獸在杭州的發展方向。


顯然,北上深杭聚集了目前市場中最熱門也是最懂得聽風創業的一族:細看整個報告不難發現,此次出現在獨角獸榜單的1/3企業是2014年後創立,那一年恰逢國務院發出“雙創”號召,這超過1/3的獨角獸企業是聽風起舞的一族,也是正遇智慧手機逐漸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迎來爆發點的一族。發展到現在,這1/3的企業就成為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


若說2015年開始的新一波樓市上漲中,廣州漲幅不如北京上海深圳漲幅,從而被解讀為“廣州即將退出一線城市序列”不足以服眾(房價雖然是重要指標,但還沒有重要到決定退留的地步),那麼此次獨角獸企業的分佈特點卻又加重了一層砝碼。在此資料背景下,未來北上深杭註定將是創業企業最能遇見幸運的地方,畢竟一個地方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懷抱夢想、潛力無限的創業者,另一方面也需要能發掘明珠、助力打造產業明星的伯樂投資方。

另外,2016年雖曾被以為是創投圈“資本寒冬”之年,卻有新晉獨角獸企業77家,而這其中86%來自北、上、深、杭,估值更是達1909億美元,占總估值39%。要為經濟新動能助力,市場、資金、政策、人才等要素缺一不可,北上深杭顯然已經具備此類優勢。

同時資料亦顯示,全國131家獨角獸企業有104家分佈于各地的高新區內,最具代表的又屬北京:65家獨角獸企業全部位於中關村,數量佔據全國一半。高新區中的世界一流園區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獨角獸”搖籃,北上深杭已成為創新資源良性迴圈的典範,以後只看誰的後備力量更足:

北京憑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聚集地;上海則憑著老牌區域優勢吸引了世界各地目光的關注;深圳和杭州也有其各自的特色所在:杭州突出的阿裡特點,故而半數獨角獸皆為阿裡生態鏈,而深圳則整體創業環境自由,聚集民營企業較多,反而催生了一批成長性非常好的企業。

在具有良好創新生態的區域中,創新要素迴圈始終處於良好運行狀態,而相對來講,深圳是更適合創新企業發展的地方,這不僅因為深圳和矽谷最像:這裡離自由更近,這裡遠離政治中心。還因為這裡有華為的IT通信,騰訊的移動社交,比亞迪的電動車,保千里的視像技術,華大基因的生命科學……他們分別代表著現代創新產業幾大領域:IT創新,移動互聯網創新,新能源汽車創新,智慧硬體創新以及生物科學創新的最頂尖水準。

顯然深圳市的創新創業文化催生了技術密集型獨角獸企業,預計技術驅動型獨角獸將繼續湧現。只是廣州作為曾經輝煌的商業城市,商貿發達曾是這個城市的名片,但近些年來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這一優勢正在逐漸行銷減退,所以此次入圍家數之少也就可以理解。


至此可以這樣說,北上深杭無論在市場成熟度、經濟總量還是都市化程度都走在全國前列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一定程度上北上深杭代替北上廣深卻已是大勢所趨。

“儘管宏觀經濟面臨大層面的調整,獨角獸企業仍在‘資本寒冬’中異軍突起,反映了資本市場對高成長企業、爆發式增長企業的高度關注。”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公開對媒體的一段話恰恰說明了獨角獸在當前階段的重要作用。央廣亦曾評論說:有獨角獸出現的地方,才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所在。所以至此可以這樣說: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走在技術創新最前沿,引領著我國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潮流。沒錯,它們就是獨角獸企業,它們集中在北上深杭。

當然,以上這些僅僅一面之言,若是繼續從別的角度再論,比如獨角獸的估值泡沫,比如誰能成為常青樹等,也許又是一番景象。還是回到最初的一句話,為什麼只有北上廣深才如此深入人心,這中間並不是某一單項指標所能決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房價,都只是參考因素,城市背後,還有政治地位、區域中心定位、歷史路徑、城市優勢等因素。

率先引領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成果。


第三深圳,有42%的獨角獸企業為技術驅動型。包括了大疆創新、碳雲智慧、優必選科技、騰訊雲等,分佈在大健康、人工智慧、智慧硬體和雲服務四個行業中。這些技術型企業總估值183億美元,占深圳市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47%。值得注意的是智慧硬體排在首位,與深圳得天獨厚的硬體產業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硬體創業在深圳”早已是行業共識。


第四杭州,獨角獸企業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獨角獸數量分別為6家和3家,占比分別為50%和25%。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城市,12家獨角獸中,包括螞蟻金服、阿裡雲、口碑、淘票票和釘釘等5家企業都是圍繞阿裡生態圈展開,阿裡巴巴引領著獨角獸在杭州的發展方向。


顯然,北上深杭聚集了目前市場中最熱門也是最懂得聽風創業的一族:細看整個報告不難發現,此次出現在獨角獸榜單的1/3企業是2014年後創立,那一年恰逢國務院發出“雙創”號召,這超過1/3的獨角獸企業是聽風起舞的一族,也是正遇智慧手機逐漸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迎來爆發點的一族。發展到現在,這1/3的企業就成為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


若說2015年開始的新一波樓市上漲中,廣州漲幅不如北京上海深圳漲幅,從而被解讀為“廣州即將退出一線城市序列”不足以服眾(房價雖然是重要指標,但還沒有重要到決定退留的地步),那麼此次獨角獸企業的分佈特點卻又加重了一層砝碼。在此資料背景下,未來北上深杭註定將是創業企業最能遇見幸運的地方,畢竟一個地方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懷抱夢想、潛力無限的創業者,另一方面也需要能發掘明珠、助力打造產業明星的伯樂投資方。

另外,2016年雖曾被以為是創投圈“資本寒冬”之年,卻有新晉獨角獸企業77家,而這其中86%來自北、上、深、杭,估值更是達1909億美元,占總估值39%。要為經濟新動能助力,市場、資金、政策、人才等要素缺一不可,北上深杭顯然已經具備此類優勢。

同時資料亦顯示,全國131家獨角獸企業有104家分佈于各地的高新區內,最具代表的又屬北京:65家獨角獸企業全部位於中關村,數量佔據全國一半。高新區中的世界一流園區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獨角獸”搖籃,北上深杭已成為創新資源良性迴圈的典範,以後只看誰的後備力量更足:

北京憑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聚集地;上海則憑著老牌區域優勢吸引了世界各地目光的關注;深圳和杭州也有其各自的特色所在:杭州突出的阿裡特點,故而半數獨角獸皆為阿裡生態鏈,而深圳則整體創業環境自由,聚集民營企業較多,反而催生了一批成長性非常好的企業。

在具有良好創新生態的區域中,創新要素迴圈始終處於良好運行狀態,而相對來講,深圳是更適合創新企業發展的地方,這不僅因為深圳和矽谷最像:這裡離自由更近,這裡遠離政治中心。還因為這裡有華為的IT通信,騰訊的移動社交,比亞迪的電動車,保千里的視像技術,華大基因的生命科學……他們分別代表著現代創新產業幾大領域:IT創新,移動互聯網創新,新能源汽車創新,智慧硬體創新以及生物科學創新的最頂尖水準。

顯然深圳市的創新創業文化催生了技術密集型獨角獸企業,預計技術驅動型獨角獸將繼續湧現。只是廣州作為曾經輝煌的商業城市,商貿發達曾是這個城市的名片,但近些年來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這一優勢正在逐漸行銷減退,所以此次入圍家數之少也就可以理解。


至此可以這樣說,北上深杭無論在市場成熟度、經濟總量還是都市化程度都走在全國前列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一定程度上北上深杭代替北上廣深卻已是大勢所趨。

“儘管宏觀經濟面臨大層面的調整,獨角獸企業仍在‘資本寒冬’中異軍突起,反映了資本市場對高成長企業、爆發式增長企業的高度關注。”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公開對媒體的一段話恰恰說明了獨角獸在當前階段的重要作用。央廣亦曾評論說:有獨角獸出現的地方,才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所在。所以至此可以這樣說: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走在技術創新最前沿,引領著我國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潮流。沒錯,它們就是獨角獸企業,它們集中在北上深杭。

當然,以上這些僅僅一面之言,若是繼續從別的角度再論,比如獨角獸的估值泡沫,比如誰能成為常青樹等,也許又是一番景象。還是回到最初的一句話,為什麼只有北上廣深才如此深入人心,這中間並不是某一單項指標所能決定,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房價,都只是參考因素,城市背後,還有政治地位、區域中心定位、歷史路徑、城市優勢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