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的另類臉譜:庚子之亂中袁世凱擁兵自重,反而受到內外嘉獎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二十七):刀切豆腐兩面光。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揮師入京,從開始的兩千餘人,後來增加至三萬人,而清王朝的軍隊早已腐朽不堪,義和團的拳民更是空有一腔熱血,

戰鬥力實屬一般。在戰爭一開始,清朝的抵抗就節節失利。自從是年六月聯軍正式出兵,半月就攻下了京畿門戶大沽口炮臺,守將羅榮光與炮臺數千將士戰死。此時大清的所依靠的八旗兵早已沒有當年的驍勇,綠營也是軍紀廢弛,成了朝中大員吃空餉、撈好處的無底洞。八國聯軍雖說也是臨時拼湊的雜牌軍,但是各國軍隊無論是裝備和戰術都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七月就攻下最後的屏障天津,在八月拿下清朝京師重地。

在交戰中淮軍宿將聶士成戰死,麾下武毅軍損失慘重,若說當時的清朝要拿出一支可以和八國聯軍一戰的軍隊,那就只能是是袁世凱手下的武衛右軍。這是一支完全按西式軍隊訓練、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

如果指揮得當,再加上本土的地利優勢,足可以給予八國聯軍重創。其實在戰爭一開始,清廷就多次要求袁世凱率兵增援,入京防衛,袁世凱手下的這支新軍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之前在小站練兵,完全採用西式的訓練方式,聘請德國教官,嚴明軍紀、給予士兵豐厚的餉銀、配備精良的武器裝備。除此之外,他還特別注重將官的培養,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錢來充當獎學金,
鼓勵將士用心訓練學習,這樣的一支軍隊是清朝當時萎靡不振的軍事力量中一抹難得的亮色。

但是袁世凱不願意自己訓練的新軍毀在混戰中,這支部隊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是他的晉升之階,立身之本。他藉口山東的守衛不足選擇擁兵自重,

先是許諾派出三千人入京防衛,隨後又藉口士兵訓練還不充分,按兵不動。其實,袁世凱已經暗中和聯軍達成了協定,約定互不進攻,並且袁世凱還出兵保護洋人在其駐地的各種場所,贏得各國的支持。而在庚子之亂中,袁世凱的上司榮祿的武衛軍前、後、左、中四支部隊和八國聯軍激戰,傷亡慘重,等到聯軍攻佔京師後,榮祿的軍隊幾近崩潰,
而袁世凱的軍隊絲毫無損,反而發展到之前兵力的兩倍。

最終,袁世凱的圓滑與謹慎,在庚子之亂中不僅做到逢迎洋人以保全實力,對待兩宮西狩也是尊崇有加,他對流亡中的慈禧太后和光緒不斷供應餉銀和糧物,並派張勳率兵前往護駕。這些行為也換來了西狩中兩宮的原諒和倚重。在與聯軍議和後,李鴻章讚揚袁世凱的功績是“幽燕雲擾,而齊魯風澄。” 而戰爭結束後,洋人也嘉獎袁世凱,願意與之合作,稱他為理想中的“強人”。慈禧也是另眼相看,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被嘉獎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賞太子少保。經此一戰,清王朝一蹶不振,廟堂重臣日漸凋零,而縱橫捭闔的袁世凱,雖說擁兵自重,反而受到內外嘉獎。

在與聯軍議和後,李鴻章讚揚袁世凱的功績是“幽燕雲擾,而齊魯風澄。” 而戰爭結束後,洋人也嘉獎袁世凱,願意與之合作,稱他為理想中的“強人”。慈禧也是另眼相看,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被嘉獎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賞太子少保。經此一戰,清王朝一蹶不振,廟堂重臣日漸凋零,而縱橫捭闔的袁世凱,雖說擁兵自重,反而受到內外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