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個標準,幫你找到企業核心價值觀,建設企業文化體系

文 | 伊甸網(edenw_com)洪榮順

什麼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建設有什麼樣的聯繫?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大家好,我是伊甸網 CEO 洪榮順。

我在上一期的《榮順閒談》節目中有跟大家講到,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源頭來自創始人團隊。

那麼,如果真的要去建設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應該要怎麼入手?怎麼把自己性格、喜好、行為習慣,變成整個公司的性格、喜好、以及員工的行為習慣?如何才能根據自己想要的樣子,

去建設真正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

不著急,我們今天就先講第一步,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東西?咱們國家有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企業,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說到底,就是我們從上到下、從創始人到新員工,所應該信奉的價值觀,也就是我們企業文化的核心。

那麼,怎麼樣才能確定核心價值觀呢?是不是真的可以按照創認人的性格來為所欲為?當然不是,我這裡大概總結了三個關係,或者說是三個標準,來幫助大家找到核心價值觀。

第一,創始人的特質。

這個和創始人、和領導團隊有關係。創始人的特質,就看你自己是個什麼類型的人。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這些互聯網大佬們,馬雲是一個謀略家,阿裡巴巴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馬化騰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騰訊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產品型公司。他的QQ,他的微信,幹掉了多少公司;李彥宏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卓越的科學家,是個技術專家;曹國偉,典型的媒體人。

這些互聯網公司,每一家的發展,都跟創始人的特質有關係。阿裡巴巴以謀略、以產業佈局為驅動;騰訊毫無疑問就是產品,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它的產品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百度其實是一個技術驅動型公司,雖然有那麼一些不好的東西;新浪,這個不用說了,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媒體。

那麼反過來,大家可以看到,人不可能是全面的、全能的。

企業要發展,要學會找人、用人。

你要找能和自己互補,能把自己的能力放大。你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去做,然後找人來彌補你自己的不足。

所以,先找到自己是什麼類型的人。你是技術的,還是運營的,還是銷售的,還是產品的。

網上有很多做這種測試的,方法上比較科學,大家可以去找一下,去測試一下你自己的特質。

根據你自己的特質,去選擇一個你要的核心價值觀。

第二,企業的價值定位,也叫團隊的核心能力。

這個和創始人以及領導團隊的核心能力有關係。我剛才說到的,馬化騰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所以騰訊就是一個產品型的企業。團隊的核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價值定位。

企業的價值定位,一般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以運營為主,有一流的執行力。

這類型的企業一般會以非常低的價格提供品質好的產品或者服務,對員工的要求很高,對產品的生產、供應鏈管理要求非常嚴格。產品類別比較有限,多元化比較不足。

第二種,以產品為主。

這類型的企業講究產品創新和市場品牌,企業在市場上表現非常活躍。在開發、創新、設計、市場時效性方面非常重視。

第三種,以顧客為主。

這類型的企業非常關注客戶服務,會針對每一個客戶或者客戶群體,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或者服務。產品類別較為豐富,有明顯的差異化特點,是一個既能提供蘿蔔又能提供白菜的企業。

這三種類型的企業,看你要選哪一種。

我讀書的時候,有聽我們的市場行銷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案例。格力的空調品質好,海爾的服務態度好。格力空調由於品質好,所以維修也比較少,也沒機會感受售後服務。而海爾的空調雖然品質沒有格力那麼好,可能經常需要上門維修,但是維修人員的服務態度非常好。比如說他需要踩在那個桌子上面去拆那個空調的時候,他會先在桌子上鋪一層自己帶來的布,在修理好空調以後,還會幫忙把因為空調維修而產生的垃圾給清理一下,這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好。

這三種類型的企業,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可以的。選擇這種東西,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主要是看執行。

你選擇一個 100 分的答案,如果你只執行 50 分,那它還是 50 分。如果你選擇一個 60 分的答案,你去執行了 100 分,那它就是 60 分。

所以,選擇什麼不重要,但是要選擇你自己個性的,你能做的,你做得來的。

你是一個技術型的企業,比如像百度這樣的,你偏要去做以顧客為主的市場,失敗的概率會非常高。

我們來做三組這樣的對比。

就餐飲行業來講,就算是同一個行業,每家企業的核心也是不一樣的。

麥當勞以運營為主,海底撈以顧客為主,米其林餐廳則以產品為主。

再來看看 IT 行業。

IBM 以產品、以解決方案為主,惠普以運營、以規模為主。戴爾,我們都知道戴爾以前是直銷的,以客戶為主。

再者,就算是同一個行業的,選擇同一種核心能力,針對的方面也不一樣。

我們以電子商務的運營核心能力來講。

京東,以產品交付管理為主。我們都知道,在京東買自營產品,買到假貨的概率會非常低,關鍵是物流非常快,你今天下單,可能明天就能收到貨。

天貓,針對的是線上的商家管理。蘇寧,則是針對線下的店面管理。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選擇,每個人做的選擇都不一樣。是因為創始人、領導團隊本身的天然條件是不一樣的。或者說,你有意的去改變你的領導團隊,這個領導團隊你是有意去組成的。也就是,定戰略、搭班子,而不是搭班子再定戰略。

第三,企業的成長階段。

這個就是和企業的成長階段,企業的成熟度有關係。

企業成長,我覺得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創業、運作和組織。

創業,就是企業的生存階段,證明你的理想是不是被市場所接受的這麼一個過程。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時候需要有冒險的精神,不斷去嘗試,然後隨時修正。

一旦成功了,規模化了,先運作。所謂的運作,我覺得就是人治。也就是大家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皇帝說的就是法律。

今天很多中國的企業還在人治這個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闆非常辛苦。因為很多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他們,刻意不去建立這個體系,很多事情都需要老闆親自拍板。

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皇帝天天都要批摺子。哪個地方受災,需要撥多少兩銀子,都需要經過皇帝的同意。

假設說,如果有這麼一個體系來規定,什麼地區受災達到什麼程度,然後達到什麼樣的條件,可以撥款多少銀子,那麼皇帝在這一方面是不是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了?

企業管理也是一樣的,體系制度沒建立起來,老闆不在公司的時候,公司就停擺了。

組織,就是建立體系。財務體系、人力資源體系等等。

這時候談的是責任分工,靠機制做決策,靠職權去執行。

所以,你的企業在什麼階段,你要自己去判斷。

如果你是在初創期階段,你就開始走組織這一階段,那會夭折,夭折得很快。如果你的企業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你還在人治這個階段,那你會累死。

以上就是確定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三個標注。

那麼,有了這三個標準,怎麼從這三個標準中找到你的核心價值觀呢?

我舉個例子。

假設說,你是一個程式師出來創業的。那麼,你的領導者特質應該是技術。而你的企業價值定位是運營的話,也就是說你的團隊核心能力是運營。然後你的企業剛處於起步階段,也就是說創業階段。

那麼,其實你們所信奉的理念應該是專業。有專業的技術,才能提供專業的服務和產品。這樣一來,你們的核心價值觀大概就出來了。

首先是效率,做開發,做運營,講究的就是效率。

第二是目標,合力完成團隊的目標,是企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這些東西加起來,就是你們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因為技術而專業,因為專業而高效率,然後一起完成團隊的目標。

這樣,大家是否能定下你們的核心價值觀了呢?

最後,跟大家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第一,根據自己的特質找價值觀;

第二,根據企業的價值定位找價值觀;

第三,根據企業的階段找價值觀。

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給企業做一個定位,弄明白我們處於什麼階段。或許,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

第二,企業的價值定位,也叫團隊的核心能力。

這個和創始人以及領導團隊的核心能力有關係。我剛才說到的,馬化騰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所以騰訊就是一個產品型的企業。團隊的核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價值定位。

企業的價值定位,一般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以運營為主,有一流的執行力。

這類型的企業一般會以非常低的價格提供品質好的產品或者服務,對員工的要求很高,對產品的生產、供應鏈管理要求非常嚴格。產品類別比較有限,多元化比較不足。

第二種,以產品為主。

這類型的企業講究產品創新和市場品牌,企業在市場上表現非常活躍。在開發、創新、設計、市場時效性方面非常重視。

第三種,以顧客為主。

這類型的企業非常關注客戶服務,會針對每一個客戶或者客戶群體,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或者服務。產品類別較為豐富,有明顯的差異化特點,是一個既能提供蘿蔔又能提供白菜的企業。

這三種類型的企業,看你要選哪一種。

我讀書的時候,有聽我們的市場行銷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案例。格力的空調品質好,海爾的服務態度好。格力空調由於品質好,所以維修也比較少,也沒機會感受售後服務。而海爾的空調雖然品質沒有格力那麼好,可能經常需要上門維修,但是維修人員的服務態度非常好。比如說他需要踩在那個桌子上面去拆那個空調的時候,他會先在桌子上鋪一層自己帶來的布,在修理好空調以後,還會幫忙把因為空調維修而產生的垃圾給清理一下,這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好。

這三種類型的企業,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可以的。選擇這種東西,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主要是看執行。

你選擇一個 100 分的答案,如果你只執行 50 分,那它還是 50 分。如果你選擇一個 60 分的答案,你去執行了 100 分,那它就是 60 分。

所以,選擇什麼不重要,但是要選擇你自己個性的,你能做的,你做得來的。

你是一個技術型的企業,比如像百度這樣的,你偏要去做以顧客為主的市場,失敗的概率會非常高。

我們來做三組這樣的對比。

就餐飲行業來講,就算是同一個行業,每家企業的核心也是不一樣的。

麥當勞以運營為主,海底撈以顧客為主,米其林餐廳則以產品為主。

再來看看 IT 行業。

IBM 以產品、以解決方案為主,惠普以運營、以規模為主。戴爾,我們都知道戴爾以前是直銷的,以客戶為主。

再者,就算是同一個行業的,選擇同一種核心能力,針對的方面也不一樣。

我們以電子商務的運營核心能力來講。

京東,以產品交付管理為主。我們都知道,在京東買自營產品,買到假貨的概率會非常低,關鍵是物流非常快,你今天下單,可能明天就能收到貨。

天貓,針對的是線上的商家管理。蘇寧,則是針對線下的店面管理。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選擇,每個人做的選擇都不一樣。是因為創始人、領導團隊本身的天然條件是不一樣的。或者說,你有意的去改變你的領導團隊,這個領導團隊你是有意去組成的。也就是,定戰略、搭班子,而不是搭班子再定戰略。

第三,企業的成長階段。

這個就是和企業的成長階段,企業的成熟度有關係。

企業成長,我覺得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創業、運作和組織。

創業,就是企業的生存階段,證明你的理想是不是被市場所接受的這麼一個過程。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時候需要有冒險的精神,不斷去嘗試,然後隨時修正。

一旦成功了,規模化了,先運作。所謂的運作,我覺得就是人治。也就是大家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皇帝說的就是法律。

今天很多中國的企業還在人治這個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闆非常辛苦。因為很多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他們,刻意不去建立這個體系,很多事情都需要老闆親自拍板。

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皇帝天天都要批摺子。哪個地方受災,需要撥多少兩銀子,都需要經過皇帝的同意。

假設說,如果有這麼一個體系來規定,什麼地區受災達到什麼程度,然後達到什麼樣的條件,可以撥款多少銀子,那麼皇帝在這一方面是不是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了?

企業管理也是一樣的,體系制度沒建立起來,老闆不在公司的時候,公司就停擺了。

組織,就是建立體系。財務體系、人力資源體系等等。

這時候談的是責任分工,靠機制做決策,靠職權去執行。

所以,你的企業在什麼階段,你要自己去判斷。

如果你是在初創期階段,你就開始走組織這一階段,那會夭折,夭折得很快。如果你的企業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你還在人治這個階段,那你會累死。

以上就是確定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三個標注。

那麼,有了這三個標準,怎麼從這三個標準中找到你的核心價值觀呢?

我舉個例子。

假設說,你是一個程式師出來創業的。那麼,你的領導者特質應該是技術。而你的企業價值定位是運營的話,也就是說你的團隊核心能力是運營。然後你的企業剛處於起步階段,也就是說創業階段。

那麼,其實你們所信奉的理念應該是專業。有專業的技術,才能提供專業的服務和產品。這樣一來,你們的核心價值觀大概就出來了。

首先是效率,做開發,做運營,講究的就是效率。

第二是目標,合力完成團隊的目標,是企業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這些東西加起來,就是你們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因為技術而專業,因為專業而高效率,然後一起完成團隊的目標。

這樣,大家是否能定下你們的核心價值觀了呢?

最後,跟大家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第一,根據自己的特質找價值觀;

第二,根據企業的價值定位找價值觀;

第三,根據企業的階段找價值觀。

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給企業做一個定位,弄明白我們處於什麼階段。或許,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