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人眼中的暴君,隋煬帝楊廣歷史功績

一、指揮完成華夏統一

西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

率領50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二、修建大運河

大運河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接起來的迫切需要。“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

三、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

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西元608年(大業四年),隋煬帝派軍滅了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里,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並實行郡縣制度管理。

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

西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鬥拔穀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

隋揚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四、開發西域

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西元610年的正月,隋煬帝在洛陽用大演百戲來招待西域商人,前後達一個月之久。洛陽的店鋪都用帷帳裝飾,讓西域的商人們免費吃飯,免費住宿。隋煬帝用巨額國財賺取虛有的名聲,用錢引誘西域各國商人和使者來朝賀,面子賺足了,錢也賠老了。

五、建立天朝體系

大業三年,啟民可汗來朝入貢,尊隋天子聖人可汗大業四年,倭國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貢大業五年,吐谷渾等西域諸邦向隋帝國稱臣進貢從此影響中原王朝一千五百餘年的天朝體系就此開始,直至清廷甲午戰爭的失敗。

六、三駕遼東

西元611年(大業七年),隋煬帝以“高句麗本為箕子(商紂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動員全國現役、預備役士兵,不論遠近均於次年正月會集於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後,各地百姓紛紛有組織或自發地聚集到幽燕地區,驛路山岡之上,遍行裝甲武士。可見這次遠征高句麗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擁戴的。遺憾的是這次征伐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西元613年(大業九年),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句麗的失敗。從洛陽出發,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隋軍兵強馬壯,計畫周密,準備充分。但由於後院起火,楊玄感起兵反隋,威脅了隋王朝的腹地,煬帝被迫撤軍。西元614年(大業十年),隋煬帝不顧國內危機四伏,再次親征高句麗。此次隋軍獲得勝利,高麗王高元大為恐懼,譴使請降。

大業三年,啟民可汗來朝入貢,尊隋天子聖人可汗大業四年,倭國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貢大業五年,吐谷渾等西域諸邦向隋帝國稱臣進貢從此影響中原王朝一千五百餘年的天朝體系就此開始,直至清廷甲午戰爭的失敗。

六、三駕遼東

西元611年(大業七年),隋煬帝以“高句麗本為箕子(商紂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動員全國現役、預備役士兵,不論遠近均於次年正月會集於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後,各地百姓紛紛有組織或自發地聚集到幽燕地區,驛路山岡之上,遍行裝甲武士。可見這次遠征高句麗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擁戴的。遺憾的是這次征伐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西元613年(大業九年),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句麗的失敗。從洛陽出發,再次御駕親征高句麗。隋軍兵強馬壯,計畫周密,準備充分。但由於後院起火,楊玄感起兵反隋,威脅了隋王朝的腹地,煬帝被迫撤軍。西元614年(大業十年),隋煬帝不顧國內危機四伏,再次親征高句麗。此次隋軍獲得勝利,高麗王高元大為恐懼,譴使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