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問鼎“金頭盔”的背後:感謝失敗逼迫著空軍航空兵部隊走向變革!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近年來,空軍航空兵部隊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與之相伴的“金頭盔”對抗空戰競賽考核“含戰量”越來越高——

問鼎“金頭盔”的背後

■人民日報記者 倪光輝

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

要著力強化戰鬥隊思想,落實戰鬥力標準。

要著力創新戰爭和作戰籌畫,緊跟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演變,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大興作戰問題研究之風。要著力深化實戰化軍事訓練,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把官兵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在全軍興起大抓軍事訓練熱潮。——摘自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重要講話

對於空軍飛行員而言,“金頭盔”被譽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最高榮譽。“金頭盔”爭奪戰,檢驗的是空軍飛行員的技戰術水準,展示的是空軍部隊整體戰鬥力,積蓄的是制勝空天的力量。據瞭解,從2011年舉辦首屆對抗空戰競賽,7年來63人次在自由空戰比武競賽中勝出。

“不想被超越,就要比別人跑得更快!”7年間,

角逐“金頭盔”的飛行員們追趕著時代步伐,一路學習一路比拼,每個人的目標都指向打贏。他們所代表的新質戰鬥力,承載了中國空軍的轉型和重塑。

壓力與動力

感謝曾經的失敗,逼迫著我們走向變革,實現了新的跨越

空勤樓南203房間,飛行員閆明亮在收拾東西準備返回部隊。考核組通知,他所在的單位在半決賽中折戟淘汰。同閆明亮一樣,4個考核日過後,已有9支參賽部隊敗北出局。

“怎麼會這樣?”閆明亮所在的部隊,是“金頭盔”的有力競爭者,這次輸給了曾是手下敗將的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只需兩三個小時,“閆明亮”們就可以駕機飛回部隊,但要想重返這個賽場,他們還需要準備一年,或許會更久。

56∶33,第三場對抗空戰結束,當得知團隊打敗對手後,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參謀長李淩笑顏逐開,激動地握緊了雙拳,一雪去年“敗走麥城”的前恥。

論空戰水準,他們是空軍“王牌”部隊的尖子飛行員,曾在空軍對抗空戰考核中取得“三年三連勝”的佳績,卻在去年對抗空戰考核中,以一“槍”之差輸掉比賽,止步半決賽。按照考核規則,只有進入決賽的部隊飛行員,才有資格摘得“金頭盔”。

那一敗,令他們痛徹骨髓,問題全面暴露出來:飛行員技戰術能力、武器裝備使用、空地之間協同等等。李淩和戰友們感受到了壓力,只有掃除一個個“攔路虎”,才能拿到角逐“金頭盔”的入場券。

“回頭去看,應該感謝這些失敗,逼迫著我們走向變革。”李淩感歎,“部隊正是從那次失敗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實現了新的跨越。”

空戰對抗,會帶給你榮耀,也會帶給你傷疤。慢慢地,這些經歷都化為堅不可摧的戰鬥力。

“勝利之後只能高興一秒,然後重整行裝再出發。”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三大隊大隊長李海明,在2014年一戰成名,成為當時中國空軍最年輕的“金頭盔”三代機飛行員。

“金頭盔”放哪了?在書架上擺了一段時間後,李海明就把它擱到了床底下。李海明明白,倘若不走創新和開拓之路,一旦上戰場真的就有可能無路可走了。

輸了,不服。有年輕飛行員說,大不了回去再練,明年再來。一名老飛行員毫不留情地說,“倘若這是戰場,你被對手擊落了,還怎麼跟人家打?”話裡深藏一個道理:戰場無亞軍,能不能打勝仗,不能等到戰場再說,功夫要下在平時。

蔣佳冀、許利強、陳鴻程……空勤樓門口東側,有一條醒目的宣傳走廊,上面展示著近年來“金頭盔”得主和“空戰能手”,每塊展板的右下角都寫著同樣一句話:“從這裡走向戰場”。

勝算與勝出

從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從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從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

又是一輪空戰,戰鬥一打響,藍方就主動示弱,故意置尾讓紅方鎖定。紅方一發射導彈,藍方就迅速機動擺脫。等紅方導彈全打完了,藍方開始了真正的“獵殺”。

48∶0,藍方大獲全勝,帶隊長機是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王東偉,僚機是年輕飛行員李欽帥,被擊敗的紅方是上屆兩名“金頭盔”得主。

有人說,這支部隊是對抗空戰的一匹“黑馬”。話傳到王東偉耳朵裡,他並不認同:“打到現在,每一場都很難,但我們不是‘黑馬’,這是我們的真實水準。”

憑什麼敢讓紅方打自己?王東偉說,是底氣。複盤檢討時,王東偉分析著空中態勢,主動告訴對手,戰機性能、導彈包線、高度速度距離等等,一切都在掌握中。一句話,“我們把擺脫各型導彈的戰術動作都研究透了”。

近年來,空軍對抗空戰競賽考核牽引實戰化訓練,全面提高了部隊核心作戰能力。在飛行員技戰術水準相當的情況下,細節決定成敗尤顯重要,不會計算就難有勝算。

用資料說話,通過相應的理論計算,破解空戰背後的制勝密碼,是王東偉和團隊研究的方向。

一場空戰對抗半小時,王東偉和戰友們會複盤檢討四五個小時,甚至10多個小時。對他們來說,爭辯也是一種提高技戰術水準的方式。評估室裡,話語權是平等的,就像戰場上不論職務,不分年齡,只看輸贏。研究越深入,爭辯的次數就越多,現場就會越激烈。當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乾脆駕機升空,來一場驗證性空戰。回來再討論,一次次爭辯後,一個個問號拉直,他們又找准了一條條通往勝利的路徑。

漸漸地,空軍飛行員感受到“金頭盔”背後的力量,大家的認識實現從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從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從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的蛻變,練為戰的訓練價值觀根深蒂固。

“不是勝了對手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變強了還是變弱了。”作為年齡最大的單座機參賽飛行員,王東偉的體力精力和反應速度,已不如年輕飛行員。他走上賽場,就想和頂尖高手過過招,看清自己與實戰的差距,反思和探索抓實戰化訓練的新路徑。

已知與未知

練兵備戰,備的是明天的戰鬥。倘若不設計空戰,就會被明天的空戰所設計

走下戰機,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許利強看上去有些疲憊。在剛結束的這場空戰對抗中,長機許利強和僚機劉匯敏以2分微弱優勢險勝對手。正是這關鍵性的一局,讓許利強所在的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晉級決賽。

戰機停止了轟鳴,一天的對抗空戰考核結束了,許利強顧不上休息,就同戰友們一起,連夜研究起戰術,備戰次日的對抗空戰考核。

“大家都在學習,挖空心思研究打仗,你不努力,稍有鬆懈就會滿盤皆輸。”去年,許利強帶領團隊拔得頭籌捧回了“天鷹杯”。按照考核規則,一支部隊連續三年取得團體第一,可永久保留“天鷹杯”,否則,“天鷹杯”交由新的冠軍部隊保存。

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誰都不想把到手的榮譽交給別人。

“練兵備戰,備的是明天的戰鬥,而不是昨天的故事。倘若不設計空戰,就會被明天的空戰所設計。”許利強說。

這是新時代賦予“許利強”們的使命。作為一名摘得2頂“金頭盔”的飛行員,許利強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在連續7年參加對抗空戰考核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一條條制勝航跡在祖國的萬里空天延伸——

這7年,空軍航空兵部隊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問道打贏的步子越走越實,考核規則從同型機到異型機、從單機對抗到編隊對抗、從遠距中遠距到中近距近距等不斷變化,考核“含戰量”越來越高;

這7年,空軍航空兵部隊整體訓練成效明顯,考核從關注個體到關注整體,再到關注體系的聯合作戰轉變,飛行人員隊伍技戰術水準整體躍升,官兵全部心思和精力向打仗聚焦,能打勝仗的底氣越來越足;

這7年,空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新研發的空戰對抗綜合訓練評估系統,實現空戰全流程的資料分析和精准判讀,評估結果更準確,評估過程更高效,推進了空軍實戰化訓練向縱深發展。

“這次考核,以新型戰機為主體,規模、難度和實戰化程度將再創新高。”空軍參謀部訓練局領導介紹,相比往年,今年的考核減少了指揮員空中干預,取消了部分戰機外掛和干擾限制,還按照實戰編成配置分組,突出態勢未知、電磁未知,實戰氛圍愈發濃厚。

那一敗,令他們痛徹骨髓,問題全面暴露出來:飛行員技戰術能力、武器裝備使用、空地之間協同等等。李淩和戰友們感受到了壓力,只有掃除一個個“攔路虎”,才能拿到角逐“金頭盔”的入場券。

“回頭去看,應該感謝這些失敗,逼迫著我們走向變革。”李淩感歎,“部隊正是從那次失敗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實現了新的跨越。”

空戰對抗,會帶給你榮耀,也會帶給你傷疤。慢慢地,這些經歷都化為堅不可摧的戰鬥力。

“勝利之後只能高興一秒,然後重整行裝再出發。”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三大隊大隊長李海明,在2014年一戰成名,成為當時中國空軍最年輕的“金頭盔”三代機飛行員。

“金頭盔”放哪了?在書架上擺了一段時間後,李海明就把它擱到了床底下。李海明明白,倘若不走創新和開拓之路,一旦上戰場真的就有可能無路可走了。

輸了,不服。有年輕飛行員說,大不了回去再練,明年再來。一名老飛行員毫不留情地說,“倘若這是戰場,你被對手擊落了,還怎麼跟人家打?”話裡深藏一個道理:戰場無亞軍,能不能打勝仗,不能等到戰場再說,功夫要下在平時。

蔣佳冀、許利強、陳鴻程……空勤樓門口東側,有一條醒目的宣傳走廊,上面展示著近年來“金頭盔”得主和“空戰能手”,每塊展板的右下角都寫著同樣一句話:“從這裡走向戰場”。

勝算與勝出

從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從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從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

又是一輪空戰,戰鬥一打響,藍方就主動示弱,故意置尾讓紅方鎖定。紅方一發射導彈,藍方就迅速機動擺脫。等紅方導彈全打完了,藍方開始了真正的“獵殺”。

48∶0,藍方大獲全勝,帶隊長機是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王東偉,僚機是年輕飛行員李欽帥,被擊敗的紅方是上屆兩名“金頭盔”得主。

有人說,這支部隊是對抗空戰的一匹“黑馬”。話傳到王東偉耳朵裡,他並不認同:“打到現在,每一場都很難,但我們不是‘黑馬’,這是我們的真實水準。”

憑什麼敢讓紅方打自己?王東偉說,是底氣。複盤檢討時,王東偉分析著空中態勢,主動告訴對手,戰機性能、導彈包線、高度速度距離等等,一切都在掌握中。一句話,“我們把擺脫各型導彈的戰術動作都研究透了”。

近年來,空軍對抗空戰競賽考核牽引實戰化訓練,全面提高了部隊核心作戰能力。在飛行員技戰術水準相當的情況下,細節決定成敗尤顯重要,不會計算就難有勝算。

用資料說話,通過相應的理論計算,破解空戰背後的制勝密碼,是王東偉和團隊研究的方向。

一場空戰對抗半小時,王東偉和戰友們會複盤檢討四五個小時,甚至10多個小時。對他們來說,爭辯也是一種提高技戰術水準的方式。評估室裡,話語權是平等的,就像戰場上不論職務,不分年齡,只看輸贏。研究越深入,爭辯的次數就越多,現場就會越激烈。當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乾脆駕機升空,來一場驗證性空戰。回來再討論,一次次爭辯後,一個個問號拉直,他們又找准了一條條通往勝利的路徑。

漸漸地,空軍飛行員感受到“金頭盔”背後的力量,大家的認識實現從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從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從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的蛻變,練為戰的訓練價值觀根深蒂固。

“不是勝了對手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變強了還是變弱了。”作為年齡最大的單座機參賽飛行員,王東偉的體力精力和反應速度,已不如年輕飛行員。他走上賽場,就想和頂尖高手過過招,看清自己與實戰的差距,反思和探索抓實戰化訓練的新路徑。

已知與未知

練兵備戰,備的是明天的戰鬥。倘若不設計空戰,就會被明天的空戰所設計

走下戰機,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許利強看上去有些疲憊。在剛結束的這場空戰對抗中,長機許利強和僚機劉匯敏以2分微弱優勢險勝對手。正是這關鍵性的一局,讓許利強所在的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晉級決賽。

戰機停止了轟鳴,一天的對抗空戰考核結束了,許利強顧不上休息,就同戰友們一起,連夜研究起戰術,備戰次日的對抗空戰考核。

“大家都在學習,挖空心思研究打仗,你不努力,稍有鬆懈就會滿盤皆輸。”去年,許利強帶領團隊拔得頭籌捧回了“天鷹杯”。按照考核規則,一支部隊連續三年取得團體第一,可永久保留“天鷹杯”,否則,“天鷹杯”交由新的冠軍部隊保存。

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誰都不想把到手的榮譽交給別人。

“練兵備戰,備的是明天的戰鬥,而不是昨天的故事。倘若不設計空戰,就會被明天的空戰所設計。”許利強說。

這是新時代賦予“許利強”們的使命。作為一名摘得2頂“金頭盔”的飛行員,許利強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在連續7年參加對抗空戰考核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一條條制勝航跡在祖國的萬里空天延伸——

這7年,空軍航空兵部隊適應新體制、履行新職能、擔當新使命,問道打贏的步子越走越實,考核規則從同型機到異型機、從單機對抗到編隊對抗、從遠距中遠距到中近距近距等不斷變化,考核“含戰量”越來越高;

這7年,空軍航空兵部隊整體訓練成效明顯,考核從關注個體到關注整體,再到關注體系的聯合作戰轉變,飛行人員隊伍技戰術水準整體躍升,官兵全部心思和精力向打仗聚焦,能打勝仗的底氣越來越足;

這7年,空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新研發的空戰對抗綜合訓練評估系統,實現空戰全流程的資料分析和精准判讀,評估結果更準確,評估過程更高效,推進了空軍實戰化訓練向縱深發展。

“這次考核,以新型戰機為主體,規模、難度和實戰化程度將再創新高。”空軍參謀部訓練局領導介紹,相比往年,今年的考核減少了指揮員空中干預,取消了部分戰機外掛和干擾限制,還按照實戰編成配置分組,突出態勢未知、電磁未知,實戰氛圍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