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歲以後,這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有書

去年初準備換工作的時候,

我問了好友一個問題,

“都三十多了,

才找到自己很喜歡做的事還來得及麼?”

好友不假思索,立馬就給我回了信息: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驚詫于好友回復的速度。

到現在,我已經成功轉行,

對當時好友的話仍記憶猶新。

簡單的一句話,

我隔著手機螢幕,

都能感知到對方那種篤定的語氣。

想起摩西奶奶,

在《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書裡說的:

“時光且長,一切都來得及。”

一切都來得及,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

前兩天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

30歲學習程式設計靠譜嗎?

用戶Derre這樣回答: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

其次是現在。”

想到當時在自己毫無經驗的情況下,

準備轉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

聽到了好友那句“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心裡一震,有種叫做“共鳴”的感覺。

曾經看過著名演員娜塔莉·波特曼的演講:

沒有經驗能把事情做好嗎?

娜塔莉·波特曼9歲就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

是一個公認的學霸演員,

一邊拍戲一邊讀書,

還以全A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

最後獲得心理學學位畢業。

2015年時,她返回母校做畢業演講,

用那部大家熟悉的《黑天鵝》講起了自己的“無經驗”。

波特曼回憶說,

當導演問她能否出演《黑天鵝》中追求完美的芭蕾舞者時,

她覺得沒問題。

可開始拍攝後,

卻發現自己的舞步遠遠沒達到電影要求的水準,

這讓她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

她坦誠地說。

接受這個角色並不是出於勇氣,

而是出於“無經驗”,

那類似一種“無知”,

讓她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挑戰。

“如果知道自己的局限,

我是絕不會去冒這個險的。

最後,

這次冒險成了我最好的一次藝術體驗,

也是最棒的一次人生經歷。”

執導第一部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時,

波特曼也處於“無經驗”狀態。

那是一部對白全是希伯來語的片子,

她既要出演,

又要擔任編劇。

她說自己“毫無準備,本該害怕這一切挑戰的”,

但“無經驗”也成為某種獨特的自信,

幫助她完成了這一切。

她說:

“你的無經驗是一筆財富,

會讓你用最本能、最不受局限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每當著手新事物時,

你要麼讓這種無經驗將你領上他人走過的道路,

要麼就讓它幫你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

就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這本書裡,

作者采銅說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縱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難,

你就邁出一步試試,有何不可?”

我們在不經意間慢慢養成了一種叫做“執行無能”的習性,

指一件事情對我們的意義越大越容易推遲行動。

比如追求夢想,比如成為自己。

剛畢業的時候和一個公司的同事石榴住在一起,

一次無意中聽到石榴在陽臺上和她媽媽激烈的爭吵聲。

起因是石榴問家裡借錢。

她媽媽說,

“不是說拿到了商務英語的中級證書就可以漲工資麼,

你都學了兩年了,怎麼還那個證書還考不出來?”

石榴的情緒有點激動,

“我都這麼努力在準備,你還說我,不給就不給。”

說完就掛了電話。

石榴大四開始準備商務英語,

一準備就是兩年。

我一開始很驚歎於她的毅力以及這樣的上進心,

單純地表示這姑娘有前途。

但兩三個月之後,我發現我錯了。

她計畫好一周內要背的單詞沒有背,

要看的文章沒有看,

說好要拉著我練習口語的事情也從沒有做到過。

每天下班回家,

她拿出劍橋英語書本放在桌子上,

打開電腦看劇或者上王者榮耀和隊友開黑。

我在客廳要麼聽到言情電視劇裡的臺詞,

要麼就是王者榮耀那種激烈的廝殺聲。

我終於知道,

為什麼她準備了兩年還是連模擬試題及格分都達不到了。

石榴的職位是行政崗,

她想學習英語提升自己,

在接觸外商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加分。

她知道英語對她的意義,

但就是這樣的意義卻壓得她止步不前。

不開始行動,

拖多久都不是在做準備而是在浪費時間。

王雲五是一個傳奇,

沒有學歷文憑、只在學校零星讀了幾年書,

卻成了一代大家。

很喜歡他學習英語的故事。

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習,

就把能利用的條件都利用到極致。

他當時學習英文寫作,

先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

熟讀幾次之後,把它翻譯成中文,

等過了一星期之後,

再依據這中文反過來翻譯成英文,

這個期間絕不查閱英語原文。

譯完後再與原文比對,

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

這種方法就像把英文名家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並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針對性的回饋,

並且這種回饋的品質非常高。

如此反復練習,

王雲五先生練就了扎實的英文功夫。

想賺錢買房買車,

卻一直發奮不起來,覺得缺機會。

想學一門技能,

下班後卻沉溺於遊戲和玩樂,覺得還早。

想好好愛一個人,

卻告訴自己和誰過不是過,關了燈都一樣。

我們不敢開始,

總覺得再等等,再準備準備。

可事實是我們永遠都無法準備好。

作者采銅說:“開始並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著名的領導力書籍《逆向管理》一書之中,

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強調:“先行動後思考。”

“刻意練習”是弗羅裡達大學心理學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練習方法,

秘訣在於重複和回饋。

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

我們在練習中保持敏感性,

只要發現錯誤,就改正,再練習,直到卓越。

開始了才有機會獲得回饋,才會有進步。

寫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出好文章是一件很難的事。

世界級寫作名師娜塔莉·戈德堡的暢銷書《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裡強調:“把寫作當做練習”。

她說有一件事情很奇怪,

那就是我們從來不會質疑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之前,

是否應該花上好長的一段時間練球,

可是碰上寫作這件事,

我們卻難得給自己練習的空間。

作者強調在寫作時,

不要說“我將寫作一首詩”。

這種心態會使你當場呆掉。

儘量不對自己有期許。

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

海明威說:“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

先開始寫,無論什麼,然後再想著如何把它寫好。

管理專家理查·巴斯卡說:

“成年人更傾向于先做行動而後產生新的想法,

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種新的方式去做。”

大二的時候,

省裡舉辦外貿交易會,

學校裡招聘接待外賓的志願者。

這個志願者有一個基本的條件,

就是英語口語必須熟練。

我和當時的幾個同學都很想參加,

但一看到這個條件立馬就變縮頭烏龜了,

口語什麼的開什麼玩笑,

等我修煉一年之後再來吧。

等到招錄的志願者名單貼在告示欄的時候,

我們看到了一個讓人十分意外的名字。

他是我們社團的同學,

不過英語比我們還差,四級兩次沒過。

我們拉著他,讓他傳授秘訣。

他說覺得這個志願者能夠加分必須要去試試,

也是一次鍛煉機會。

他原本想著靠他那三寸不爛之舌,

讓面試官發現他英語之外的才華,

然後破格錄取。

就在面試官讓他用英文臨場說一段的時候,他慌了,

腦子裡光芒一閃,

把死記硬背下來准備考四級作文的一段英文流利地背了出來。

面試官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他也獲得了那次志願者的機會。

而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看到那個口語熟練的條件時,

內心想的是,

不行,我再準備一年,

等下一次機會,我就去爭取。

而我那個同學選擇試一試,

而如今的他現在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

他說,“總要邁出一步,試一試,才知道下一步具體怎麼走。”

日本詩人柴田豐,92歲學習寫詩,

98歲出版處☆禁☆女作詩集《請不要灰心呀!》,

10個月內銷售了150萬冊,

被讀者親切地稱呼為“柴田豐奶奶”。

她在詩歌中寫道:“就算九十歲,也要戀愛呀”

鼓勵了無數日本人。

柴田豐奶奶101歲逝世,

她的兒子說:“(我母親)會很高興的吧,

她是想要去天堂向父親炫耀自己寫的詩吧。”

無論何時你都可以開始,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亞里斯多德說過一句著名的名言: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

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暢銷書《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並非天資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只要經過1萬個小時的錘煉,

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卓越。”

無論是習慣也好,一萬個小時也好,

千里之行都始於足下。

活著容易,但活好一輩子很難。

中國第一位首席旅行體驗師郝娜說:

“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輩子。”

時光那麼長,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第一步開始。

她媽媽說,

“不是說拿到了商務英語的中級證書就可以漲工資麼,

你都學了兩年了,怎麼還那個證書還考不出來?”

石榴的情緒有點激動,

“我都這麼努力在準備,你還說我,不給就不給。”

說完就掛了電話。

石榴大四開始準備商務英語,

一準備就是兩年。

我一開始很驚歎於她的毅力以及這樣的上進心,

單純地表示這姑娘有前途。

但兩三個月之後,我發現我錯了。

她計畫好一周內要背的單詞沒有背,

要看的文章沒有看,

說好要拉著我練習口語的事情也從沒有做到過。

每天下班回家,

她拿出劍橋英語書本放在桌子上,

打開電腦看劇或者上王者榮耀和隊友開黑。

我在客廳要麼聽到言情電視劇裡的臺詞,

要麼就是王者榮耀那種激烈的廝殺聲。

我終於知道,

為什麼她準備了兩年還是連模擬試題及格分都達不到了。

石榴的職位是行政崗,

她想學習英語提升自己,

在接觸外商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加分。

她知道英語對她的意義,

但就是這樣的意義卻壓得她止步不前。

不開始行動,

拖多久都不是在做準備而是在浪費時間。

王雲五是一個傳奇,

沒有學歷文憑、只在學校零星讀了幾年書,

卻成了一代大家。

很喜歡他學習英語的故事。

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習,

就把能利用的條件都利用到極致。

他當時學習英文寫作,

先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

熟讀幾次之後,把它翻譯成中文,

等過了一星期之後,

再依據這中文反過來翻譯成英文,

這個期間絕不查閱英語原文。

譯完後再與原文比對,

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

這種方法就像把英文名家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並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針對性的回饋,

並且這種回饋的品質非常高。

如此反復練習,

王雲五先生練就了扎實的英文功夫。

想賺錢買房買車,

卻一直發奮不起來,覺得缺機會。

想學一門技能,

下班後卻沉溺於遊戲和玩樂,覺得還早。

想好好愛一個人,

卻告訴自己和誰過不是過,關了燈都一樣。

我們不敢開始,

總覺得再等等,再準備準備。

可事實是我們永遠都無法準備好。

作者采銅說:“開始並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著名的領導力書籍《逆向管理》一書之中,

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強調:“先行動後思考。”

“刻意練習”是弗羅裡達大學心理學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練習方法,

秘訣在於重複和回饋。

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

我們在練習中保持敏感性,

只要發現錯誤,就改正,再練習,直到卓越。

開始了才有機會獲得回饋,才會有進步。

寫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出好文章是一件很難的事。

世界級寫作名師娜塔莉·戈德堡的暢銷書《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裡強調:“把寫作當做練習”。

她說有一件事情很奇怪,

那就是我們從來不會質疑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之前,

是否應該花上好長的一段時間練球,

可是碰上寫作這件事,

我們卻難得給自己練習的空間。

作者強調在寫作時,

不要說“我將寫作一首詩”。

這種心態會使你當場呆掉。

儘量不對自己有期許。

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

海明威說:“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

先開始寫,無論什麼,然後再想著如何把它寫好。

管理專家理查·巴斯卡說:

“成年人更傾向于先做行動而後產生新的想法,

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種新的方式去做。”

大二的時候,

省裡舉辦外貿交易會,

學校裡招聘接待外賓的志願者。

這個志願者有一個基本的條件,

就是英語口語必須熟練。

我和當時的幾個同學都很想參加,

但一看到這個條件立馬就變縮頭烏龜了,

口語什麼的開什麼玩笑,

等我修煉一年之後再來吧。

等到招錄的志願者名單貼在告示欄的時候,

我們看到了一個讓人十分意外的名字。

他是我們社團的同學,

不過英語比我們還差,四級兩次沒過。

我們拉著他,讓他傳授秘訣。

他說覺得這個志願者能夠加分必須要去試試,

也是一次鍛煉機會。

他原本想著靠他那三寸不爛之舌,

讓面試官發現他英語之外的才華,

然後破格錄取。

就在面試官讓他用英文臨場說一段的時候,他慌了,

腦子裡光芒一閃,

把死記硬背下來准備考四級作文的一段英文流利地背了出來。

面試官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他也獲得了那次志願者的機會。

而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看到那個口語熟練的條件時,

內心想的是,

不行,我再準備一年,

等下一次機會,我就去爭取。

而我那個同學選擇試一試,

而如今的他現在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

他說,“總要邁出一步,試一試,才知道下一步具體怎麼走。”

日本詩人柴田豐,92歲學習寫詩,

98歲出版處☆禁☆女作詩集《請不要灰心呀!》,

10個月內銷售了150萬冊,

被讀者親切地稱呼為“柴田豐奶奶”。

她在詩歌中寫道:“就算九十歲,也要戀愛呀”

鼓勵了無數日本人。

柴田豐奶奶101歲逝世,

她的兒子說:“(我母親)會很高興的吧,

她是想要去天堂向父親炫耀自己寫的詩吧。”

無論何時你都可以開始,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亞里斯多德說過一句著名的名言: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

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暢銷書《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並非天資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只要經過1萬個小時的錘煉,

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卓越。”

無論是習慣也好,一萬個小時也好,

千里之行都始於足下。

活著容易,但活好一輩子很難。

中國第一位首席旅行體驗師郝娜說:

“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輩子。”

時光那麼長,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第一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