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新手段、入腦入心 基層黨員創辦“傳習所”推動十九大精神在農村落地生根

11月20日一早,江蘇南通通州區石港鎮四港村40多名黨員來到村裡的善水文化廣場。9點多,村裡1949年出生的老黨員退休幹部盧建華開始上宣講十九大精神黨課。為了講好這堂課,他認真翻閱了多種書籍,

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生動全面的形式,把十九大精神準確傳達,盧建華說,“我把老百姓最關心的拎出來,讓他們一聽就懂,緊跟新時代的腳步,也推動了十九大精神在農村落地生根。”

石港鎮被譽為鳳凰寶地,也是革命老區。

如何將十九大精神準確、入腦入心地傳遞到每家每戶?四港村黨員創新提出了創建一個党的創新理論傳播陣地,經過反復醞釀,最終確定為“党的創新理論傳習所”,這是他們傳習所的首場黨課。

據悉,傳習所將做到“五有”,做到有固定場所、有專人管理、有活動內容、有鮮明主題、有制度機制,邀請經驗豐富的老黨員、村幹部及致富能手,組成宣講團,採取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方式宣講党的創新理論,

特別是宣講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講清楚新時代的新思想、新使命、新論斷、新征程、新部署等基本問題。傳習活動安排每年不少於12次,即每個月開展不少於一次。”

江蘇省委宣講團成員王立平也趕到四港村與村裡的黨員就學習党的十九大精神進行互動。應村裡黨員之邀,他輕輕掀開銅牌上的紅綢布,四港村“党的創新理論傳習所”幾個紅色大字十分奪目。

課上,黨員們紛紛舉手提問。“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建設深得民心,我想知道,十九大之後,反腐敗的力度會減弱嗎?”村裡老黨員金輝的提問很犀利。王立平以“抓黃豆”作比喻,生動回答:“黃豆抓到手上,一旦鬆手,就會四處散落,所以要緊緊抓住。這和我們反腐倡廉一樣,

一定會堅持下去,不僅不會鬆懈,還會愈加堅定。”

(群眾踴躍提問)

“在基層幹部群體中,有這麼一句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何激發基層幹部的工作熱情呢?”來自四港村47組的基層黨員陳建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宣講員毫不猶豫地回復:“只要你是踏實做事的,

即使出現錯誤也是容許的,只要不是主觀故意。目前,容錯糾錯機制正在不斷完善,不作為和亂作為都將被問責。”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於農村建設有哪些重要論述呢?”宣講員笑著答道:“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總要求就是鄉村振興的標誌,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點。”

互動交流雖然短暫,卻餘音繞梁。通州區委宣傳部長胡衛東說:“這個傳習所對打通黨的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里具有指導意義。我們將重點扶持好傳習所,把其打造成農民的精神家園。下一步,我們將與農民搞好互動交流,將十九大精神融入文明村鎮、生態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優良家風家訓、書香門第等創建活動,促進人居環境美、鄉風民風美、文化生活美,培育農村文明風尚。”(童軒)

總要求就是鄉村振興的標誌,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點。”

互動交流雖然短暫,卻餘音繞梁。通州區委宣傳部長胡衛東說:“這個傳習所對打通黨的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里具有指導意義。我們將重點扶持好傳習所,把其打造成農民的精神家園。下一步,我們將與農民搞好互動交流,將十九大精神融入文明村鎮、生態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優良家風家訓、書香門第等創建活動,促進人居環境美、鄉風民風美、文化生活美,培育農村文明風尚。”(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