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等你上幼稚園了,媽媽就去你上學的幼稚園做幼教

最近看了太多的孽童事件,個人情感無法接受。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網上說法太多,我已經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了,更不願意再看那些受孽孩子的照片。只因我也是一個母親,

我的孩子明年也要上幼稚園,我已經對幼稚園產生恐懼心理了。

起初,幼稚園成立的目的是因為幼稚園的專業性可以使孩子更好的成長。幼稚園有孩子同齡的夥伴,可以讓孩子收穫不同的體驗。也有專業的老師,可以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探索自己,

認識朋友,體驗世界。可以說幼稚園是孩子加入世界的起點。

現在,幼稚園是一個無奈的存在,不上幼稚園不能上小學。

以前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想著等孩子上幼稚園就好了,有老師可以管教,有小朋友可以陪他玩耍,孩子上了幼稚園我就可以找份工作,

提高一下生活品質。本來是那麼美好的一個開端,現在提到幼稚園這三個字仿佛都帶著陰影。雖然理智告訴我大部分幼師都是好的,但我見到幼師還是不免戴上有色眼鏡去觀察,看他身上有沒有背著孽童的種子。

有朋友說,

發現幼稚園的老師是以前自己班裡最差的學生。我不知道這個最差是指哪方面,如果是學習成績差還好,我只是希望孩子在幼稚園玩好,養成好習慣,對學習沒要求。如果是指人品最差,那就很令人憂心了。曾經最差的學生教著我們最心愛的孩子,最差的學生受著家長的尊敬,但卻拿著只能夠養家糊口的工資,在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他們還能保持一顆愛孩子的心嗎?

面對頻發的孽童事件,網上都呼籲政府能把事情公開,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呼籲能進行一場法律和教育的改革。

政府怎麼處理,我不去評論,我只是說說我的想法。

首先,希望政府給幼教足夠的重視,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哪些屬於孽童行為以及孽童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嚴懲孽童事件的責任人。

其次,家長要保持冷靜,在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的同時,做一個理智的監督者和發言者。要知道政府解決的只是單個事件,即使出臺相關法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孽童事件有可能在不同的角落裡每天發生。

最後,如果想從根本上減少孽童事件,一是提高幼師行業的門檻和幼師的素質,定期進行培訓。二是提高幼師的工資待遇,試問一個每天忙碌的腳不沾地的人,卻只能勉強溫飽,他的心理能會平衡嗎?三是增加監管人員,如果社會總動員保護孩子,那些心理扭曲的幼師還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欺負孩子嗎?

現在周圍的媽媽們都說,自己學歷夠,等孩子上幼稚園了,就到孩子待的幼稚園做幾年老師,老師做不成做義工也可以,只要保證自己孩子不被孽待就可以。我也是如此想的,幼稚園孽童一般是群體行為,不管以後我的孩子上什麼樣的幼稚園,我都決定自己也去當一段時間幼教,不管能不能見到孩子,我都願意去做一個監督者。

最後,如果想從根本上減少孽童事件,一是提高幼師行業的門檻和幼師的素質,定期進行培訓。二是提高幼師的工資待遇,試問一個每天忙碌的腳不沾地的人,卻只能勉強溫飽,他的心理能會平衡嗎?三是增加監管人員,如果社會總動員保護孩子,那些心理扭曲的幼師還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欺負孩子嗎?

現在周圍的媽媽們都說,自己學歷夠,等孩子上幼稚園了,就到孩子待的幼稚園做幾年老師,老師做不成做義工也可以,只要保證自己孩子不被孽待就可以。我也是如此想的,幼稚園孽童一般是群體行為,不管以後我的孩子上什麼樣的幼稚園,我都決定自己也去當一段時間幼教,不管能不能見到孩子,我都願意去做一個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