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位良心操盤手的肺腑之言:莊家是如何讓散戶虧錢的?

透析主力,剝皮拆骨獵殺莊股

主力,又稱莊家,因持有巨額的控盤資金,

對個股的走勢影響力巨大。主力與散戶是股市中的兩大陣營。散戶投資者行動分散,難以形成合力,是趨勢的追隨者,只能被動地追隨個股的走勢。而主力實力強大,是趨勢引導者。主力入駐的個股往往會走強。因而,摸透主力意圖,展開跟莊操作,將能夠讓我們分享主力拉升所帶來的豐厚利潤。

主力吸貨有哪些特徵

在股市中,主力坐莊的基本步驟是:吸貨、洗盤、拉升、震倉、出貨。

對於投資者來講,要想實現與主力共底,就需要對主力坐莊的基本步驟予以研究。

主力吸貨是指在股市中莊家介入某一支個股,在一段時間內不斷買入(建倉或加倉)的行為。通常,主力吸貨都很隱蔽,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散戶爭搶低位籌碼,

給自己帶來損失。當然,大規模的吸貨動作是很難做到不留痕跡的。如圖10-1所示。

既然主力吸貨很隱蔽,我們有沒有辦法發現他們呢?當然有,事實上,無論主力吸貨多麼隱蔽,也無法不留絲毫痕跡,通過K線圖的分析,便能發現主力的存在。根據我們的研究,主力吸貨時K線通常具有這樣幾個特徵:

第一,慢牛的走勢。主力進場吸貨,改變股票的供求關係,使得股票的下跌動能被完全抵消,

股價呈現緩慢上揚的格局。主力操盤一支股票,通常需要大量的籌碼,當然希望能快一點吸入,但是,如果吸貨過猛的話,就會引發這支股票迅速上漲,大眾將會搶奪低位籌碼,這樣的話,將不利於主力。所以,主力的吸貨大多數時候是溫和而隱蔽的。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在大牛市來臨的時候,整個市場的資金非常充裕的時候,主力資金也會變得大膽起來,
有可能毫無顧忌地使用快速吸貨的手法。

第二,牛長熊短。主力建倉一般是將股價有計劃地控制在一個價格區域內,當股價經過一段慢牛走高之後,莊家通常會以少量籌碼迅速將股價打壓下來,這段快速打壓,我們通常稱為“快熊”。主力為的是重新以較低的價格繼續建倉,如此反復,在K線圖上就形成了一些牛長熊短的N字形態。如圖10-2所示。

第三,K線圖上基本以陽線為主,夾雜少數陰線。主力吸貨階段為了在一天的交易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低位籌碼,通常採取控制開盤價的方式,使該股低開,而當天主力的主動性買盤必然會推高股價,這樣收盤時K線圖上常常留下紅色的陽線,在整個吸貨階段,陽線多,陰線少。如圖10-2所示。

第四,在比較狹窄的區域內橫盤整理,往往是主力吸貨留下的痕跡。通常個股的跌勢只有在主力資金進場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如果下跌趨勢轉為橫盤整理趨勢,而且橫盤的區間又控制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則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主力資金已經進場吸貨,股價已被主力控制在建倉價格區間之內。

第五,在股價的底部區域反復出現十字星、T字線等K線,是十分明顯的主力吸貨痕跡。需要強調的是,K線圖上出現的十字星往往意味著事情不尋常。如果高價位出現巨量的十字星大多是出貨信號,而低價位反復出現小十字星則往往是主力吸貨的痕跡,這些十字星往往伴隨著溫和的成交量、低迷的市場氣氛、隱約的利空傳聞和投資者失望的心情。這些小十字星夾雜著小陰小陽不斷出現,逐漸形成一個窄窄的橫盤區域,持續的時間達幾個星期或更長,這便是十分明顯的主力吸貨痕跡。如圖10-3所示。

如何通過成交量分析主力行為?

一、對倒放量拉升

主力在拉升時,主要是依據其控盤程度不同來決定是選擇鎖倉拉升還是對倒放量拉升的方式。比如,若主力持倉有限,通常就不敢把戰線拖得太長。在這種情況下,主力通常會採用放量拉升。利用投資者“量增價升”的慣性思維,在拉升股價時採取不斷的大手筆對敲,持續放出大成交量,製造買盤實力強勁的假像,以便吸引場外跟風盤進場,從而達到趁機出貨的目的。短線量增價升的走勢往往可以迅速激發市場人氣,因為主力持倉不大,常常可以在一片短線看好的喧鬧聲中完成派貨。這種拉升方式被稱為對倒放量拉升,因為在放大的成交量中有一部分是主力對敲做出來的。

不過,當主力使用放量對倒的手法拉升股價時,若量能沒有萎縮就說明主力資金實力依然較大,只要成交量沒有萎縮或沒有形成近期的絕對最大量,就可以繼續持股,因此還有能力繼續推高股價;若量能沒有大幅放大,則說明主力並沒有借高點出貨。當遇到上述兩種情況時應該持股待漲,因為這類股票股價的上漲速度是較快的,空間是較大的,一般不會給投資者太多低位買入的機會,想獲利就應果斷買入,所以,沒有進場的投資者可以進行追買操作。

而如果股價上漲幅度已經很大,在高位放出巨量甚至是天量拉升,投資者就要注意減倉或者清倉了,因為此時的放量極有可能是主力對倒出貨造成的。

圖9-12 東旭光電的K線圖

如圖9-12所示的東旭光電,在一波縮量洗盤之後,觸及60日均線開始向上反彈,然後突然向上放量突破前期高點,隨後幾天一直維持著較大的成交量。然而股價卻沒有繼續向上拓展空間,而是開始反轉下跌。

二、久盤後突然放量突破

(1)中報或年報公告前不久的盤整。

(2)股價炒高了相當大的幅度後的高位盤整。

(3)炒高後再送配股票除權後的盤整。

久盤的股票有時會在某一天的開盤後發現掛有大量的買單或賣單,擺出一副向上拉升的架勢。開盤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大量的買單層層疊疊地封掛在買一、買二、買三的價位上。同樣,賣單也大批地掛在賣一至賣三的價位上。成交量急劇上升,推動股價上漲。投資者會立即發現它的成交量異常變化,不少人甚至會試探性地買入。但是由於買單已經塞得滿滿的,要想確保成交,只能直接按市場賣出價買進。正是因為這種市場買入的人增多,儘管拋單沉重,股價還是會不斷上升,更進一步增強了買入的信心,並產生該股將突破盤局帶量上升、展開新一輪升勢的聯想。股價上升勢頭強勁,通常會在6%~8%幅度內,有的甚至以大量買單短時間封漲停。

但不久後又會被大量賣單打開漲停,回檔到漲幅6%~8%盤整。盤整時買二、買三的掛單很多,買一的掛單相對少一些。但賣一至賣三的三個價位的賣單並不多,然而成交量卻不少,顯然是有賣盤按市價在買一的價位拋出。直到當天收盤時,大部分股票都在7%~8%的漲幅一帶成交。次日,有可能高開高走,大有形成突破缺口的架勢。當許多人看到該股突破盤局而追漲時,該股在漲到5%~7%時會突然掉頭下跌,大量的拋單拋向那些早上掛單追漲而未能成交且沒有撤單的中小散戶;也有可能略為低開,然後快速推高,上漲至5%~7%的位置。突然掉頭向下,雖然隨後還會反復拉升,但往上的主動買單減少,而往下的拋單卻不斷,股價逐漸走低,到收市前半小時甚至跌到前天的收盤價以下。隨後的日子,該股成交量萎縮,股價很快跌破前次的起漲點,並一路陰跌不止。如果不及時止損,股價還會加速下跌,跌到難以相信的程度,使投資者深度套牢。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時又調頭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實際上,這就是主力利用成交量精心設計的陷阱。這是因為主力在久盤以後仍找不到做多的題材,如果強行上攻就會造成被動,甚至還有潛在的利空消息已經被主力知道。為了儘快脫身,主力不得已採取滾打自己籌碼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像,引起短線炒手關注,誘使人們盲目跟進。這時,主力只是在啟動時滾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過程中,許多追漲的人接下了主力的大量賣單。那些在追漲時沒有買到股票,然後就將買單掛在那裡的人更加強了買盤的力量,並為主力出貨提供了機會。主力就是這樣利用量增價升這一普遍被人認可的原則,製造了假像,達到出貨的目的。

圖9-13 民生控股的K線圖

如圖9-13所示的民生控股,開始一直在高位震盪,但隨著股價運行到前期高點位時,突然放量向上拉升突破前高,隨後一直維持著較大的成交量。但是從圖可以看到,成交量的放大顯然與股價的上漲不成比例,股價並沒有出現多大的漲幅,成交量卻始終居高不下,主力出貨的跡象明顯。而從後面的走勢可以看出,在主力完成出貨任務以後,股價便開始了直線的下跌。

三、反彈製造假突破

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之後,通常會有一波技術性的反彈行情,特別是突然公佈某個利好的情況下。對於沒有出完貨的主力來講,他們通常不會因為某一突發性的利好而改變整個坐莊計畫,而是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儘快將剩餘的籌碼清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因此,他們通常會借助這波行情製造觸底反彈的假像來進行出貨,因為這時相對于高點已經有不小的跌幅,很容易給投資者一種見底的錯覺,更有利於主力完成派發的工作。

圖9-14 方大集團的K線圖

如圖9-14所示的方大集團以及圖9-15所示的深天馬A,都是在下跌的過程中由於某個利好的公佈,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並放量突破了60日均線,但很快便停止上漲,轉而繼續下跌行情,而主力也在這波反彈中成功完成了出貨任務。

莊家是如何讓散戶虧錢的?

1、莊家從散戶處賺錢,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按部就班的出貨、進貨,不斷低買高賣,實現盈利的。通過觀察,莊家往往是先在低倉吸籌,等到吸籌差不多了,莊家借助外部政策和題材振興等資訊,通過快速拉升的方式讓散戶進來。這裡說的散戶是指大戶、中戶和小戶,他們一般不具備最專業的知識和操作機構。莊家通過快速買單,拉升股價,散戶看見後,往往是很快進行跟風,從而使股價不斷上升,當股價拉升的過程中,莊家在悄悄地出貨,但是出貨的力度要小於散戶拉升的力度,散戶不斷地蜂擁而至,莊家逐漸地出貨。當散戶發現股價不在上漲,盤中變盤時,這時候莊家已經把貨出的差不多了。已經持股的散戶這個時候在瘋狂般的出貨,導致股價跳水股價下跌。散戶基本上能賣的都賣了。當股價跌到底的時候,一般的散戶還是不敢買,可是莊家有開始慢慢吸籌,當吸籌差不多的時候,開始快速吸籌,在拉動散戶跟風,形成了新一輪的吸盤過程。

2、莊家炒股票也要獲利,通過買、賣的差價獲利。與散戶不同的是,他可以控制股票的走勢和價格,也就是說散戶獲利是靠期待股價上漲,而莊家則是自己拉動股價上漲。 所以,莊家炒作包括四部分:建倉、拉高、整理、出貨。所謂的“洗盤”,多為吃貨。一般是吃、拉、出三部曲。 莊家建倉一般要選擇股價較低時,而且希望越低越好,他恨不得砸兩個板再買。所以,“拉高吃貨”之類,以及股價已經創新高還說是吃貨,等等,千萬別信。吃貨結束之後,一般會有一個急速的拉升過程。一旦一檔股票開始大漲,它就脫離了安全區,隨時都有出貨的可能。所以我的中線推薦一律是在低位。 當莊家認為出貨時機未到時,就需要在高位進行橫盤整理,一般是打個差價,散戶容易誤認為出貨。 莊家出貨一般要做頭部,頭部的特點是成交量大,振幅大,除非趕上大盤做頭,一般個股的頭部時間都在1個月以上。

莊家讓散戶虧錢的手段

莊家常用手法之一,利用漲跌板進行誘多或誘空。有些股票由於盤子小,莊家很容易將股價拉到漲停板,或跌停板,特別是在高度控股的情況之下。在強者恒強的觀念下,散戶容易追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放量漲停,特別是在高位的時候,要格外小心。

莊家常用手法之二,尾市拉高,真出貨假拉高。在分時圖上,經常會看到在收市的前幾分鐘,某個股票放量拉升。引得投資者認為莊家拉升在即,大量的跟進。其實,這樣的拉升往往是由於莊家資金面不夠多,尾市拉升對資金需求不高,因此,這類股票要注意。

莊家常用手法之三,在高位放量突破。股價上漲在高位,任何的放量突破,都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其大概率都是出貨的情況。當股價上漲高位的時候,莊家主力已經賺得夠多,接下來就是派發了,所以,利用巨量吸引接盤者,這樣的票上漲的力度不大,時間不會太久。

股市贏家五大鐵律

一、以“我”為主,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投資者首先需要修煉內功,並在股市的實踐中逐步樹立信心。我們在股市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人:昨天還發誓要緊緊捂住某一檔股票,今天卻早已更換成另一個籌碼,後日也不斷改變主意,而後市個股走勢卻證明其原有思路無比正確。我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投資者沒養成以我為主、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所致,總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二、關注政策,決勝千里

實踐證明,對股市真正能起決定作用的仍是政策及國際環境的影響。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並引起全世界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而國內一系列經濟刺激計畫的出臺,則帶動相關板塊和個股甚至整個市場大幅反彈。

三、深思熟慮,果斷出擊

投資者為避免盲目和倉促地追漲殺跌,應學會三思而行,在深思熟慮後,果斷出擊。如面對最近一個多月來滬深兩市大盤觸底反彈後的加速上行,以及諸多題材個股的大幅上揚,若不加思考地追漲,很容易成為套牢一族;而一旦選准了個股,在該股回落至自己的心理價位後,就可果斷出手。

四、減少操作,力求全勝

在股市中並不是操作得越頻繁收益就越大,多勞並非多得。如果自己不是短線高手,操作次數越多,失誤也會越多;而失誤越多,心態就越差;心態越差,操作失誤就會更多,如此就形成惡性循環。若堅持每年進行少有的數次操作,準確出擊,並注重低吸有序、高拋有節制的策略,相信自己的操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而且收益也會放大。

五、持股勿貪多

我有一位朋友用近200萬元的資金買了60只左右的股票,望著她那張整日忙碌得紅豔豔的臉,我從心裡為她著急。因為她的持股太多太分散了。我認為,持股太多首先表明投資者在投資前,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諸如必要的學習、交流和研判;其次,在初次投資遭受損失後,沒有選擇正確規避風險的措施,誤認為“大就是金,金就是好,好就是穩”,而不是縮回拳頭,集中資金,集中精力,專注少數個股。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切不可作繭自縛,事倍功半。

散戶虧錢的五大原因

第一是盲目:有的是對整個股票買賣操作幾乎一無所知,基本面、技術面、政策面就更別說,買賣股票一般是熟人介紹、朋友推薦,或者是電視、報紙、雜誌、網路等地方的介紹。有的是看什麼漲得好就買什麼,這個顯然不行。

第二是不及時止損離場:持續兩年多時間的牛市格局從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大眾思維,尤其是到了去年國慶後,很多朋友都按照習慣性的牛市觀點看問題,覺得股票被套都很正常,往往等待不久就自然漲上去了。而忽略了大調整的開始,使自己的股票一步步套進深淵。

第三是頻繁操作,主觀上造成交易風險增加:不少投資者都習慣于頻繁操作,什麼漲就追什麼,什麼跌就拋什麼,於是資金不斷縮水,即使偶爾捕捉對了好股,但是,由於心態不穩最後過早出局又去買了另外的股票被套。回顧一年下來,幾乎沒獲得什麼收益,相反本金都損失不少。

第四是買股雜亂無章,很多交易都是頭腦發熱就做了決定:不少投資者買的股票普遍較分散,殊不知自己給自己增加了投資風險。另外,很多人買股操作的決定時間不會超過20小時,有的甚至是頭腦一發熱就完成了。僥倖買中了,不總結成功的原因;如果買錯了,也不檢討自己的冒失風格,相反只怪莊家缺德,政策打擊等這些他方因素。

第五是“有錢必賺”心理:一年中總是不停交易,資金一天都不能夠休息,帳戶總在滿倉中,不管什麼時候,有錢就賺,有錢就買,不願意放過任何波段,結果終於被套,就變得老實了。

筆者公眾平臺:股市明燈(gp6000125)

第四,在比較狹窄的區域內橫盤整理,往往是主力吸貨留下的痕跡。通常個股的跌勢只有在主力資金進場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如果下跌趨勢轉為橫盤整理趨勢,而且橫盤的區間又控制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則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主力資金已經進場吸貨,股價已被主力控制在建倉價格區間之內。

第五,在股價的底部區域反復出現十字星、T字線等K線,是十分明顯的主力吸貨痕跡。需要強調的是,K線圖上出現的十字星往往意味著事情不尋常。如果高價位出現巨量的十字星大多是出貨信號,而低價位反復出現小十字星則往往是主力吸貨的痕跡,這些十字星往往伴隨著溫和的成交量、低迷的市場氣氛、隱約的利空傳聞和投資者失望的心情。這些小十字星夾雜著小陰小陽不斷出現,逐漸形成一個窄窄的橫盤區域,持續的時間達幾個星期或更長,這便是十分明顯的主力吸貨痕跡。如圖10-3所示。

如何通過成交量分析主力行為?

一、對倒放量拉升

主力在拉升時,主要是依據其控盤程度不同來決定是選擇鎖倉拉升還是對倒放量拉升的方式。比如,若主力持倉有限,通常就不敢把戰線拖得太長。在這種情況下,主力通常會採用放量拉升。利用投資者“量增價升”的慣性思維,在拉升股價時採取不斷的大手筆對敲,持續放出大成交量,製造買盤實力強勁的假像,以便吸引場外跟風盤進場,從而達到趁機出貨的目的。短線量增價升的走勢往往可以迅速激發市場人氣,因為主力持倉不大,常常可以在一片短線看好的喧鬧聲中完成派貨。這種拉升方式被稱為對倒放量拉升,因為在放大的成交量中有一部分是主力對敲做出來的。

不過,當主力使用放量對倒的手法拉升股價時,若量能沒有萎縮就說明主力資金實力依然較大,只要成交量沒有萎縮或沒有形成近期的絕對最大量,就可以繼續持股,因此還有能力繼續推高股價;若量能沒有大幅放大,則說明主力並沒有借高點出貨。當遇到上述兩種情況時應該持股待漲,因為這類股票股價的上漲速度是較快的,空間是較大的,一般不會給投資者太多低位買入的機會,想獲利就應果斷買入,所以,沒有進場的投資者可以進行追買操作。

而如果股價上漲幅度已經很大,在高位放出巨量甚至是天量拉升,投資者就要注意減倉或者清倉了,因為此時的放量極有可能是主力對倒出貨造成的。

圖9-12 東旭光電的K線圖

如圖9-12所示的東旭光電,在一波縮量洗盤之後,觸及60日均線開始向上反彈,然後突然向上放量突破前期高點,隨後幾天一直維持著較大的成交量。然而股價卻沒有繼續向上拓展空間,而是開始反轉下跌。

二、久盤後突然放量突破

(1)中報或年報公告前不久的盤整。

(2)股價炒高了相當大的幅度後的高位盤整。

(3)炒高後再送配股票除權後的盤整。

久盤的股票有時會在某一天的開盤後發現掛有大量的買單或賣單,擺出一副向上拉升的架勢。開盤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大量的買單層層疊疊地封掛在買一、買二、買三的價位上。同樣,賣單也大批地掛在賣一至賣三的價位上。成交量急劇上升,推動股價上漲。投資者會立即發現它的成交量異常變化,不少人甚至會試探性地買入。但是由於買單已經塞得滿滿的,要想確保成交,只能直接按市場賣出價買進。正是因為這種市場買入的人增多,儘管拋單沉重,股價還是會不斷上升,更進一步增強了買入的信心,並產生該股將突破盤局帶量上升、展開新一輪升勢的聯想。股價上升勢頭強勁,通常會在6%~8%幅度內,有的甚至以大量買單短時間封漲停。

但不久後又會被大量賣單打開漲停,回檔到漲幅6%~8%盤整。盤整時買二、買三的掛單很多,買一的掛單相對少一些。但賣一至賣三的三個價位的賣單並不多,然而成交量卻不少,顯然是有賣盤按市價在買一的價位拋出。直到當天收盤時,大部分股票都在7%~8%的漲幅一帶成交。次日,有可能高開高走,大有形成突破缺口的架勢。當許多人看到該股突破盤局而追漲時,該股在漲到5%~7%時會突然掉頭下跌,大量的拋單拋向那些早上掛單追漲而未能成交且沒有撤單的中小散戶;也有可能略為低開,然後快速推高,上漲至5%~7%的位置。突然掉頭向下,雖然隨後還會反復拉升,但往上的主動買單減少,而往下的拋單卻不斷,股價逐漸走低,到收市前半小時甚至跌到前天的收盤價以下。隨後的日子,該股成交量萎縮,股價很快跌破前次的起漲點,並一路陰跌不止。如果不及時止損,股價還會加速下跌,跌到難以相信的程度,使投資者深度套牢。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時又調頭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實際上,這就是主力利用成交量精心設計的陷阱。這是因為主力在久盤以後仍找不到做多的題材,如果強行上攻就會造成被動,甚至還有潛在的利空消息已經被主力知道。為了儘快脫身,主力不得已採取滾打自己籌碼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像,引起短線炒手關注,誘使人們盲目跟進。這時,主力只是在啟動時滾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過程中,許多追漲的人接下了主力的大量賣單。那些在追漲時沒有買到股票,然後就將買單掛在那裡的人更加強了買盤的力量,並為主力出貨提供了機會。主力就是這樣利用量增價升這一普遍被人認可的原則,製造了假像,達到出貨的目的。

圖9-13 民生控股的K線圖

如圖9-13所示的民生控股,開始一直在高位震盪,但隨著股價運行到前期高點位時,突然放量向上拉升突破前高,隨後一直維持著較大的成交量。但是從圖可以看到,成交量的放大顯然與股價的上漲不成比例,股價並沒有出現多大的漲幅,成交量卻始終居高不下,主力出貨的跡象明顯。而從後面的走勢可以看出,在主力完成出貨任務以後,股價便開始了直線的下跌。

三、反彈製造假突破

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之後,通常會有一波技術性的反彈行情,特別是突然公佈某個利好的情況下。對於沒有出完貨的主力來講,他們通常不會因為某一突發性的利好而改變整個坐莊計畫,而是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儘快將剩餘的籌碼清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因此,他們通常會借助這波行情製造觸底反彈的假像來進行出貨,因為這時相對于高點已經有不小的跌幅,很容易給投資者一種見底的錯覺,更有利於主力完成派發的工作。

圖9-14 方大集團的K線圖

如圖9-14所示的方大集團以及圖9-15所示的深天馬A,都是在下跌的過程中由於某個利好的公佈,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並放量突破了60日均線,但很快便停止上漲,轉而繼續下跌行情,而主力也在這波反彈中成功完成了出貨任務。

莊家是如何讓散戶虧錢的?

1、莊家從散戶處賺錢,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按部就班的出貨、進貨,不斷低買高賣,實現盈利的。通過觀察,莊家往往是先在低倉吸籌,等到吸籌差不多了,莊家借助外部政策和題材振興等資訊,通過快速拉升的方式讓散戶進來。這裡說的散戶是指大戶、中戶和小戶,他們一般不具備最專業的知識和操作機構。莊家通過快速買單,拉升股價,散戶看見後,往往是很快進行跟風,從而使股價不斷上升,當股價拉升的過程中,莊家在悄悄地出貨,但是出貨的力度要小於散戶拉升的力度,散戶不斷地蜂擁而至,莊家逐漸地出貨。當散戶發現股價不在上漲,盤中變盤時,這時候莊家已經把貨出的差不多了。已經持股的散戶這個時候在瘋狂般的出貨,導致股價跳水股價下跌。散戶基本上能賣的都賣了。當股價跌到底的時候,一般的散戶還是不敢買,可是莊家有開始慢慢吸籌,當吸籌差不多的時候,開始快速吸籌,在拉動散戶跟風,形成了新一輪的吸盤過程。

2、莊家炒股票也要獲利,通過買、賣的差價獲利。與散戶不同的是,他可以控制股票的走勢和價格,也就是說散戶獲利是靠期待股價上漲,而莊家則是自己拉動股價上漲。 所以,莊家炒作包括四部分:建倉、拉高、整理、出貨。所謂的“洗盤”,多為吃貨。一般是吃、拉、出三部曲。 莊家建倉一般要選擇股價較低時,而且希望越低越好,他恨不得砸兩個板再買。所以,“拉高吃貨”之類,以及股價已經創新高還說是吃貨,等等,千萬別信。吃貨結束之後,一般會有一個急速的拉升過程。一旦一檔股票開始大漲,它就脫離了安全區,隨時都有出貨的可能。所以我的中線推薦一律是在低位。 當莊家認為出貨時機未到時,就需要在高位進行橫盤整理,一般是打個差價,散戶容易誤認為出貨。 莊家出貨一般要做頭部,頭部的特點是成交量大,振幅大,除非趕上大盤做頭,一般個股的頭部時間都在1個月以上。

莊家讓散戶虧錢的手段

莊家常用手法之一,利用漲跌板進行誘多或誘空。有些股票由於盤子小,莊家很容易將股價拉到漲停板,或跌停板,特別是在高度控股的情況之下。在強者恒強的觀念下,散戶容易追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放量漲停,特別是在高位的時候,要格外小心。

莊家常用手法之二,尾市拉高,真出貨假拉高。在分時圖上,經常會看到在收市的前幾分鐘,某個股票放量拉升。引得投資者認為莊家拉升在即,大量的跟進。其實,這樣的拉升往往是由於莊家資金面不夠多,尾市拉升對資金需求不高,因此,這類股票要注意。

莊家常用手法之三,在高位放量突破。股價上漲在高位,任何的放量突破,都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其大概率都是出貨的情況。當股價上漲高位的時候,莊家主力已經賺得夠多,接下來就是派發了,所以,利用巨量吸引接盤者,這樣的票上漲的力度不大,時間不會太久。

股市贏家五大鐵律

一、以“我”為主,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投資者首先需要修煉內功,並在股市的實踐中逐步樹立信心。我們在股市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人:昨天還發誓要緊緊捂住某一檔股票,今天卻早已更換成另一個籌碼,後日也不斷改變主意,而後市個股走勢卻證明其原有思路無比正確。我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投資者沒養成以我為主、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所致,總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二、關注政策,決勝千里

實踐證明,對股市真正能起決定作用的仍是政策及國際環境的影響。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並引起全世界金融市場劇烈動盪,而國內一系列經濟刺激計畫的出臺,則帶動相關板塊和個股甚至整個市場大幅反彈。

三、深思熟慮,果斷出擊

投資者為避免盲目和倉促地追漲殺跌,應學會三思而行,在深思熟慮後,果斷出擊。如面對最近一個多月來滬深兩市大盤觸底反彈後的加速上行,以及諸多題材個股的大幅上揚,若不加思考地追漲,很容易成為套牢一族;而一旦選准了個股,在該股回落至自己的心理價位後,就可果斷出手。

四、減少操作,力求全勝

在股市中並不是操作得越頻繁收益就越大,多勞並非多得。如果自己不是短線高手,操作次數越多,失誤也會越多;而失誤越多,心態就越差;心態越差,操作失誤就會更多,如此就形成惡性循環。若堅持每年進行少有的數次操作,準確出擊,並注重低吸有序、高拋有節制的策略,相信自己的操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而且收益也會放大。

五、持股勿貪多

我有一位朋友用近200萬元的資金買了60只左右的股票,望著她那張整日忙碌得紅豔豔的臉,我從心裡為她著急。因為她的持股太多太分散了。我認為,持股太多首先表明投資者在投資前,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諸如必要的學習、交流和研判;其次,在初次投資遭受損失後,沒有選擇正確規避風險的措施,誤認為“大就是金,金就是好,好就是穩”,而不是縮回拳頭,集中資金,集中精力,專注少數個股。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切不可作繭自縛,事倍功半。

散戶虧錢的五大原因

第一是盲目:有的是對整個股票買賣操作幾乎一無所知,基本面、技術面、政策面就更別說,買賣股票一般是熟人介紹、朋友推薦,或者是電視、報紙、雜誌、網路等地方的介紹。有的是看什麼漲得好就買什麼,這個顯然不行。

第二是不及時止損離場:持續兩年多時間的牛市格局從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大眾思維,尤其是到了去年國慶後,很多朋友都按照習慣性的牛市觀點看問題,覺得股票被套都很正常,往往等待不久就自然漲上去了。而忽略了大調整的開始,使自己的股票一步步套進深淵。

第三是頻繁操作,主觀上造成交易風險增加:不少投資者都習慣于頻繁操作,什麼漲就追什麼,什麼跌就拋什麼,於是資金不斷縮水,即使偶爾捕捉對了好股,但是,由於心態不穩最後過早出局又去買了另外的股票被套。回顧一年下來,幾乎沒獲得什麼收益,相反本金都損失不少。

第四是買股雜亂無章,很多交易都是頭腦發熱就做了決定:不少投資者買的股票普遍較分散,殊不知自己給自己增加了投資風險。另外,很多人買股操作的決定時間不會超過20小時,有的甚至是頭腦一發熱就完成了。僥倖買中了,不總結成功的原因;如果買錯了,也不檢討自己的冒失風格,相反只怪莊家缺德,政策打擊等這些他方因素。

第五是“有錢必賺”心理:一年中總是不停交易,資金一天都不能夠休息,帳戶總在滿倉中,不管什麼時候,有錢就賺,有錢就買,不願意放過任何波段,結果終於被套,就變得老實了。

筆者公眾平臺:股市明燈(gp60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