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被稱為“唐代第一美人”, 歷史書上你曾見過!

在日本學者吉田圭一郎眼中,她是唐代第一美人;郭沫若稱她為“東方維納斯”;賈平凹親切稱她為“六妹”,贊她是“千古第一美人”。

▲端杯仕女

▲《宮女圖》

這幅是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畫,位於乾陵東南。在前墓室南側的牆壁上,描繪了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豐盈,婀娜多姿。她們手中拿著各種宮廷用具神態各異,

有的似乎在悄聲細語,有的似乎在點頭贊許,仿佛正在去侍奉主人的路上。九位美人中,一位捧杯女子最受歡迎。

這捧杯女子究竟如何“傾國傾城”呢?

有人說,她神態自若,最是那曼妙的婀娜身姿,一低頭一彎腰的嬌柔,讓人有種瞬間驚豔的詫異。專家說,伴隨著絲路的繁盛,西方女性美的“三屈式”造型(也就是S型造型方式)進入大唐,逐漸被中原畫師所吸納和融合,

最終完美運用在了這位端杯女子的身上。

在欣賞這幅《宮女圖》時,人們不禁會注意到,包括端杯女子在內的美人們幾乎個個酥☆禁☆胸半露,比現代女子的著裝還時髦幾分。唐代的著裝果真如此性☆禁☆感?

許多人對於中國古代服飾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成不變的臉譜式概念,簡單地認為唐代以肥為美、宋代清雅纖細。但其實古時流行變化的速度並不輸今日,

甚至三五年便會有所改變。

唐朝初期,女性的服飾還是承襲了舊朝傳統,整體上是保守,除了領口、裙腰較高以外,出行乘馬時,也須頭戴一種障面蔽塵之巾“冪離”,將全身上下擋得嚴嚴實實。高宗時,女子還要“施裙到頸”。

直至西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中國女性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出現了許多有別于傳統款式的服裝,尤其是在傳統裙襦裝的基礎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裝,不但將脖頸徹底暴露,

而且連胸部也處於半掩半露的狀態。

人們對於女性形體的審美也由以清瘦為美最終變為以豐腴為美。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

從如今出土的眾多唐墓壁畫、線刻畫和陶俑中,我們都能看出唐朝女子服飾經歷了由簡約到奢華,由清秀到豐腴,由拘謹到開放的過程。永泰公主墓壁畫上“粉胸半掩疑晴雪”的九位美人大概是武后時期宮廷最流行的著裝吧。

從“冪離”到“雪胸”,

唐代的“事業線”大概成為唐朝國力的最直觀反映。

章懷太子墓中的壁畫裡出現了這樣一位女子,她身形曼妙,肩上批搭了一件紅色的沙羅,沙羅的一段搭於手臂,與女子的長裙完美融合。

▲《提罐仕女圖》

這種鮮豔的大紅色,最流行的一種服裝款式大概就是石榴裙了。

石榴原產巴爾幹半島至伊朗及鄰近地區,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因被賦予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同時,石榴裙裝上衣短小,裙長曳地,由於裙擺的貼身程度和垂墜感加強,身形曲線則被勾勒得更加修長優美,受到唐朝女人的追捧。

欣賞唐墓壁畫上的女人們,無法不為她們時尚的穿搭側目。她們的服飾,款式繁多,色彩斑斕,呈現出了宮廷女子推崇的配色流行,這些壁畫中的女人們,對於顏色的選擇和搭配,顯示出唐代追求時尚的時代個性。

隨著絲綢之路的繁盛,宮廷內的女人最先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也成為推動唐朝社會時尚的主要人群。這其中,就包括著胡服、穿男裝。

▲《觀鳥捕蟬圖》

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中有三位宮女,其中一位頭梳高髻靜立遐思,在她旁邊的這位宮女將右手舉起撫摸金釵,仰首望著天空飛翔的鳥兒,而中間這位正全神貫注的補丁樹幹上的一隻小蟬,她的穿著與眾不同,是一個著男裝的仕女。

永泰公主墓《宮女圖》裡,除了幾名“低胸裝”美人吸睛,我們也能看到位於後側的兩名女子身穿男裝及胡服。

可見,這在當時的確是一種流行風尚。

▲《客使圖》(又稱迎賓圖)

唐朝為什麼流行女著男裝,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太平公主引發的這股時尚潮流。

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唐朝社會開放,女性自我意識強,加上女性參與社會活動較多,為了體現曲線美和方便抛頭露面,男裝便自然而然地引起女性的關注,也展示了唐代女性的自由、灑脫。

▲《打馬球圖》(局部)

乾陵陪葬墓中的精品壁畫讓我們在遙望大唐時多了幾分實物佐證,倘若有朝一日乾陵地宮得以重見天日,是不會有更多的壁畫發現,那將是後話了。

乾陵的唐墓壁畫實際上是指乾陵陪葬墓的壁畫。其中,永泰公主墓的《宮女圖》,懿德太子墓的《闕樓儀仗圖》,章懷太子墓的《打馬球圖》《客使圖》《狩豬出行圖》,均為國寶級的藝術珍品。目前這些壁畫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如果您也喜歡這些服飾文化,可以前去欣賞。

石榴原產巴爾幹半島至伊朗及鄰近地區,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因被賦予了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同時,石榴裙裝上衣短小,裙長曳地,由於裙擺的貼身程度和垂墜感加強,身形曲線則被勾勒得更加修長優美,受到唐朝女人的追捧。

欣賞唐墓壁畫上的女人們,無法不為她們時尚的穿搭側目。她們的服飾,款式繁多,色彩斑斕,呈現出了宮廷女子推崇的配色流行,這些壁畫中的女人們,對於顏色的選擇和搭配,顯示出唐代追求時尚的時代個性。

隨著絲綢之路的繁盛,宮廷內的女人最先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也成為推動唐朝社會時尚的主要人群。這其中,就包括著胡服、穿男裝。

▲《觀鳥捕蟬圖》

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中有三位宮女,其中一位頭梳高髻靜立遐思,在她旁邊的這位宮女將右手舉起撫摸金釵,仰首望著天空飛翔的鳥兒,而中間這位正全神貫注的補丁樹幹上的一隻小蟬,她的穿著與眾不同,是一個著男裝的仕女。

永泰公主墓《宮女圖》裡,除了幾名“低胸裝”美人吸睛,我們也能看到位於後側的兩名女子身穿男裝及胡服。

可見,這在當時的確是一種流行風尚。

▲《客使圖》(又稱迎賓圖)

唐朝為什麼流行女著男裝,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太平公主引發的這股時尚潮流。

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唐朝社會開放,女性自我意識強,加上女性參與社會活動較多,為了體現曲線美和方便抛頭露面,男裝便自然而然地引起女性的關注,也展示了唐代女性的自由、灑脫。

▲《打馬球圖》(局部)

乾陵陪葬墓中的精品壁畫讓我們在遙望大唐時多了幾分實物佐證,倘若有朝一日乾陵地宮得以重見天日,是不會有更多的壁畫發現,那將是後話了。

乾陵的唐墓壁畫實際上是指乾陵陪葬墓的壁畫。其中,永泰公主墓的《宮女圖》,懿德太子墓的《闕樓儀仗圖》,章懷太子墓的《打馬球圖》《客使圖》《狩豬出行圖》,均為國寶級的藝術珍品。目前這些壁畫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如果您也喜歡這些服飾文化,可以前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