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清朝電視劇誤導的惡習,口稱“奴才”,下跪行禮!

由於清朝歷史距離我們較近,文獻保存完好。所以導致現在清宮戲大行其道,無論是早些年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還珠格格》,還是近來的《甄嬛傳》。風靡了一代又一代。

不過正是由於這些清宮戲的誤導,

讓所有人都以為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十幾個朝代都和清朝一個樣。將清朝的風俗習慣驢唇不對馬嘴的按到了所有朝代上。

就好像這個唐朝電視劇《至尊紅顏》裡的太監居然自稱“奴才”!

“奴才”這個詞,初看指的是下賤的人或者奴僕一類,

是一種貶義詞。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詞在清朝的地位有多高!

清朝制度上規定,給皇帝行禮時只有“滿人”才能自稱“奴才”,而“漢人”只能稱“臣”。也就是說漢人是沒有資格給清朝皇帝做“奴才”的。

而漢人想要稱“奴才”,除非你給皇帝做了“包衣”,也就是家奴,

所以經常聽到別人說“包衣奴才”!這樣在清朝皇帝看來,你既然是我的家奴了,就是自家人了。

可見在當時看來,“奴才”一詞是比“臣”這個詞高貴的多了。而現在很多導演水準太低,所以就不管什麼朝代的人對皇帝都自稱奴才了。

比如明朝時期,即使是宦官也不會自稱奴才,而是自稱“內臣”,如果你做到了東廠提督,司禮監太監之類的,就可以自稱“廠臣”。

另一個就是下跪了,這是清朝以來對中國人造成的最大一個惡習。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這是清朝為了統治漢人思想,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這就是一個錯誤

很多人以為,歷朝歷代都要下跪行禮,卻不知實際是始於清朝。

在秦漢時期,人們行禮大多為“作揖”,又叫揖禮。這是始于周朝的禮儀,又分為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唯有率領大臣祭祀上蒼或者祖宗時才會下跪,或者犯了重大的罪狀,

大臣為了請求天子的寬恕下跪。並不會如清朝電視劇一般,動不動就下跪。

據明記載,洪武四年,由於百姓剛剛經歷了元朝的統治,對於朝廷的畏懼。百姓對官員或者軍官上下級之間的行禮依照的還是元朝的跪拜禮。所以朱元璋下招禮部,規範禮儀,官民之間為揖拜禮。

也就是說即使百姓看到明朝的官員是不需要跪拜,只要拱手作揖就好。當然,府衙之內,百姓還是需要跪拜的。這就看出元朝和清朝一樣,蒙古人和滿族人是沒有區別的,同樣是作為征服者。

清軍入關後,不僅僅要統治漢族人的身體,還需要統治漢族人的思想,為了毀滅漢人的精神。提出了剃髮易服的號令,還讓漢人無時無刻都行跪拜禮。

光清朝的跪拜禮儀,就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其中面對皇帝皇后都必須要三跪九叩首!

隋唐時期,君臣之間雖然也講究君威,但也是君臣同坐,臣子向皇帝做長揖。而明朝,只有在祭天典禮,拜天時才用“三跪九叩”的禮儀,即使是祭拜祖先也不能用三跪九叩!

““””

在此借用偉人的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讓我們上跪天,下跪地,跪父母之外再也不向任何人下跪!

官民之間為揖拜禮。

也就是說即使百姓看到明朝的官員是不需要跪拜,只要拱手作揖就好。當然,府衙之內,百姓還是需要跪拜的。這就看出元朝和清朝一樣,蒙古人和滿族人是沒有區別的,同樣是作為征服者。

清軍入關後,不僅僅要統治漢族人的身體,還需要統治漢族人的思想,為了毀滅漢人的精神。提出了剃髮易服的號令,還讓漢人無時無刻都行跪拜禮。

光清朝的跪拜禮儀,就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其中面對皇帝皇后都必須要三跪九叩首!

隋唐時期,君臣之間雖然也講究君威,但也是君臣同坐,臣子向皇帝做長揖。而明朝,只有在祭天典禮,拜天時才用“三跪九叩”的禮儀,即使是祭拜祖先也不能用三跪九叩!

““””

在此借用偉人的一句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讓我們上跪天,下跪地,跪父母之外再也不向任何人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