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白的詩不可學,那麼蘇東坡的書法又是否可學呢?

總第950期;歡迎關注。

葉嘉瑩在《說杜甫詩》的序言中說:“李白是難學的,你如果沒有李白的天才和理想,就只能學到他那狂放、破壞的缺點,而不能達到他真正的才華和理想的高度。

...李白破壞了規範,可他完成了比本來的規範更寶貴的東西。”那麼,蘇東坡的書法可學還是不可學呢?——“書法入門”編者按

蘇東坡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書法也獨具一格。其散文成就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清新豪健,

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他寫的《寒食詩帖》就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定位是否合適,就蘇東坡《寒食詩》帖的藝術水準,無疑是肯定的。那麼既然蘇東坡行書有如此高的水準,那為什麼筆者又說蘇東坡書法不宜學?

▲《黃州寒食詩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一、蘇軾的書法與他的文學成就密不可分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他的詞,豪放廣闊,氣勢磅礴;他的散文,天下頌揚,膾炙人口;他的書畫,人文氣韻,意高境遠,他除了上述成就,在哲學、音樂、茶道、烹飪、養生、園林藝術等方面均有獨到的造詣。

蘇東坡書法成就,其實就是他精深的文學修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是其獨特的審美意識的自然流露。割裂蘇東坡書法與文學的淵源血脈,就很難探得這位偉大書法家的書法藝術的真諦。

黃庭堅認為蘇東坡書法:“學問文章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莫能及耳。”這就是所謂書法的“文氣”“書卷氣”。這種格調高雅的作品氣息,一般人無論如何是不能達到的。

▲《李白仙詩卷》 蠟箋 34.5×106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二、蘇東坡的書法與他的哲學、繪畫、音樂造詣相映成“趣”

蘇東坡曾對唐代王維詩畫藝術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實際上也是他自身藝術修養的集中體現。他的書法,他的詞章,他的性格,他的為人,構成一個豪放、含蓄、豁達的整體,使他的書法與他的哲學、繪畫、音樂造詣相映成趣,造就了一代凡人不可提及的大家。

▲蘇軾《治平帖》卷,宋,蘇軾書,紙本,行書,縱29.2cm,橫4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無論是詩詞,還是書畫,都是立足于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開拓,靠自己近乎無人能匹的思維理念、學識、見解,彙集總結加工,所表達出來的作品至高無上,極具個性,無法單純表面複製,不具備他那樣的全才學識,也就無法寫出真正的蘇軾書法,即使有人習蘇帖已經很是不錯,也只能是表像入門,其實根本沒有領會其書法的真正所在。

三、蘇東坡的個人經歷及當時社會背景對他的書法藝術影響

蘇東坡所處的社會時代,是北宋時期最為複雜的政治鬥爭時期,由於他既反對王安石變法,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的做法,因而他受到新舊兩黨夾擊,一生坎坷不平。在他人生最為低谷的時期,他保持堅貞氣節與獨立人格,絕不隨波逐流,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被貶反而成了他創作詩詞書畫的最佳時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出於此時,他的逆境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精神,激勵後人,他用自己全部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學修養和書畫藝術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典範和藝術典範,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與高尚的人文精神。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綜上所述,蘇東坡以其特有的綜合修養,創作出自己極具個性的書法作品,對於我們後學晚輩除了崇尚蘇軾的偉大成就,學習借鑒蘇軾的書法特點及精神影響外,如若臨摹蘇體,亦步亦趨,只是簡單的形似追習,恐難入妙道,更難學有所就。所以蘇軾的書法只能借鑒、欣賞、感悟,不宜學習臨摹。

其實根本沒有領會其書法的真正所在。

三、蘇東坡的個人經歷及當時社會背景對他的書法藝術影響

蘇東坡所處的社會時代,是北宋時期最為複雜的政治鬥爭時期,由於他既反對王安石變法,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的做法,因而他受到新舊兩黨夾擊,一生坎坷不平。在他人生最為低谷的時期,他保持堅貞氣節與獨立人格,絕不隨波逐流,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被貶反而成了他創作詩詞書畫的最佳時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出於此時,他的逆境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精神,激勵後人,他用自己全部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學修養和書畫藝術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典範和藝術典範,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與高尚的人文精神。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綜上所述,蘇東坡以其特有的綜合修養,創作出自己極具個性的書法作品,對於我們後學晚輩除了崇尚蘇軾的偉大成就,學習借鑒蘇軾的書法特點及精神影響外,如若臨摹蘇體,亦步亦趨,只是簡單的形似追習,恐難入妙道,更難學有所就。所以蘇軾的書法只能借鑒、欣賞、感悟,不宜學習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