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帖木兒遠征明朝,為何奧斯曼帝國關心明朝情況?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1402年,帖木兒發動安卡拉戰役,大敗西面的奧斯曼帝國,

也就是在此戰之後,帖木兒認為西面已無後顧之憂,這才開始準備東征明朝。帖木兒一直以成吉思汗的繼承人自居,他認為只有征服蒙古和明朝,他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全蒙古的大汗。這就是為什麼帖木兒放棄消滅奧斯曼帝國的原因了。寫到這,奧斯曼帝國真應該感謝明朝,否則根本不可能崛起,更沒有今天的土耳其。

兩大帝國均處於鼎盛時期,此次交戰還未開始就已引起第三國關注,被帖木兒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奧斯曼帝國,也立刻開始瞭解明朝的情況,大體得到的資訊是明朝的軍隊動員能力在110萬,而且城市眾多,有完善的城牆防禦體系保護,不易強攻。而明朝這邊早已經探知帖木兒的大軍到來,史書記載:“朝廷聞帖木兒假道別失八裡率兵東,

敕甘肅總兵官宋晟儆備。”其後,明成祖朱棣為甘肅和寧夏的軍隊補充了火藥兵器,並在寧夏新任命了兩名指揮官駐守延安。

當時,帖木兒的前鋒部隊,由他的孫子哈裡·蘇丹率領,已經在西元1405年新年翻越天山,

1月6日推進至伊犁,隨後急行軍攻佔了吉木薩爾,此時離明朝的哈密衛僅剩400公里。也就在此時,前鋒部隊接到消息,帖木兒病逝,大軍隨即撤退。兩大帝國的交鋒就這樣擦肩而過。如果帖木兒沒有病逝,一旦兩國打成持久戰,那依據朱棣的性格肯定會御駕親征,這才是軍事史上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