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學階段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珍藏版)

孩子結束了無憂無慮的幼稚園生活,即將升入小學。除了要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還將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認知能力也將發生質變。

作為父母,若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小學這至關重要的、對孩子一生都有深遠影響的六年,

就必須瞭解他們處在這個階段的獨特的心理特徵,從而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成才。

以下資料是整近代知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6~12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的實踐研究,得出的父母如何與不同階段的孩子溝通的重點。

小學一年級時:

認知特徵

此時孩子初步有了一定的形象及邏輯思維能力,對圖像方面的認知有著比較強烈的興趣。

心理特徵

對小學生活有著一定的新鮮感,處於緩慢的適應階段;

好奇心重、模仿、好動,在課堂上不容易做到專心致志的認真聽課;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依賴並信任老師。

溝通重點

平時交流時,

多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不適應,同時要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針對性的做以疏導;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和老師也多多溝通,讓孩子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

對於這個階段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奇心不要壓制,注意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望。

小學二~四年級

認知特徵

考慮事情有一定的條理性,邏輯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心理特徵

這階段是孩子自信形成的關鍵時期。

溝通重點

這個階段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為將來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時應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對於孩子沒有自製力等問題,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過分批評,要用激勵的方式側面進行教育引導。

小學五~六年級

認知特徵

此時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

同時自我意識、判斷是非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心理特徵

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孩子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觀;

但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是非觀還停留下比較表層、淺薄的階段;

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緒不夠穩定。

溝通重點

在這個階段,家長們要格外注意啦!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引導孩子正確客觀的思考、明辨是非;

正確引導孩子對異性的好奇心,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還需要讓他保持健康的心理發展;

小學畢業在即,家長要逐步為孩子升入初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多瞭解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環境及招生動態等資訊。

以上便是關於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普遍特徵及應對方法。作為家長,要在孩子學習生涯的啟蒙黃金期,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愛好進行分析,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作為家長,要在孩子學習生涯的啟蒙黃金期,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愛好進行分析,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