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4年前斷足“長”出來,菏澤這個老人幸福指數爆表啦!

14年前,曹繼軒被鋸斷的左腳重新“長”了回去

14年後,菏澤博愛醫院院長鐘國棟屋裡後牆上貼著三張外甥女的“三好學生”獎狀,桌子上擺放著全家福,堂屋隔板上懸掛著最年幼的六年級孫子寫的兩幅對聯,看著這些美好的事物,菏澤市鄆城縣黃安鎮孫馬莊行政村張莊村74歲的曹繼軒老人和老伴張秀花笑得眼睛眉毛都擠在一起,

幸福之情溢於言表。11月23日,大眾網記者跟隨菏澤博愛醫院院長鐘國棟,帶著慰問品來到曹繼軒老人家中看望這位14年前的患者,老兩口拉著鐘國棟有說不完的話,介紹起近些年的生活變化滔滔不絕。

子孫滿堂,“個個都出息了”

11月23日,大眾網記者跟隨鐘國棟來到張莊村,遠遠的看到曹繼軒老人正在推著自行車準備出門,穩健的步伐絲毫看不出這是曾經一隻腳“骨肉分離”的傷者。

隨即,鐘國棟下車走向前去,看到鐘國棟,曹繼軒老人十分驚喜,“哎呀,鐘院長,你咋來了……”說著加快腳步,迎了上去,握著鐘國棟的雙手將其請到家中。

“現在生活怎麼樣?”鐘國棟拉著曹繼軒老人的雙手親切地問,曹繼軒老人和老伴張秀花你一句我一句,爭著搶著向鐘國棟介紹生活現狀。從2003年到現在,曹繼軒老兩口不懈努力,將孩子供成了棟樑之才,

“孩子不讓我倆幹活了,現在幸福得很,8個孫子中,有4個大學畢業了,並且兩個孫子和孫媳婦都在政府部門上班,還有兩個正在上大四……”介紹起家裡的情況,曹繼軒老兩口滔滔不絕。

“個個都出息了……”老兩口臉上幸福的笑容和自豪感也感染了鐘國棟。

斷足“長”回去,時刻不忘醫院恩情

現在的幸福生活對於曹繼軒來說可謂來之不易,在2003年,一隻腳被鋸斷的驚心一幕,至今讓老兩口歷歷在目。

在2003年農曆十一月初八下午5時,在村上板廠電鋸旁幹活,拿取東西時,曹繼軒身體失去平衡,一隻腳滑向高速運轉的電鋸,瞬間,這只腳被從腳脖處齊刷刷地鋸掉了。“那時候一點希望都沒了,以為後半輩子就全靠拐杖了。”曹繼軒回憶說。

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用塑膠袋拎著“斷足”,來到了菏澤博愛醫院,在經過該醫院10個小時的手術後,曹大爺的斷足重新接上,一家人欣喜若狂。

但治療費用又成了擺在一家人面前的難題。

當時,曹大爺老兩口的4個孫子正在上大學,家庭經濟壓力巨大,孫子們甚至想要拿出學費給老人治病,得知曹繼軒家庭情況後,博愛醫院院長鐘國棟堅決不同意孩子輟學,便為曹繼軒減免了近四千元的醫療費用。“那可是14年前,四千塊錢可了不得。”說著,曹繼軒老人雙眼開始泛紅。

手術後的108天,在鐘國棟的鼓勵下,曹繼軒一步兩步到十步,從開始需要人攙扶到能獨立行走,曹大爺像重獲新生一樣激動振奮。“沒過多久我就下地幹活了,就用這個腳踩著鐵鍁拋樹坑,一點事兒沒有。”曹繼軒老人對大眾網記者說。

“斷足”接好了,老兩口便對博愛醫院念念不忘,數次帶著禮品來到醫院看望鐘國棟。從家裡,走到村旁的省道上坐車到菏澤汽車總站,然後還要倒車到博愛醫院。老兩口為表達謝意,多次奔波40多公里。老兩口心存感恩,念念不忘,也讓鐘國棟深感壓力,為了不再麻煩老人,鐘國棟一次為老人買好車票,送到車上才放心,後來乾脆將老人直接送到家門口,並再三叮囑,不用再來回跑。

在鐘國棟要離開之際,老兩口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五糧液,要送給鐘國棟父親,兩者來回推讓數次,張秀花老人顯得有點生氣:“院長,你不讓我們去看你,這壇酒已經為你準備了三四年。如果你不收下,我們就真生氣了。”說著,張秀花老人雙眼又紅了起來。如此這般,鐘國棟伸出雙手,接過了老兩口為自己頒發的這份沉甸甸的“獎狀”。

 尊重病人才是救死扶傷之道

“十幾年前的醫術就能把斷腳接上,而且在僅用108天的時候就能下床走路,可見博愛醫院的醫術有多精湛。”曹繼軒老人豎著大拇指對大眾網記者說。曹繼軒老人所在的黃安鎮是一個木材加工的大鎮,不慎鋸斷手足的事件時常發生,他便自發擔任起了博愛醫院的“民間代言人”。

曹繼軒的一名鄰居在幹農活時,不小心被一輛農機車撞到,一年後恢復不全面,導致雙腿變形,不能活動。曹繼軒老人得知後,連忙讓其去博愛醫院,在眾人的期許中,該鄰居如願的治療成功,當鐘國棟提出去拜訪該鄰居時,曹繼軒老人說,這名鄰居一大早就和家人一塊拉木板去了。

讓曹繼軒老人最感動的,還有博愛醫院的醫德醫風,“救死扶傷,救的不但是病情,更是為患者建立起生存希望。”鐘國棟對大眾網記者說,他認為,如果救治病人是因為憐憫心,那病人就會與醫生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醫生用心去尊重病人,治療中推心置腹地去進行心理上的鼓勵,那麼醫患關係“何愁不善那”?

醫療技術救傷,傾力服務扶心,菏澤博愛醫院不斷“向上生長”的醫療技術,和“向善前行”的辦醫理念,慢慢地改善著醫患關係,影響著每一名來院就診的患者和其家庭,在潛移默化中,菏澤博愛醫院帶來的積極的社會效應逐漸顯現……

從開始需要人攙扶到能獨立行走,曹大爺像重獲新生一樣激動振奮。“沒過多久我就下地幹活了,就用這個腳踩著鐵鍁拋樹坑,一點事兒沒有。”曹繼軒老人對大眾網記者說。

“斷足”接好了,老兩口便對博愛醫院念念不忘,數次帶著禮品來到醫院看望鐘國棟。從家裡,走到村旁的省道上坐車到菏澤汽車總站,然後還要倒車到博愛醫院。老兩口為表達謝意,多次奔波40多公里。老兩口心存感恩,念念不忘,也讓鐘國棟深感壓力,為了不再麻煩老人,鐘國棟一次為老人買好車票,送到車上才放心,後來乾脆將老人直接送到家門口,並再三叮囑,不用再來回跑。

在鐘國棟要離開之際,老兩口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五糧液,要送給鐘國棟父親,兩者來回推讓數次,張秀花老人顯得有點生氣:“院長,你不讓我們去看你,這壇酒已經為你準備了三四年。如果你不收下,我們就真生氣了。”說著,張秀花老人雙眼又紅了起來。如此這般,鐘國棟伸出雙手,接過了老兩口為自己頒發的這份沉甸甸的“獎狀”。

 尊重病人才是救死扶傷之道

“十幾年前的醫術就能把斷腳接上,而且在僅用108天的時候就能下床走路,可見博愛醫院的醫術有多精湛。”曹繼軒老人豎著大拇指對大眾網記者說。曹繼軒老人所在的黃安鎮是一個木材加工的大鎮,不慎鋸斷手足的事件時常發生,他便自發擔任起了博愛醫院的“民間代言人”。

曹繼軒的一名鄰居在幹農活時,不小心被一輛農機車撞到,一年後恢復不全面,導致雙腿變形,不能活動。曹繼軒老人得知後,連忙讓其去博愛醫院,在眾人的期許中,該鄰居如願的治療成功,當鐘國棟提出去拜訪該鄰居時,曹繼軒老人說,這名鄰居一大早就和家人一塊拉木板去了。

讓曹繼軒老人最感動的,還有博愛醫院的醫德醫風,“救死扶傷,救的不但是病情,更是為患者建立起生存希望。”鐘國棟對大眾網記者說,他認為,如果救治病人是因為憐憫心,那病人就會與醫生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醫生用心去尊重病人,治療中推心置腹地去進行心理上的鼓勵,那麼醫患關係“何愁不善那”?

醫療技術救傷,傾力服務扶心,菏澤博愛醫院不斷“向上生長”的醫療技術,和“向善前行”的辦醫理念,慢慢地改善著醫患關係,影響著每一名來院就診的患者和其家庭,在潛移默化中,菏澤博愛醫院帶來的積極的社會效應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