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器人通過國家醫考 醫療界“阿爾法狗”真的來了!

456分!11月6日晚,2017年度國家執業醫師資格綜合筆試的合格線一公佈,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的小夥伴們一片歡騰——由科大訊飛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智醫助理”以超出分數線(360分)96分的優異成績,

成為我國甚至是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評測的機器人。

“這是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國衛生醫療健康事業的里程碑。”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鹿曉亮說,醫療行業環節多、問題複雜。

機器人能通過醫考,標誌我國人工智慧已具備全球領先的“語言理解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聯想與推理的能力”,即有能力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醫學知識體系,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學習和運用醫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慧的應用正在影響、改變著傳統的醫療模式:人們甚至“傻傻分不清楚”打電話問診的是人類醫生還是機器人“醫生”,提供診療意見的是人類專家還是“輔助診療系統”。

醫療界的“阿爾法狗”,真的來了!

01

醫學“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每年有幾十萬名醫學生報考,考試內容涵蓋十幾本教材、數百份真題,更要命的是所有內容“沒有重點,全部是重點”。醫學院畢業生需要5年甚至更久的專業學習,但是還有人考了多次都未能通過,這就是通過率不足三成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訊飛“智醫助理”再次證明了人工智慧輕鬆“碾壓”人類“學渣”——456分的成績在全國53萬考生中處於優秀水準。

2017年8月26日、27日“2017年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期間,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專門給“智醫助理”設置了測試場地。當天,“智醫助理”參加的是臨床類別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測試。考場內斷網、無信號,考試過程全程錄影,在北京市國信公證處和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監考員見證下,四場考試中訊飛“智醫助理”平均每場的用時不到20分鐘就答完了試卷。

能像人一樣學習,正是人工智慧的神奇之處。此前由科大訊飛牽頭的863國家高考答題機器人項目,人工智慧機器人AI-Maths在三個月內學習了500套高考真題,在2017年高考數學考試測試中,分別花了22分鐘和10分鐘就答完北京文科卷和全國Ⅱ卷,成績為105分和100分,引起人們驚歎。

但是醫學學習要難得多。

“高考主要是靠記憶、運算,以及一些邏輯推理。但是醫學知識不僅更加深奧廣博,

而且臨床需要靠很多經驗去做複雜的分析判斷,有的甚至是醫生的直覺。”訊飛相關研發人員介紹,為了讓“智醫助理”短期內達到醫學院畢業生的水準,他們利用“多語義深度學習”演算法,從人民衛生出版社五年制醫學本科的全部教材、臨床指南、經典病例等資料中獲得醫學概念的知識表示和關係表示,讓機器擁有了龐大的醫學知識庫,而且運用包括“關鍵點語義推理”“上下文語義推理”“證據鏈語義推理”在內的多尺度融合推理演算法,讓機器具備了段落、篇章的多層次推理能力。

“考試成績證明,訊飛‘智醫助理’機器人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醫學知識體系,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學習和運用醫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驗證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各項核心技術的領先水準。”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鹿曉亮說。

02

醫療領域“人機大戰”接連上演

其實,這已經不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第一次“大顯神通”。

8月19日,在湖南衡陽南華大學舉辦的第20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診斷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一款被稱為“大超人”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醫生”驚豔“亮相”:100份病歷的導入和批量診斷總共只需要4.8秒,單個病例僅需0.05秒,“大超人”利用“臨床大資料+超級計算+人工智慧技術”,通過IPAD和病人交互,根據症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後,系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一線臨床醫生要做的只是對結論予以確認,最終人工智慧和醫生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98%。

該項目研發負責人之一、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介紹說,“大超人”這樣的人工智慧“醫生”專業術語叫作“臨床診斷輔助決策系統”。考慮到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全科醫生缺乏,培養週期長且難留住人才,病人滿意度低,誤診率高,因此“大超人”被設計為一位全科醫生。目前它基於的病例資料達到千萬份,已經針對肺結核、抑鬱症等誤診率較高的30多種疾病建立了模型,所有運算都在“天河”超算系統上進行。根據在三甲醫院的測試,人工智慧診療準確率比傳統診療提高了20%。

更早之前,IBM的人工智慧機器人Watson for Oncology已經在腫瘤診斷方面做出了不俗成績。2017年5月,針對一名腸癌患者,短短幾秒內,IBM Watson便基於超過300種以上高等級醫學期刊文獻、250本以上醫療書籍、1500萬頁論文資料研究和MSKCC臨床最佳實踐推薦治療方案,其推薦方案與協和醫院專家基本一致。目前,Watson已經在國內十餘家三甲醫院落地。

研究機構分析,醫療應用領域是人工智慧的金字塔尖,IBM、穀歌、微軟、百度等巨頭都在“搶灘”。除了上述輔助診療領域,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的細分領域還有醫學影像、藥物挖掘、健康管理等方面,每個領域都雲集了雄厚資本和尖端科技,創業公司層出不窮。

03

機器人“醫生”已在為您服務

“您好,這裡是蜀山區五裡墩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我是您的家庭醫生的語音助手,致電您進行健康隨訪。”

“這個醫生的聲音怪怪的。”72歲的合肥市民王桂英剛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電話時,並沒有意識到電話那頭是機器人。

目前訊飛智慧語音隨訪系統已經在合肥3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每天隨訪數千人次,居民可以獲得電話隨訪,還可以與語音助手對話預約體檢時間,甚至諮詢相關健康問題。

記者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看到,“導診護士”機器人“曉醫”已經在這工作了十個多月,它的身邊常常圍滿了前來問詢的患者。醫院所有科室的位置、門診大樓地圖、219種常見病症對應的科室資訊、51個常見的問詢知識等資訊,“曉醫”都已做到“爛熟於心”,此外,它還越來越熟悉方言,回答問題也越來越嫺熟。

已經“上崗”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在給就醫帶來全新體驗。

憑藉其演算法上和語音技術上的優勢,科大訊飛首先研發了智慧語音病歷系統,讓醫生無須手寫病例,隨後又開發了人機交互體驗極佳的智慧導診機器人。2017年8月7日,科大訊飛研發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以92.3%的平均召回率打破國際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記錄,此後更以94.1%的成績雄踞榜首,實現了媲美三甲醫院影像科專業醫師的準確度。目前,影像輔助診療系統已經在安徽省立醫院投入臨床應用。

雖然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但是人工智慧“學醫”的經歷並不比人類輕鬆。開發者們發現,不同疾病的症狀類似、病人的主訴也很像,但是病情和病因卻千差萬別,因此人工智慧的深層學習能力、推理演繹能力和綜合判決能力仍有待大幅提升,這些艱苦而複雜的工作依舊在探索中。

“通過執業醫師考試,意味著‘智醫助理’具備了全科醫生所需知識,但是要真正把這個技術產品化,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鹿曉亮說,醫學生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後,還需要規培、專培,才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智醫助理”目前也還是個“寶寶”,需要更多臨床學習,但是人工智慧成為醫生的好助手、病人的好夥伴,這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關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讓機器具備了段落、篇章的多層次推理能力。

“考試成績證明,訊飛‘智醫助理’機器人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醫學知識體系,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學習和運用醫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驗證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各項核心技術的領先水準。”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鹿曉亮說。

02

醫療領域“人機大戰”接連上演

其實,這已經不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第一次“大顯神通”。

8月19日,在湖南衡陽南華大學舉辦的第20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診斷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一款被稱為“大超人”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醫生”驚豔“亮相”:100份病歷的導入和批量診斷總共只需要4.8秒,單個病例僅需0.05秒,“大超人”利用“臨床大資料+超級計算+人工智慧技術”,通過IPAD和病人交互,根據症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後,系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一線臨床醫生要做的只是對結論予以確認,最終人工智慧和醫生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98%。

該項目研發負責人之一、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介紹說,“大超人”這樣的人工智慧“醫生”專業術語叫作“臨床診斷輔助決策系統”。考慮到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全科醫生缺乏,培養週期長且難留住人才,病人滿意度低,誤診率高,因此“大超人”被設計為一位全科醫生。目前它基於的病例資料達到千萬份,已經針對肺結核、抑鬱症等誤診率較高的30多種疾病建立了模型,所有運算都在“天河”超算系統上進行。根據在三甲醫院的測試,人工智慧診療準確率比傳統診療提高了20%。

更早之前,IBM的人工智慧機器人Watson for Oncology已經在腫瘤診斷方面做出了不俗成績。2017年5月,針對一名腸癌患者,短短幾秒內,IBM Watson便基於超過300種以上高等級醫學期刊文獻、250本以上醫療書籍、1500萬頁論文資料研究和MSKCC臨床最佳實踐推薦治療方案,其推薦方案與協和醫院專家基本一致。目前,Watson已經在國內十餘家三甲醫院落地。

研究機構分析,醫療應用領域是人工智慧的金字塔尖,IBM、穀歌、微軟、百度等巨頭都在“搶灘”。除了上述輔助診療領域,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的細分領域還有醫學影像、藥物挖掘、健康管理等方面,每個領域都雲集了雄厚資本和尖端科技,創業公司層出不窮。

03

機器人“醫生”已在為您服務

“您好,這裡是蜀山區五裡墩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我是您的家庭醫生的語音助手,致電您進行健康隨訪。”

“這個醫生的聲音怪怪的。”72歲的合肥市民王桂英剛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電話時,並沒有意識到電話那頭是機器人。

目前訊飛智慧語音隨訪系統已經在合肥3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每天隨訪數千人次,居民可以獲得電話隨訪,還可以與語音助手對話預約體檢時間,甚至諮詢相關健康問題。

記者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看到,“導診護士”機器人“曉醫”已經在這工作了十個多月,它的身邊常常圍滿了前來問詢的患者。醫院所有科室的位置、門診大樓地圖、219種常見病症對應的科室資訊、51個常見的問詢知識等資訊,“曉醫”都已做到“爛熟於心”,此外,它還越來越熟悉方言,回答問題也越來越嫺熟。

已經“上崗”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在給就醫帶來全新體驗。

憑藉其演算法上和語音技術上的優勢,科大訊飛首先研發了智慧語音病歷系統,讓醫生無須手寫病例,隨後又開發了人機交互體驗極佳的智慧導診機器人。2017年8月7日,科大訊飛研發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以92.3%的平均召回率打破國際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記錄,此後更以94.1%的成績雄踞榜首,實現了媲美三甲醫院影像科專業醫師的準確度。目前,影像輔助診療系統已經在安徽省立醫院投入臨床應用。

雖然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但是人工智慧“學醫”的經歷並不比人類輕鬆。開發者們發現,不同疾病的症狀類似、病人的主訴也很像,但是病情和病因卻千差萬別,因此人工智慧的深層學習能力、推理演繹能力和綜合判決能力仍有待大幅提升,這些艱苦而複雜的工作依舊在探索中。

“通過執業醫師考試,意味著‘智醫助理’具備了全科醫生所需知識,但是要真正把這個技術產品化,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鹿曉亮說,醫學生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後,還需要規培、專培,才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智醫助理”目前也還是個“寶寶”,需要更多臨床學習,但是人工智慧成為醫生的好助手、病人的好夥伴,這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關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