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宣宗為何被稱為小太宗

唐宣宗原名為李怡,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也是唐朝歷史上唯一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皇帝。

他在歷史上雖有“中興聖主”之美譽,但幼年時並不起眼,宮中的人多認為其愚笨不堪,只有唐穆宗曾讚揚他為“吾家之英物”。多年來,他耳聞目睹宮廷內外的多次變故,一直謹言慎行,甚至在公共場合一直很少開口說話。

在唐武宗彌留之際,在神策軍中尉馬元贄為首的宦官們的支持下,他在柩前即位後,改名為李忱。此後,

宣宗為人處事與先前判若兩人,處理政務無不妥帖,人們方知他這些年一直在韜光隱晦。

鑒於前朝高官人數太濫的弊端,宣宗對高官的人數予以限制。而且,對於那些魚肉百姓、作威作福的貪官污吏,無論職位高低,背景如何,一經發現,宣宗則馬上予以嚴懲,從而扭轉了朝中的風氣。他經常召集大臣們談論政事,探討有關治國的經驗。

他記性極好,處理政事十分細緻。一次,度支使上報汙損的布帛,

在奏章中將“漬”誤寫成“清”,有個官員認為此事無關緊要就擅自在上面做了塗改後上報給宣宗,宣宗發現後以擅自竄改官文為由將其貶斥。

他在臨朝聽政的過程中,禮遇大臣,從未表現出倦容,在批閱大臣的奏章前都會洗手焚香。

宣宗酷愛讀書,曾專門設置一間偏殿作為讀書之處,有時一進去就是一夜。他在讀書之餘,經常召見翰林學士,與他們長談不倦。

宣宗以唐太宗為榜樣,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惠愛民物,時人稱其為“小太宗”。

jkys769(營養健康養身) ,聚焦世界歷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