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民間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年年都有一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此節日在我國已經延續了數千年,每年到這個節日很多遠在異鄉的遊子都會望月思鄉!傳說在這一天陰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一夜!可民間為什麼又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說呢?

第一,月亮是地球的圍星,本身並不能發光,而是反射太陽的光,月亮在任何位置總是一半被太陽照亮,一半處於黑夜一樣。

第二,月亮和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不同使得我們看到月亮被太陽照亮部分的大小不同,在陰曆的每個月中期,月亮、地球和太陽處於一條直線,地球在日月之間,所以看到的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多,而月初和月底,月亮、地球和太陽也是連成一條直線,但是月亮不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向著我們,所以我們看不見月亮反射太陽的光,

因而看不見月亮。

第三,因為農曆的每個小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而月相變化的週期是29.5天,這些非整數誤差只能通過增加閏月或者大小月來調整,誤差累積會導致實際月圓的日子並不是在陰曆十五,而可能是陰曆十六。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每當中秋佳節吃月餅賞月時,偏偏天公不作美,月亮不是最圓的,而且由於概率學方面的原因和曆法的設置,大概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情況下“十五的月亮十六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