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肖可霄探尋外灘經典IP酒店之外灘水舍

郭錫恩先生在回答“水舍設計方案裡,最自豪的設計項目有哪些?”這個問題時表示:我們嘗試通過對水舍空間的體驗來捕捉上海的味道。

(邁點專欄作者 肖可霄)外灘,懸掛上海的一顆超級心臟。

自1843 年上海開埠、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登陸蘇州河畔李家場的170多年來,它這麼撲通撲通,強力跳躍著。

外灘,屬於中國的一個超級IP舞臺,周恩來、魯迅、杜月笙、蔣介石、卓別林、葉澄衷、周璿、赫德、尼克森、馬克·呂布等中外IP人物,先後在此登場,為我們演繹了一個精彩絕倫的外灘。

我是個攝影愛好者,連續探賾拍攝外灘20年後,驚詫發現,原來,繁複浩渺如黃浦江一樣的上海近現代故事,

50%發生在外灘威嚴的銀行大樓裡,餘下一半,則是在外灘酒店裡發酵的。

這一次,探尋外灘經典IP酒店,我走進的是上海外灘水舍酒店((The Waterhouse at South Bund))。

夜幕下的水舍酒店

我入住時,水舍外是轟隆隆的南外灘改造工程,打樁、灌水泥,應和浦東蓬勃成長的建築們

空間的模糊倒置

第一次邁進水舍大堂,看過太多連鎖酒店的我們,一定飛快地滋生抵觸。

裸☆禁☆露鋼筋的混凝土方柱。殘缺的、以前用在小便池的廉價瓷磚貼面。上海弄堂裡常見的豎條小青磚地板。據說仔細看,還能看到牆上的彈孔。

這是廢墟?

是施工到一半的工地?

還是一個現代裝置藝術展的現場?

11號房,讓我想一個晚上它的用途的30釐米邊長、不銹鋼的正方形匣子

隨你怎麼想。反正,這就是水舍,房價不輸靜安璞麗、還能與外灘半島比一高低的Design Hotel。水舍酒店不Care你喜不喜歡它漫溢暗黃色鐵銹的10多塊金屬板的外立面。

水舍酒店自認為很合偷窺癖、自戀狂、設計癌上位、超愛臭美有事沒事喜歡自拍的、自以為是根蔥腦溝壑審美觀與其他人大不一樣的、早已精神消費升級超越睡好覺洗好澡的中產旅行者的胃口。

也許為了中和江邊建築物本身的鹹濕戾氣,那架進口白色木質六叉大吊燈,自三樓屋頂貫穿而下,質感之摩登,沖淡了大堂懷舊風格有可能帶來的滄桑。

目光略過長得很Feelstyle的椅子們,你看到底樓右邊酒吧內牆上四道斜斜的“彩色圓點”矩陣圖嗎?8年前,水舍專門請國外藝術家飛到上海,大(chi)藝(bao)術(chen)家(de)揮霍駭人的耐心,用一個個小圓形彩色貼紙,手工拼接。它象徵外灘上空的彩虹,還是隱喻上海外表渙散而內在的秩序感?這不得而知,重要的是,這些大約12000個的小圓點們,與承載它們的粗礪水泥牆面,構建成封閉而含糊的意象,散發出上海城廂真實的、潮濕的味道。

水舍牆外滄桑感的店招

水舍設計師,郭錫恩先生(Lyndon Neri),設計界的大IP。他與太太胡如珊女士創辦了設計共和(Design Republic)。再次點亮外灘經典建築的“外灘3號”,是他們的作品。9年前,我供職一家報社記者時,曾專門就此設計案例採訪過郭錫恩先生,請允許我獺祭般引用郭先生對水舍建築的設計理解,他說“凡是舊建築改造項目,我們總會面臨一個如何使‘新’與‘舊’融合的問題。無論它是完全拆除還是最小程度的保留原樣,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需要如何在現有歷史結構上進行改造並有個清晰的態度。你會看到,大部分室內結構都被保留下來,並且我們採用新的現代抽象形式與原有結構進行互動。例如,所有的房間的原有牆面都保留其原生態的磚牆表面,配以單件傢俱。對於房間內新的牆面,我們則選擇了嵌入式組合傢俱。”

郭錫恩先生在回答“水舍設計方案裡,最自豪的設計項目有哪些?”這個問題時,他是這麼回復我郵件的:我們嘗試通過對水舍空間的體驗,來捕捉上海的味道。比如,我們保留了原有的樓梯,屋頂花園的加蓋,耐候鋼的使用,回收的木百頁窗。 我想我更希望這是為旅行者而不是遊客準備的酒店。為捕捉上海精髓, 我們探究了三個重要問題:一、來自上海“弄堂”的靈感;二、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模糊倒置;三、新和舊的對比。

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模糊倒置,是水舍酒店設計的重要特色

一個小插曲。今年國慶長假我入住水舍時,本想8年後的這個下午茶請郭錫恩先生過來面聊向他討教酒店建築設計的。一個對設計師圈子熟稔的朋友Gary,立刻朝我潑了冷水, Gary發來微信語音:肖啊,這家設計事務所,屌爆得很。他家聯繫的100個設計項目,只要覺得不喜歡的,首先就砍掉90多個,Lyndon不大接收採訪,出名的性冷淡。

窺視與反窺視

“窺視”,是我喜歡的作家沈嘉祿在評價我喜歡的長篇小說《繁花》的一個關鍵字。

“康總說,上海人過去講‘不怕天火燒,就怕跌一跤’。梅瑞說,啥意思。康總說,房子是租來的,燒光無所謂,自家西裝,一百零一身,跌了一跤,穿啥呢。”《繁花》作者金宇澄,這位頭髮“孤島”的上海文學雜誌主編,泯著一小口黃酒,笑眯眯地寫著。

巧,《繁花》電影版權,被在水舍辦過私人派對的裝逼墨鏡導演王家衛,買走了。“小鮮肉”吳亦凡會不會來水舍出演《繁花》男主腳?有可能的。

買下金宇橙長篇小說《繁花》電影版權的導演王家衛,在水舍辦過私人派對。讀過這本很上海的小說,再入住外灘水舍,一定感觸在心。

“窺視”,也是我入住水舍11號房的直接感受。

是不是因為這棟房子“前世”曾做過日本憲兵總部的緣由?設計師幽默地為客房加入“牢籠”元素,我入住的11號客房門上,除常規“貓眼”外,還在窺視孔下方加裝了12*15釐米的小“鋼窗”,客人若在房內打開這個迷你牢房小窗向門外窺探的話,肯定有奇特的禁錮感受。

萌炸了。11號客房門上,除常規“貓眼”外,還加裝了小“鋼窗”

11號房的盥洗區設計

我不知道設計師是怎麼想的。一進入11號房門看到的這個盥洗區設計,覺得怪怪的。一個巨型“洗衣池”模樣、混凝土堆砌的水泥槽,將洗漱區和浴缸,合在一體。“你隨意我乾杯”口吻,這讓我回憶起很多年前我住過的學校男宿舍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和情景。幸好,客廳裡的沙發,一看就是尖貨,3條腿的落地燈,還有骨骼清奇的椅子,為水舍扳回一局。它們沒有舊時代的遺風,只有資本時代的享樂觀,它們是豪塞(E O.Hauser)寫作《上海:買賣之城》(shanghai,City for Sale)裡的高級道具。它們隱忍著,悶騷。它們負責賣,我們負責買。它們負責輸出有質感的高級黑和欲蓋彌彰的鋼白色,我們負責拍攝發朋友圈。

我入住水舍11號房的主臥

11號客房,最出挑的,是2個陽臺。一個半封閉,客廳外,仲秋早上10點鐘光景,陽光,化身風軟軟的暖色調身子,用85度這個角度,牛奶般曬在木柵格地板上,樓下是餐廳,從這個陽臺,隔著露天餐位,你能遠望到餐廳內影影綽綽的人影。還有個陽臺,露天的,臥室外。一桌,一椅,一個1.5米乘以5米的長方形四維空間,那面高約6米、不加美飾的、原始的牆,幾株植物,頑強地冒出頭來。兩個人,若就著杜月笙這個老上海話題,在這喝喝茶,劈劈情操,是極好的。

水舍客房的設計局部

窺視與反窺視,是客房的設計意象,你只要注意觀察,客廳、臥室的牆上,各“破”出一面“窗”,雖然是象徵意義的。它們皆兩層,我試過,第一層玻璃窗,可輕易打開,裡面的第二層,其實是鏡子,固定住,打不開,只看到透出一星亮光的縫隙。

我看了攜程對水舍的點評後,笑出聲來。住客對水舍的態度,分兩派,一為揚水派,愛之若蜜,“斐然成章,不知可以裁之”,褒揚到 “繁複的藝術感”這個崇高評價,高舉5分這個滿分;另一派是落水派,惡之若砒霜,“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恨恨給出“一千五六的房間除了一張床在中間就放不下什麼東西”這個1.3分。其實,我公允說,水舍好多個細節,做得不錯的。像客房的毛絨人字拖,書寫流暢的粗頭水筆,小方格便簽紙。即使是放醃臢物的清潔袋,也一絲不苟小心地貼上LOGO和英文店名、地址。當然,有的設計,在我看來是莫名其妙。比如我入住的11號房,左床頭櫃內嵌約30釐米邊長、不銹鋼的正方形匣子,居中有凹槽,設計精巧,還有一小鋼門可上下推移。儘管我睡過200多家各式酒店,可我實在整不明白這個金屬物件到底派啥用途。是裝入住土豪的歐米伽手錶?還是裝大金鏈?我真的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倒是想出來了:它大概是裝香煙灰的。哈哈,這定是一個自戀狂+煙鬼的設計。

攜程住客對水舍的點評態度,一為揚水派,褒揚到 “繁複的藝術感”這個崇高評價,高舉5分這個滿分;

攜程住客對水舍的點評,有的給出“一千五六的房間除了一張床在中間就放不下什麼東西”這個1.3分。

水舍牆外滄桑感的店招

水舍設計師,郭錫恩先生(Lyndon Neri),設計界的大IP。他與太太胡如珊女士創辦了設計共和(Design Republic)。再次點亮外灘經典建築的“外灘3號”,是他們的作品。9年前,我供職一家報社記者時,曾專門就此設計案例採訪過郭錫恩先生,請允許我獺祭般引用郭先生對水舍建築的設計理解,他說“凡是舊建築改造項目,我們總會面臨一個如何使‘新’與‘舊’融合的問題。無論它是完全拆除還是最小程度的保留原樣,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需要如何在現有歷史結構上進行改造並有個清晰的態度。你會看到,大部分室內結構都被保留下來,並且我們採用新的現代抽象形式與原有結構進行互動。例如,所有的房間的原有牆面都保留其原生態的磚牆表面,配以單件傢俱。對於房間內新的牆面,我們則選擇了嵌入式組合傢俱。”

郭錫恩先生在回答“水舍設計方案裡,最自豪的設計項目有哪些?”這個問題時,他是這麼回復我郵件的:我們嘗試通過對水舍空間的體驗,來捕捉上海的味道。比如,我們保留了原有的樓梯,屋頂花園的加蓋,耐候鋼的使用,回收的木百頁窗。 我想我更希望這是為旅行者而不是遊客準備的酒店。為捕捉上海精髓, 我們探究了三個重要問題:一、來自上海“弄堂”的靈感;二、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模糊倒置;三、新和舊的對比。

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模糊倒置,是水舍酒店設計的重要特色

一個小插曲。今年國慶長假我入住水舍時,本想8年後的這個下午茶請郭錫恩先生過來面聊向他討教酒店建築設計的。一個對設計師圈子熟稔的朋友Gary,立刻朝我潑了冷水, Gary發來微信語音:肖啊,這家設計事務所,屌爆得很。他家聯繫的100個設計項目,只要覺得不喜歡的,首先就砍掉90多個,Lyndon不大接收採訪,出名的性冷淡。

窺視與反窺視

“窺視”,是我喜歡的作家沈嘉祿在評價我喜歡的長篇小說《繁花》的一個關鍵字。

“康總說,上海人過去講‘不怕天火燒,就怕跌一跤’。梅瑞說,啥意思。康總說,房子是租來的,燒光無所謂,自家西裝,一百零一身,跌了一跤,穿啥呢。”《繁花》作者金宇澄,這位頭髮“孤島”的上海文學雜誌主編,泯著一小口黃酒,笑眯眯地寫著。

巧,《繁花》電影版權,被在水舍辦過私人派對的裝逼墨鏡導演王家衛,買走了。“小鮮肉”吳亦凡會不會來水舍出演《繁花》男主腳?有可能的。

買下金宇橙長篇小說《繁花》電影版權的導演王家衛,在水舍辦過私人派對。讀過這本很上海的小說,再入住外灘水舍,一定感觸在心。

“窺視”,也是我入住水舍11號房的直接感受。

是不是因為這棟房子“前世”曾做過日本憲兵總部的緣由?設計師幽默地為客房加入“牢籠”元素,我入住的11號客房門上,除常規“貓眼”外,還在窺視孔下方加裝了12*15釐米的小“鋼窗”,客人若在房內打開這個迷你牢房小窗向門外窺探的話,肯定有奇特的禁錮感受。

萌炸了。11號客房門上,除常規“貓眼”外,還加裝了小“鋼窗”

11號房的盥洗區設計

我不知道設計師是怎麼想的。一進入11號房門看到的這個盥洗區設計,覺得怪怪的。一個巨型“洗衣池”模樣、混凝土堆砌的水泥槽,將洗漱區和浴缸,合在一體。“你隨意我乾杯”口吻,這讓我回憶起很多年前我住過的學校男宿舍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和情景。幸好,客廳裡的沙發,一看就是尖貨,3條腿的落地燈,還有骨骼清奇的椅子,為水舍扳回一局。它們沒有舊時代的遺風,只有資本時代的享樂觀,它們是豪塞(E O.Hauser)寫作《上海:買賣之城》(shanghai,City for Sale)裡的高級道具。它們隱忍著,悶騷。它們負責賣,我們負責買。它們負責輸出有質感的高級黑和欲蓋彌彰的鋼白色,我們負責拍攝發朋友圈。

我入住水舍11號房的主臥

11號客房,最出挑的,是2個陽臺。一個半封閉,客廳外,仲秋早上10點鐘光景,陽光,化身風軟軟的暖色調身子,用85度這個角度,牛奶般曬在木柵格地板上,樓下是餐廳,從這個陽臺,隔著露天餐位,你能遠望到餐廳內影影綽綽的人影。還有個陽臺,露天的,臥室外。一桌,一椅,一個1.5米乘以5米的長方形四維空間,那面高約6米、不加美飾的、原始的牆,幾株植物,頑強地冒出頭來。兩個人,若就著杜月笙這個老上海話題,在這喝喝茶,劈劈情操,是極好的。

水舍客房的設計局部

窺視與反窺視,是客房的設計意象,你只要注意觀察,客廳、臥室的牆上,各“破”出一面“窗”,雖然是象徵意義的。它們皆兩層,我試過,第一層玻璃窗,可輕易打開,裡面的第二層,其實是鏡子,固定住,打不開,只看到透出一星亮光的縫隙。

我看了攜程對水舍的點評後,笑出聲來。住客對水舍的態度,分兩派,一為揚水派,愛之若蜜,“斐然成章,不知可以裁之”,褒揚到 “繁複的藝術感”這個崇高評價,高舉5分這個滿分;另一派是落水派,惡之若砒霜,“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恨恨給出“一千五六的房間除了一張床在中間就放不下什麼東西”這個1.3分。其實,我公允說,水舍好多個細節,做得不錯的。像客房的毛絨人字拖,書寫流暢的粗頭水筆,小方格便簽紙。即使是放醃臢物的清潔袋,也一絲不苟小心地貼上LOGO和英文店名、地址。當然,有的設計,在我看來是莫名其妙。比如我入住的11號房,左床頭櫃內嵌約30釐米邊長、不銹鋼的正方形匣子,居中有凹槽,設計精巧,還有一小鋼門可上下推移。儘管我睡過200多家各式酒店,可我實在整不明白這個金屬物件到底派啥用途。是裝入住土豪的歐米伽手錶?還是裝大金鏈?我真的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倒是想出來了:它大概是裝香煙灰的。哈哈,這定是一個自戀狂+煙鬼的設計。

攜程住客對水舍的點評態度,一為揚水派,褒揚到 “繁複的藝術感”這個崇高評價,高舉5分這個滿分;

攜程住客對水舍的點評,有的給出“一千五六的房間除了一張床在中間就放不下什麼東西”這個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