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作都被自動化取代了?並非完全是壞事

4月7日消息,據VentureBeat報導,人們對自動化會取代更多就業崗位的擔憂與日俱增。鮑爾州立大學研究顯示,自從2000年以來,美國工廠中大約有500萬個工作崗位已經蒸發,其中88%是由於自動化促使生產力提高所致。

那麼,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應對這種趨勢嗎?

房地產大亨傑夫·格林的預測。不久前,努欽表示,他認為與自動化相關工作會從50年到100年後大量被取代。而知名律所普華永道最近發佈報告估計,到2030年,美國38%的工作崗位很有可能被自動化取代。

然而格林的觀點是,如果自動化能夠完善部署,降低中產階級生活成本,以至於他們不再需要更多收入來維持生存,那麼自動化實際上並非完全是壞事。舉例來說,使用3D印表機建造房屋可以大幅降低住房成本,人們不必在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用來償還購房抵押貸款。如果機器能利用高密度樹脂3D列印房屋,現在價值20萬美元的住房可能會降至5萬美元。畢竟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

購房都是沉重的負擔。

另一項占家庭預算大頭的是能源,這可通過使用替代能源解決部分問題。如果美國使用太陽能為電動汽車供電和為家庭供暖,每個家庭都可以節省大筆開支。當然,這是假設替代能源成本比石油更低。

在格林看來,淨影響是人們不必每週再工作80到90個小時來支付帳單。如果他們能夠以更少的收入維持生活,雙職工家庭的需求減少,

那麼就可以允許父親或母親留在家中陪護孩子。而反過來,這又可以降低孩子吸毒或懷孕的危險。

格林承認,他的想法可能有點“烏托邦”,他同時也看到自動化的引入給各行各業工人帶來的危險。許多人擔心自動化也會催生“普遍基本收入”制度。在這種假設場景中,所有因為年齡太小而沒有社會保險的人,可以領取政府發放的年薪。在矽谷和其他科技中心,這是一種非常時髦的想法,

它被視為應對自動化取代工作的方式之一。

但這裡存在一個小問題:“普遍基本收入”可能是政府無法承擔的。就像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指出的那樣,如果為每個成年美國人每年發放2.5萬美元,這筆開支每年需要5萬億美元,比美國每年所得稅收入還多4萬億美元。薩默斯稱:“從算數角度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他人則希望看到更小、更具體的戰略行動,

比如提高學生科技教育、為當前員工提供再培訓等。不久前,通用電氣向波士頓公立學校捐資5000萬美元,幫助改進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學(STEM)教育,以培養能夠彌補技術鴻溝的人才。這可能是個正確方向,但需要更大規模的再培訓才能彌補全國性的技術鴻溝。可是對於共和黨控制的國會來說,增加教育撥款的渴望似乎並不強烈。

也有人認為,類似增強現實這樣的技術應該能夠提供幫助,這種技術可通過連接眼鏡將資訊疊加到真實世界中。舉例來說,現場維修技術人員可以將圖表、說明甚至視頻投射到智慧眼鏡中,以便於他們能夠更快、更好地工作,無需查閱各種手冊。科技公司Upskill已經開始向通用電氣和波音等客戶提供類似技術。Upskill執行主席馬吉德·亞伯拉罕(Magid Abraham)表示:“這種技術可以加強非專業工人的技術能力,同時幫助專家級工人提高效率。”

讓我們重新回到Managing the Disruption大會上,格林對大多數演講者的樂觀表示擔憂,這些演講者包括英國前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弗雷德曼(Thomas Friedman)。他說:“如果我真的對自動化的未來感到樂觀,我就不會花費巨大精力和時間來舉辦這樣的會議。”

格林說,19世紀工業革命與現在情況的不同之處在於,那時候機器只是取代體力勞動,同時也創造更多零售、薄記、集齊秀麗、會計等產品製造相關工作。可是現在,我們不僅需要應對能夠取代體力勞動的機器人,還要應對危及腦力勞動的人工智慧。格林說:“我們無法同時與體力機器和思維機器對抗。”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163.hn.cn

這種技術可通過連接眼鏡將資訊疊加到真實世界中。舉例來說,現場維修技術人員可以將圖表、說明甚至視頻投射到智慧眼鏡中,以便於他們能夠更快、更好地工作,無需查閱各種手冊。科技公司Upskill已經開始向通用電氣和波音等客戶提供類似技術。Upskill執行主席馬吉德·亞伯拉罕(Magid Abraham)表示:“這種技術可以加強非專業工人的技術能力,同時幫助專家級工人提高效率。”

讓我們重新回到Managing the Disruption大會上,格林對大多數演講者的樂觀表示擔憂,這些演講者包括英國前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弗雷德曼(Thomas Friedman)。他說:“如果我真的對自動化的未來感到樂觀,我就不會花費巨大精力和時間來舉辦這樣的會議。”

格林說,19世紀工業革命與現在情況的不同之處在於,那時候機器只是取代體力勞動,同時也創造更多零售、薄記、集齊秀麗、會計等產品製造相關工作。可是現在,我們不僅需要應對能夠取代體力勞動的機器人,還要應對危及腦力勞動的人工智慧。格林說:“我們無法同時與體力機器和思維機器對抗。”

網易企業服務-企業資訊化服務提供者

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163.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