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工業革命時發明家的悲慘遭遇,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雲會挨駡了

1764年,英國蘭開郡,不小心踢翻妻子紡織機的哈格裡夫斯,看到倒掉的紡織機仍然在轉動,因而受到啟發,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以他的女兒的名字命名,

叫珍妮紡紗機。珍妮紡紗機的功率比之前的紡紗機提高了八倍,適用于棉、毛、麻纖維紡紗。1768年,哈格裡夫斯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品質也比較好,因此哈格裡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但是,這項發明給哈格裡夫斯一家帶來的僅僅是一時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惡運接踵而至。

這天夜晚,哈格裡夫斯夫婦晚餐後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在他家門口,然後,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衝衝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裡製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製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

點燃了哈格裡夫斯的房屋。而使用珍妮紡紗機的工廠主們也拒絕付給他任何專利費用。可憐的哈格裡夫斯如喪家之犬,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隻身遷到諾丁漢。最後他在貧窮和人們的憎惡中死去。

哈格裡夫斯的遭遇在當時並不是個例。

1733年,曼徹斯特30歲的紡織工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增加了織布的速度,將英國推向工業革命的快車道,但是約翰·凱伊本人卻遭到英國人的遺棄和迫害。水力織布機的發明者約翰·懷亞特在人們的譴責中失魂落魄,鬱鬱不得志。還有發明騾機的科隆普頓只能依靠人們的施捨和政府的救濟艱難度日,以至於後來他發明了一架梳棉機,剛造成,
他就把它砸碎了。

他們的發明提高了效率,促進了技術的革新,社會的巨大進步。但是他們不僅沒有收穫名和利,反而會有如此的遭遇,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為工廠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

熱銷一時,引發了英國本土棉紡業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於機械工人凱伊發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明使棉紗產量上升,於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簡單說,哈格裡夫斯等發明家們的發明損害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對於他們來說才不會想到什麼社會進步、工業革命等偉大意義呢,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工作,有沒有工資。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使然。

所以,現在有些人罵馬雲就不難理解了。但是,人類的不斷進步是歷史趨勢,還是更多從自身轉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不被淘汰。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生。簡單說,哈格裡夫斯等發明家們的發明損害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對於他們來說才不會想到什麼社會進步、工業革命等偉大意義呢,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工作,有沒有工資。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使然。

所以,現在有些人罵馬雲就不難理解了。但是,人類的不斷進步是歷史趨勢,還是更多從自身轉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不被淘汰。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