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救救孩子!虐☆禁☆童事件背後,家長如何通過行為判斷孩子是否受到傷害

請不要傷害孩子

和生病需要去醫院就醫一樣,將適齡的孩子託付給幼稚園是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做出的選擇。然而近年來幼稚園頻繁爆出虐☆禁☆童事件,尤其是之前發生在上海的“某親子園虐☆禁☆童事件”,

都在一次次地挑戰著父母乃至大眾的道德底線。

作為幸運的大多數,您的孩子也許並沒有遭受過虐待,但是在頻繁發生的虐☆禁☆童事件背後,家長也應該知道,如何通過行為判斷孩子是否受到傷害。

孩子被虐待後,是否會向家長傾訴

2歲左右的孩子,語言發育還處在“單詞”和“簡單句”階段。他們的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很差,並不能準確的理解家長提出的一些問題,

即使有些問題在成人看來非常的簡單,孩子們也不一定能夠明白它的意思,給出準確的答案。和家長語言溝通時,孩子們能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些複雜的情緒,比如尷尬、害羞、內疚、嫉妒和驕傲等剛開始萌芽,情緒體驗還比較模糊,並不能像大孩子一樣用豐富而準確語言表達清晰的情緒。

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了,能夠通過言語提供一定的資訊。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時候會分不清現實和想像,有時候提供的資訊是前後矛盾的,甚至是假想出來的,家長不可以“一面之詞”定是非,應當多方的考證。

那家長怎麼才能知道孩子的心理到底受沒受傷害,

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傷害呢?

答案是: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

行為,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們表達情緒和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包含著豐富資訊,其功效遠遠超過了語言。

孩子應激產生心理的創傷,會出現哪些行為

1.日常生活發生變化:可能出現的狀況有:睡眠不好,晚上不睡覺,半夜尖叫,晝伏夜出,驚醒,做噩夢,進食變差,作息時間發生明顯改變等。

2.異常黏人或物:與平時的依戀親人不同,

孩子對親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對親人的離開表現出異常的焦灼、不安和恐懼。例如,要求父母時刻陪伴自己,抱著自己,甚至不允許家長離開自己的視線,家長上廁所,都要跟隨。

有些孩子還會對某些物品,常常是柔軟而溫暖的毯子或毛絨玩具顯示出極端的依戀。

3.難以控制情緒大爆發:與平時發脾氣不同的情緒大爆發,常常發生的比較突然,迅速達到高峰,且持續時間過長(超過1個小時);常伴有尖叫、跺腳或打滾,以及攻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如廝打、抓咬、撞牆等;難以安撫,哄勸和分散注意力無效。

4.強烈的不肯去上幼稚園。

5.發育倒退: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能力退回到比自己小的年齡段了。例如,本來可以自己管理大小便的孩子又開始尿褲子了;語言倒退,本來可以說10個字的句子的孩子,突然只能說單詞而不能說句子了;已經斷母乳的孩子,對母親的乳☆禁☆房顯示出嬰兒般的依戀等。

6.異常的動作:比如眨眼睛、頻繁的玩弄生☆禁☆殖☆禁☆器、頻繁的吃手等。

7.其他:包括停止探索新鮮事物,對玩具失去興趣;表現的低沉,悶悶不樂。

需要注意的是:

1.不能單憑一次或一個行為就判定孩子出現了應激反應。比如,孩子只有一次哭鬧,偶爾的不想出去玩,家長也不必太焦慮,要多多觀察,至少觀察1周的時間再評價孩子到底有沒有異常的行為。

2.評價孩子的行為是否出現異常的時候,要以平時的表現作為基線。比如,有的孩子天生膽小、黏人,或者從小睡眠不佳等,如果這些情況沒有明顯的惡化,那麼不能把它認定為異常。

即使離開受虐的幼稚園,幼兒受到的心理創傷能否緩解?對他未來的生活是否有影響?

心靈的複健需要時間。一般來說,急性的應激持續1個月以內,而慢性的應激可能在3個月到半年好轉,嚴重的創傷,康復的時間可能更長。如果應激事件持續時間不久,孩子沒有受到嚴重的身體傷害,如破損或殘疾等,沒有目睹殘暴的場面,跟至親分離等,絕大部分的孩子會好起來,對今後的生活影響不大。家長給予孩子積極地幫助,提供穩定健康的生活,有利於孩子的康復。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醫生介入治療和疏導

因為每個孩子對傷害的抵抗能力不一樣,所以即使同一個班級受到同樣虐待的孩子,最後受到心靈創傷也不一樣。如果有條件,建議所有經歷了事件的孩子都應當進行專業的篩查和隨訪。另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上文中的行為異常,就建議及時就醫了。

“亡羊補牢”終歸不是解決這類事件的最好方法,虐☆禁☆童事件應當以預防為主。家長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多和學校以及其他家長交流。現在很多幼稚園都安裝了攝像頭,建立了家長群,有定期的家長開放日等,這些手段都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虐☆禁☆童事件。

另外,父母要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要注意觀察他們情緒和行為的變化,當孩子出現了以上提到的那些行為異常,家長應當引起重視,尋找原因,及時處理。

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治醫生 李元媛

本文系約健康平臺獨家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瞭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約健康APP,快來下載,告訴你《家長如何説明孩子走出陰影》

本來可以說10個字的句子的孩子,突然只能說單詞而不能說句子了;已經斷母乳的孩子,對母親的乳☆禁☆房顯示出嬰兒般的依戀等。

6.異常的動作:比如眨眼睛、頻繁的玩弄生☆禁☆殖☆禁☆器、頻繁的吃手等。

7.其他:包括停止探索新鮮事物,對玩具失去興趣;表現的低沉,悶悶不樂。

需要注意的是:

1.不能單憑一次或一個行為就判定孩子出現了應激反應。比如,孩子只有一次哭鬧,偶爾的不想出去玩,家長也不必太焦慮,要多多觀察,至少觀察1周的時間再評價孩子到底有沒有異常的行為。

2.評價孩子的行為是否出現異常的時候,要以平時的表現作為基線。比如,有的孩子天生膽小、黏人,或者從小睡眠不佳等,如果這些情況沒有明顯的惡化,那麼不能把它認定為異常。

即使離開受虐的幼稚園,幼兒受到的心理創傷能否緩解?對他未來的生活是否有影響?

心靈的複健需要時間。一般來說,急性的應激持續1個月以內,而慢性的應激可能在3個月到半年好轉,嚴重的創傷,康復的時間可能更長。如果應激事件持續時間不久,孩子沒有受到嚴重的身體傷害,如破損或殘疾等,沒有目睹殘暴的場面,跟至親分離等,絕大部分的孩子會好起來,對今後的生活影響不大。家長給予孩子積極地幫助,提供穩定健康的生活,有利於孩子的康復。

哪些孩子需要心理醫生介入治療和疏導

因為每個孩子對傷害的抵抗能力不一樣,所以即使同一個班級受到同樣虐待的孩子,最後受到心靈創傷也不一樣。如果有條件,建議所有經歷了事件的孩子都應當進行專業的篩查和隨訪。另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上文中的行為異常,就建議及時就醫了。

“亡羊補牢”終歸不是解決這類事件的最好方法,虐☆禁☆童事件應當以預防為主。家長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多和學校以及其他家長交流。現在很多幼稚園都安裝了攝像頭,建立了家長群,有定期的家長開放日等,這些手段都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虐☆禁☆童事件。

另外,父母要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要注意觀察他們情緒和行為的變化,當孩子出現了以上提到的那些行為異常,家長應當引起重視,尋找原因,及時處理。

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治醫生 李元媛

本文系約健康平臺獨家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瞭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約健康APP,快來下載,告訴你《家長如何説明孩子走出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