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先來看看這部更多元剖析人性的《電子夢》吧

搜狐特稿如果你喜歡《銀翼殺手2049》(BladeRunner2049),那同樣由菲力浦·迪克(PhillipK.Dick,

粉絲們簡稱其為PKD)創作的短篇小說選改編的——《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PhilipK.DickElectricDream)是不容錯過的好劇;如果你並沒有看懂《銀翼殺手2049》,《電子夢》是一個讓你重新認識並開始瞭解菲力浦·迪克世界觀的絕好視窗。

1.後人類時代,我們需要菲力浦·迪克

為什麼我們要瞭解菲力浦·迪克的世界觀?因為我們正處在他於上世紀50、60年代所寓言的後人類時代中。

用菲力浦·迪克自己的話來說,他首先是個作家,

其次才是個科幻作家。他的作品雖然充滿了幻想性,但是內容上對人類社會思考的深度、哲學觀念上的廣度又讓人無法把他單純當作一名科幻作家。他質疑了人的唯一性、優越性和特殊性,在他的作品中,人類不再被看做特殊的、由於其他生物或機器的存在,而常常成為不足的、殘次的象徵。這樣的思考可以看做是福柯等人“哲學上的後人類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延續。

上世紀50、60年代間,美國政治處於美蘇冷戰期間,經濟正在黃金年代,社會上抨擊發達工業社會對人性壓抑和摧殘的新左派思潮興起,菲力浦·迪克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包括改編成《銀翼殺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AndroidsDreamofElectricSheep?)、改編成《魔鬼總動員》(TotalRecall)的《我的記憶可以批發》(WeCanRememberItForYouWholesale)、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的《高堡奇人》(TheManintheHighCastle)等經典作品。菲力浦·迪克的作品風格陰冷,故事內容想像力驚人,充滿對未來深邃、消極的思考。

因此他的作品經常被好萊塢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是,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經常因為原著本身的深邃陰冷,而造成觀眾理解的困難。要想更好的理解如《銀翼殺手》、《高堡奇人》等片,先看看他1953年發表的一系列短篇小說,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對我們現在而言,菲力浦·迪克當時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擔憂、對人類前途的惆悵正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在人機正在走向融合,人類似乎真的要解決死亡這個終極命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正視菲力浦·迪克在上世紀中期就已經提出的種種假設和問題。世界是越來越好了呢?還是越來越糟了呢?科技真的是在造福人類嗎?當末日來臨時,人本質上是向善還是從惡的?《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中,也許能給出一些啟示。

2.值得期待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

3.超越《黑鏡》的思考深度

《通勤人》(TheCommuter)討論的是“烏有鄉”是否是“無憂鄉”的問題。蒂莫西·斯波飾演車站的工作人員艾德(Ed),他有個暴力傾向的兒子,讓他頗為苦惱。《超感8人組》(Sense8)女演員塔彭絲·米德爾頓(TuppenceMiddleton)飾演的琳達(Linda)來到車站買票,買的卻是一站根本不存在的網站。當艾德確認沒有這站存在時,琳達瞬間消失。這麼重複幾次之後,艾德對這個烏有鄉產生了好奇心。調查過程中,艾德發現了這個烏有鄉的神奇忘憂效果,但人真的可以忘憂嗎?人生中無解的事真的可以用抹去的方式來解決嗎?

《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PhilipK.DickElectricDream)已定于明年1月在搜狐視頻播出,與美國亞馬遜網路同步,現

但人真的可以忘憂嗎?人生中無解的事真的可以用抹去的方式來解決嗎?

《電子夢:菲力浦·迪克的世界》(PhilipK.DickElectricDream)已定于明年1月在搜狐視頻播出,與美國亞馬遜網路同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