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老邪 一周詞彙丨 咪蒙們像這個時代最大的巫婆

一周詞彙

2017(48周)▍2017-11-20~2017-11-26

語出飯友王金牙兒飯文:“閱讀者正在弱智化,

微信爆款文章大行其道,碎片時代的淺閱讀讓人們逐漸失去了面對複雜、深邃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探討,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一篇篇帶著情緒的痛斥‘賤人’或者‘我不會跟對方講道理,我會殺人’之類的發洩文章,然後站隊就好了。咪蒙們像這個時代最大的巫婆,正在一點點吃掉你的思想”……其實,比咪蒙們是不是女巫乃至高階女巫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判斷力——要是永遠甘心吃瓜,
怕是也只好永世被蠱,終生被惑。

網路新詞,又稱“代秒”,是一種基於網購行為的有償服務。《新京報》的消息說,“在電商網站、QQ群等平臺,(這)種以助人拍下秒殺商品的代秒業務”(日益風行),這種代秒業務屬線上生意的衍生職業,一些代秒團隊月入數萬元不在話下……大部分人對蒼蠅肉不以為然,

可也有人集腋成裘,把肉屑攤成大餅。

語出作者三節課近日文章,討論知識付費的去路隱憂,作者以為,最大的麻煩不在平臺或課程生產商,而在於學習者自身:買了跑鞋你是劉翔嗎?買了薛兆豐你就是經濟學家嗎?學習者的這種幻覺才是線上學習最大隱患,

而像某些應用APP那樣,不背完當日單詞不能解鎖手機、“買東西掃碼付款時(得說)‘不好意思老闆我先背個單詞’”,雖也尷尬,可卻路徑清晰——產品製造商同時還得對學習成果、學習行為的改變擔有責任……果然更累。

網路熱詞,熟詞“意見分歧點”的比喻性表述,相比“意見分歧點”或“意見分歧處”等主題式構詞法,“撕點”選用的是結果式構詞法——從分歧產生的結果(互懟、互撕)反向構詞,網感大增。

來自作者陳莉雅文章,最近,為保持性別中立,紐約地鐵取消了“女士們、先生們” 這個詞,

“過去時常聽見的‘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an)將被更為中性的詞彙給取代,像是‘各位’(everyone)或者是‘乘客們’(passengers) 等”。“《紐約郵報》直接用‘荒謬’一詞來抨擊這項新的政策”,認為這“簡直是把所謂的政治正確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一位名為Natasha Norville的乘客,似乎又說出了更多人的心聲:‘我是覺得他們可以把錢拿去改善別的東西:例如軌道,又或者是地鐵內的空氣品質。”

網路熟詞,亦稱馬基雅維利主義,又簡稱“黑暗人格”,代指自我中心(narcissism)、迷戀權術(Machiavellianism)、喜歡冒險且心狠手辣(psychopathy)三種人格特質。有觀點認為,“黑暗特質”屬人性構成中的有毒資產,利弊混雜,可是職場匕首乃至人生利器,可一旦失手,也常萬劫不復,慎用為要。

語出作家楊時暘影評,作者認為,《暴雪將至》“是一首時代的挽歌,寫盡一群人的命運轉折……(男主)余國偉隱藏著自己那一點令人心酸的野心,推諉著同僚們對他的恭維,在得意之中不會想到,命運會就此翻覆”……以“令人辛酸”定義“野心”令人辛酸,可只要野心還在,辛酸就心酸吧。

來自記者陳莉雅文章。日前,國家體育總局規範廣場舞,大媽們即將面臨一些限制,比如,烈士陵園這樣的地方不能去了。“對部分國外媒體來說,這些事件能激起他們的興趣,甚至會以一種帶有東方神秘、不解的論調,討論這種流行風潮。中國大媽,在外媒的報導中,也有了個簡單明瞭的專用說法:Dama”……“Dama”一詞2012年首次出現在《華爾街日報》相關報導中,這個由中文拼音轉移而成的訂制新詞特指那些熱情、衝動、滿血、盲從、工於心計、定力薄弱群體,那一年,“Dama”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主力軍”。

語出推友oscarlee本周推文:“中年油膩等級表:1.腰帶上掛鑰匙;2.後視鏡掛佛珠;3.車身貼有‘越野e族’和‘進藏路線’的車貼;4.大談酒文化與茶文化;5.愛聽汪峰及草原歌曲;6.對名人野史如數家珍;7.熱愛養生枸杞茶;8.使用翻蓋手機皮套;9.能用肚皮敲出 Hotel California 的前奏”……秉承湊趣湊十慣性,我給“油膩等級”加了一級,如題,我的想法是,這一等級擬定者得多麼油膩才摹寫得出如此完美列表?

來自記者劉丟丟報導,前不久,首款“數字藥丸”獲取美國藥監局批准,這種數字藥丸“由矽、銅和鎂製成,感測器與胃酸接觸後,電信號會被啟動,外置的貼片會在幾分鐘後收到信號,藥丸的服用時間、劑量會傳輸到手機中。貼片還可以記錄患者的睡眠狀態、心率、運動等資訊,但需要每7天更換一次”……這種科幻感濃郁的實用產品全面進入大眾生活已指日可待?

黃集偉:

接力出版社副總編。專欄作家、出版人、書評家、作家、語詞收藏人。 著有:《審美社會學》、《孤島訪談錄》、《晚安,紙傢俱》、《請讀我唇》、《媚俗通行證》、《非常獵豔》、《冒犯之美》、《紙上的後花園》等。

網路熟詞,亦稱馬基雅維利主義,又簡稱“黑暗人格”,代指自我中心(narcissism)、迷戀權術(Machiavellianism)、喜歡冒險且心狠手辣(psychopathy)三種人格特質。有觀點認為,“黑暗特質”屬人性構成中的有毒資產,利弊混雜,可是職場匕首乃至人生利器,可一旦失手,也常萬劫不復,慎用為要。

語出作家楊時暘影評,作者認為,《暴雪將至》“是一首時代的挽歌,寫盡一群人的命運轉折……(男主)余國偉隱藏著自己那一點令人心酸的野心,推諉著同僚們對他的恭維,在得意之中不會想到,命運會就此翻覆”……以“令人辛酸”定義“野心”令人辛酸,可只要野心還在,辛酸就心酸吧。

來自記者陳莉雅文章。日前,國家體育總局規範廣場舞,大媽們即將面臨一些限制,比如,烈士陵園這樣的地方不能去了。“對部分國外媒體來說,這些事件能激起他們的興趣,甚至會以一種帶有東方神秘、不解的論調,討論這種流行風潮。中國大媽,在外媒的報導中,也有了個簡單明瞭的專用說法:Dama”……“Dama”一詞2012年首次出現在《華爾街日報》相關報導中,這個由中文拼音轉移而成的訂制新詞特指那些熱情、衝動、滿血、盲從、工於心計、定力薄弱群體,那一年,“Dama”被稱為“影響全球黃金市場的主力軍”。

語出推友oscarlee本周推文:“中年油膩等級表:1.腰帶上掛鑰匙;2.後視鏡掛佛珠;3.車身貼有‘越野e族’和‘進藏路線’的車貼;4.大談酒文化與茶文化;5.愛聽汪峰及草原歌曲;6.對名人野史如數家珍;7.熱愛養生枸杞茶;8.使用翻蓋手機皮套;9.能用肚皮敲出 Hotel California 的前奏”……秉承湊趣湊十慣性,我給“油膩等級”加了一級,如題,我的想法是,這一等級擬定者得多麼油膩才摹寫得出如此完美列表?

來自記者劉丟丟報導,前不久,首款“數字藥丸”獲取美國藥監局批准,這種數字藥丸“由矽、銅和鎂製成,感測器與胃酸接觸後,電信號會被啟動,外置的貼片會在幾分鐘後收到信號,藥丸的服用時間、劑量會傳輸到手機中。貼片還可以記錄患者的睡眠狀態、心率、運動等資訊,但需要每7天更換一次”……這種科幻感濃郁的實用產品全面進入大眾生活已指日可待?

黃集偉:

接力出版社副總編。專欄作家、出版人、書評家、作家、語詞收藏人。 著有:《審美社會學》、《孤島訪談錄》、《晚安,紙傢俱》、《請讀我唇》、《媚俗通行證》、《非常獵豔》、《冒犯之美》、《紙上的後花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