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歐界:霸主終落敗!英特爾轉型自動駕駛,卻為了背後“資料洪流”

歐界報導:

隨著移動互聯和自動駕駛異軍突起,屬於PC時代巨頭英特爾早已成為過去。去年4月,科再奇的一封公開信表明:英特爾要從一個晶片處理器公司,轉變為一家資料公司,

並將投資重點從PC端轉向資料中心和物聯網領域。然而,自動駕駛便是英特爾踏進大資料領域的第一步。

目前,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領域都是最火熱的科技和投資領域之一,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科技公司,似乎所有人都在打無人駕駛的注意。包括科技公司福特、特斯拉、谷歌到傳統車企寶馬、賓士、本田,都將未來壓到了自動駕駛的身上。智慧駕駛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歸根結底,

還是逃不過“智能化”。耳聰目明、能“思考”的無人車在行駛的過程中,遇到車輛、建築、行人會自動感應並保持在1米以內的安全距離。

近年來,英特爾也一直致力研究深度學習的自動駕駛汽車平臺。去年,英特爾便開始有了大動作,宣佈斥資2.5億美元開始進軍自動駕駛,

與Mobileye和寶馬展開合作,計畫在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計畫。眾所周知,Mobileye最核心的技術便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據資料顯示,這項核心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占了將近75%的市場份額。英特爾的加入,不但獲取了Mobileye最核心的技術,還獲得Mobileye累積的大量資料,通過後臺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從而實現從輔助駕駛向全自動駕駛演變的過程。

英特爾估計,截至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將每天產生4000GB的資料;截至2030年,駕駛系統、資料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當然,這只是自動駕駛方面的預計。對於如今的“人聯網”時代,萬物的智慧互聯在各方各面引發資料產生巨變。到了互聯網時代,一家智慧醫院每天能產生高達3000G的資料量,

一家智慧製造工廠每天將產生1000000GB的資料量,這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數據洪流”。

對於如此龐大而複雜的資料,英特爾通過終端資料的產生、收集與存儲充分挖掘資料,從而到雲端資料分析、挖掘、端到端計算去助力人工智慧釋放資料的價值。當前,資料洪流洶湧而來,據國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消息,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資料資源大國,中國的資料總量有望達到8000EB。這些資料並不僅僅是人產生的,

雲和物也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在資料洪流的挑戰下,雲計算必然會催生出數量可觀的大型資料中心。從智慧檢索、智慧遊戲到智慧型機器人,從阿爾法狗和李世石的圍棋大戰到無人駕駛汽車......都會產生出洶湧而來的資料洪流。物聯網則會讓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夠“開口說話”。由此而產生的資料流程量則是無法想像的。萬物互聯、資料洪流、計算感知、雲的增值,這四大發展趨勢也將迸發出新機遇。

歐界科技 | JieMedia

深度報導環球前沿科技

物聯網則會讓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夠“開口說話”。由此而產生的資料流程量則是無法想像的。萬物互聯、資料洪流、計算感知、雲的增值,這四大發展趨勢也將迸發出新機遇。

歐界科技 | JieMedia

深度報導環球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