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款戰機再奪領域頂級獎項,注重其推比大小,軍迷振奮人心

作為我國軍事力量的新生寵兒的空軍,近幾年來備受大眾關注,除了殲-20,相必就是最近在比賽中火藥味很濃的殲-10和殲-11。這兩款戰機都是我國空軍的中堅力量,此次參加金頭盔比賽也是競爭相當激烈。

從戰況來看,殲-11似乎更勝一籌,此次又拿下頭獎。連續兩年都拿下頭獎,讓大家對原本不被看好的殲-11有了新的認識。在第一次比賽中,是殲-10獲得優勝,而備受期待的殲-11惜敗,讓大家對其性能產生了質疑。後面兩次的比賽倒是狠狠的扳回一成。

如果從兩種機型的性能和裝備上來看的話,也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側重點。首選,殲-10是採取的單發鴨翼佈局,能夠擁有更強的敏捷性,機動性會更強,在比賽開始可以得到較好的先發優勢。而殲-11則是更注重其推比大小,滯空的時間長短等方面。

根據專業人士的分析來看,殲-11能夠戰勝殲-10,是因為隨著賽制的變化,殲-11的後發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因為殲-11能夠長時間的持續盤旋,而殲-10在這一點上稍微弱一些,這也讓具有首發優勢的殲-10在長時間的比賽中落了下乘。

因為之前的比賽大多看誰能夠取首先制敵的權利,而少了對抗的次數,所以殲-10能夠更快的發揮其優勢。而此後卻採取了持續對抗的模式,

這才讓原本不受大眾看好的殲-11顯示出其深層次的作戰能力。

殲-10與殲-11的對抗比賽,並不是為了比出誰更優秀,而是要看出它們的潛在優勢以及更適合哪種作戰環境,這樣在實戰的時候,才能更好的調配裝備,快速,出色的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