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食在汕尾海豐,體驗與眾不同的味蕾之旅!

海豐傳統小吃多種多樣,不管在用料、工藝還是在口感、味覺上都很講究,做起來很精緻,色香味形俱全,看了就讓人嘴饞。這些富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特色小吃都反映出了海豐的風土人情。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些海豐的一些算是街邊美食,這些我很多還是吃過的.........

層糕粿

吃層糕粿是海豐的一種地方食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的鬼節。相傳在古代,人們為了讓自己的祖宗吃飽,好保佑陽間的子孫後代,往往要準備一些祭品。農曆七月正是夏收季節,許多家庭都有稻穀,於是他們就利用自家的勞動成果來表達對祖宗的孝敬,用稻穀輾成米,然後舂成米粉,

用米粉攪泮為米漿水來蒸“層糕粿”,城裡沒有耕種的人家,就去市場買米來舂米粉,也蒸“層糕粿”孝敬祖宗。“層糕粿”顧名思義,就是用大圓盤,用米粉水一層一層來蒸,到最後一層時就放上一些配料,比如蝞蝦、花生米、臘腸、菜脯等等,整盤蒸好之後,就可以上鼎,劃成一個方塊一個方塊的,留一些來拜祖宗,其它的可以讓家人吃啦。“吃層糕粿”時要蘸一些香油,這樣就好吃,
又甜又香的,使人回味無窮。

吃層糕粿在以前是小孩子們盼望的事情,因為那個時期人們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由於七月半做節是沒有統一的,有的是做十二的、有的做十三的、有的做十四的、有的做十五的。這樣,先做節的就給那些後做節的送“層糕粿”,或者請親戚去家裡吃“層糕粿”,這個時候各家的客人會比較多,人們的嘴唇上比往常多了一些油光,用油光可鑒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薄餅

薄餅是海豐的特色小吃,為清明節的節日食品。

海豐薄餅過去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現在物質生活多樣化,人們受香港祭祖風俗影響,備有“燒金豬”、“燒鴨”、“燒鵝”、“蛋糕”之類的祭品,祭完祖,不少人都在山上吃祭完祖的祭品,如果祖山離家不遠的話,回家吃午餐,還會買點薄餅應應節,不過,時代變了,風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品質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裡,抓起一塊麵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裡,馬上就要拉開鍋裡的麵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裡,稍加修補,薄餅一下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就是薄餅皮了,這個工序是要熟練的師傅才做得來,而且,學徒在學這種“功夫”時還會浪費不少食用面。薄餅的皮做好了,可隨意包上甜餡或鹹餡。

菜包粿

海豐縣梅隴鎮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採用剛剛收成的新米磨成粉,在太陽底下曬乾,製作時用溫水拌攪,用手搓揉 成為很有彈性的垛皮,再以芹萊、蒜子、瘦肉鯨魚絲、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為內餡,精製而成。一般來說,蒸熟便可吃,也有的人講究一點,蒸後又煎。

梅隴的“菜稞”嫩滑噴香,十分可口。這種點心最早的時候叫做菜包,寓意把“財”包起來。從前到了農曆的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做了招待客人,由此祝願一年四季五穀豐登。現在已經成為海豐地區街頭巷尾常見的一種小吃,通常用作午餐。

菜茶

菜茶是有名的海豐小吃之一,它在選料、做法上都十分講究,只有在海豐才能品出其真正的風味。菜茶一般用豬骨熬的濃湯,加在茶裡的是用多種蔬菜還有魷魚幹、蝦仁、蝦乾等東西炒成的湯料,再加上炒米、花生,就成了一碗香香噴噴的菜茶。茶的好吃與否跟湯有很大聯繫,一定要等到骨頭湯熬到發白濃香時才開始吃。

鹹茶

海陸豐人都比較好客,只要你來做客,主人必定會奉上鹹茶。男女老少都愛吃的鹹茶在海陸豐有很長遠的歷史。

其做法是將茶葉、花生米、薄荷等陸續擂好沖上開水後,放入炒米,即成鹹茶。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血蚌是一種很特別的貝類,肉質鮮美,開殼見紅,因而得名。海豐地區的人們習慣在清明節上山掃墓時用它來拜祭祖宗。不過由於血蚌長期在泥沼裡生長,食用前必須經過清水養護一番。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鹹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

九毛膏

九毛膏是汕尾市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汕尾菜的代表,也稱為“狗毛膏”,製作九毛膏需用一種稱為九毛膏草的植物,而九毛膏草是在馬宮雞籠山海邊的岩石上生有九毛膏原草,原草就長在岩石上,一小綽一小綽的,短短細細的,要用鋼湯勺才能把它從岩石上面刮下來。村民要刮一水桶原草才能加工成半斤狗毛膏草。原草剛剛刮下來時顏色時暗紅黑的,雜物很多,要經過多次漂洗和曬乾後才會乾淨。

其中以深汕特別合作區鮜門鎮、海豐海城、汕城區紅草鎮、陸豐東海為代表的最為典型。

牛肉餅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潮汕的牛肉丸,但是海陸豐的牛肉餅可能就沒多少人聽說過了。牛肉餅不同于牛肉丸,因為呈現的是較扁平的餅狀所以有了牛肉麵這個名字。

牛肉餅肉質纖維分散,筋肉相間,嚼起來有種彈性的膠質,再蘸點辣椒醬更是惹味,超級有彈性。

牛肉餅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湯,熬了幾個小時的牛骨湯,特別在把牛肉丸剛剛滾好時.那牛肉丸又大又香.那牛骨高湯更不用提了,撒上蔥或芫荽,香味撲鼻,而且湯裡放有胡椒麵,具有驅寒去濕熱的功效。

小米

小米是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它是以一層皮包著肉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優質美味的小米一定要皮薄而軟,小米是半透明則更佳;肉要爽口彈牙,肉餡內有少量汁液,全只小米要夠熱則為最佳。

在海豐縣紅城電影院門口有著不少攤檔,那裡的小米是比較好吃的。打開鍋蓋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馨香撲鼻,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

白食粿

八百年了,如今的可塘白食粿作法還是延用古老的做法,傳統、地道、純手工,但味道卻是很單一,沒有佐料搭配,沒有配料調味。在美食的世界裡,人們從來都不會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所以味道單一的白食粿中必然會出現與之相互搭配的餡料。

冬節鴿

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汕尾一帶的漢族小吃,因其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是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每天為你提供汕尾最前線的旅遊動態資訊,當地旅遊介紹

景區攻略、人文習俗、特色美食、旅遊視頻 !隨時查看!

-----

騰途旅遊—是你遊汕尾必備的旅遊指南書

時代變了,風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品質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裡,抓起一塊麵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裡,馬上就要拉開鍋裡的麵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裡,稍加修補,薄餅一下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就是薄餅皮了,這個工序是要熟練的師傅才做得來,而且,學徒在學這種“功夫”時還會浪費不少食用面。薄餅的皮做好了,可隨意包上甜餡或鹹餡。

菜包粿

海豐縣梅隴鎮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採用剛剛收成的新米磨成粉,在太陽底下曬乾,製作時用溫水拌攪,用手搓揉 成為很有彈性的垛皮,再以芹萊、蒜子、瘦肉鯨魚絲、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為內餡,精製而成。一般來說,蒸熟便可吃,也有的人講究一點,蒸後又煎。

梅隴的“菜稞”嫩滑噴香,十分可口。這種點心最早的時候叫做菜包,寓意把“財”包起來。從前到了農曆的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做了招待客人,由此祝願一年四季五穀豐登。現在已經成為海豐地區街頭巷尾常見的一種小吃,通常用作午餐。

菜茶

菜茶是有名的海豐小吃之一,它在選料、做法上都十分講究,只有在海豐才能品出其真正的風味。菜茶一般用豬骨熬的濃湯,加在茶裡的是用多種蔬菜還有魷魚幹、蝦仁、蝦乾等東西炒成的湯料,再加上炒米、花生,就成了一碗香香噴噴的菜茶。茶的好吃與否跟湯有很大聯繫,一定要等到骨頭湯熬到發白濃香時才開始吃。

鹹茶

海陸豐人都比較好客,只要你來做客,主人必定會奉上鹹茶。男女老少都愛吃的鹹茶在海陸豐有很長遠的歷史。

其做法是將茶葉、花生米、薄荷等陸續擂好沖上開水後,放入炒米,即成鹹茶。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血蚌是一種很特別的貝類,肉質鮮美,開殼見紅,因而得名。海豐地區的人們習慣在清明節上山掃墓時用它來拜祭祖宗。不過由於血蚌長期在泥沼裡生長,食用前必須經過清水養護一番。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鹹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

九毛膏

九毛膏是汕尾市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汕尾菜的代表,也稱為“狗毛膏”,製作九毛膏需用一種稱為九毛膏草的植物,而九毛膏草是在馬宮雞籠山海邊的岩石上生有九毛膏原草,原草就長在岩石上,一小綽一小綽的,短短細細的,要用鋼湯勺才能把它從岩石上面刮下來。村民要刮一水桶原草才能加工成半斤狗毛膏草。原草剛剛刮下來時顏色時暗紅黑的,雜物很多,要經過多次漂洗和曬乾後才會乾淨。

其中以深汕特別合作區鮜門鎮、海豐海城、汕城區紅草鎮、陸豐東海為代表的最為典型。

牛肉餅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潮汕的牛肉丸,但是海陸豐的牛肉餅可能就沒多少人聽說過了。牛肉餅不同于牛肉丸,因為呈現的是較扁平的餅狀所以有了牛肉麵這個名字。

牛肉餅肉質纖維分散,筋肉相間,嚼起來有種彈性的膠質,再蘸點辣椒醬更是惹味,超級有彈性。

牛肉餅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湯,熬了幾個小時的牛骨湯,特別在把牛肉丸剛剛滾好時.那牛肉丸又大又香.那牛骨高湯更不用提了,撒上蔥或芫荽,香味撲鼻,而且湯裡放有胡椒麵,具有驅寒去濕熱的功效。

小米

小米是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它是以一層皮包著肉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優質美味的小米一定要皮薄而軟,小米是半透明則更佳;肉要爽口彈牙,肉餡內有少量汁液,全只小米要夠熱則為最佳。

在海豐縣紅城電影院門口有著不少攤檔,那裡的小米是比較好吃的。打開鍋蓋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馨香撲鼻,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

白食粿

八百年了,如今的可塘白食粿作法還是延用古老的做法,傳統、地道、純手工,但味道卻是很單一,沒有佐料搭配,沒有配料調味。在美食的世界裡,人們從來都不會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所以味道單一的白食粿中必然會出現與之相互搭配的餡料。

冬節鴿

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汕尾一帶的漢族小吃,因其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是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每天為你提供汕尾最前線的旅遊動態資訊,當地旅遊介紹

景區攻略、人文習俗、特色美食、旅遊視頻 !隨時查看!

-----

騰途旅遊—是你遊汕尾必備的旅遊指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