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義明個人作品展在莞開幕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藏區風情

王義明,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美術教研室主任、視覺藝術實驗室主任、環境藝術研究所所長,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美術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出版書籍《香格里拉的雨季》、《轉山記》。

東莞陽光網訊說起藏區,大家都會想起獨特的異域風光和生活習俗,11月26日在東莞21空間美術館開幕的“精神的長旅:王義明的繪畫行動”,為東莞市民用藝術的方式展現不一樣的藏區——用色彩呈現的雪峰流雲、驕陽雨霧等自然人文美景。

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1月07日,免費對外開放。

展覽伊始,美術館玻璃外展廳裡懸掛著王義明幾次進藏的成果——巨幅長卷藝術畫作《哈達》系列作品,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震撼。王義明介紹道,在展廳入口處並列懸掛的五幅長卷作品,是他在西藏用兩天時間創作的,因為西藏特殊的氣候條件,每天只能畫兩小時,“西藏風很大,

人在那裡容易有高原反應,我認為,在那種條件下,才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 策展人胡斌也認為,是他在海拔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鋪開大尺幅的畫布以色彩“起舞”時,這種身體在特殊地帶的強烈感受與繪畫行動產生原始的共振,從而具有了一種精神的儀式感。

作品展示設計別具新意。

記者在內展廳看到,一條色彩斑斕的巨幅長卷畫作從地面延伸至屋頂,“橫跨”整個屋頂後再落回地面,而地面則設有一行長長的鏡面,倒映著整個畫作。參觀者走在鏡面小徑上,放佛整個人融入了這震撼的畫作中。策展人胡斌指出,西藏在藝術創作中並不少見,但王義明沒有細緻描繪我們平時所熟知的藏區獨特異域風光和生活習俗,

而是著力更為恒久的自然現象——雪峰流雲、驕陽雨霧,當然也有經幡、寺廟、宮殿、村落等人文痕跡,“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是為了再現其形貌,而是因為置身其間而激發的一種情景交融,顯示在畫面上便是那躍動有如火焰的線和噴薄而出的色”。 胡斌表示,從“呼喚”“迷離”“等待”“凝視”“觸摸”“悸動”這些畫題,也能深深體會到,王義明在繪畫過程中的精神行跡。

王義明與參觀者分享作品創作心得。

策展人楊小彥對此也闡釋了自己的看法:王義明在大山之中變成了一個純粹感性的人,然後以這感性為基點,讓才情從身體內部,從每一個細胞,甚至從生命基因深處,像失控般地自動噴湧出來,無所顧忌地、徹底放鬆地傾泄到潔白的畫布上,從而構成了他的行動。

布面油彩《達美擁神山》

綜合材料作品。

布面丙烯《凡間》。

參觀者在作品前駐足觀賞。

現場視頻展現王義明在西藏創作的過程。

多種材料綜合產生奇妙的效果。

從而構成了他的行動。

布面油彩《達美擁神山》

綜合材料作品。

布面丙烯《凡間》。

參觀者在作品前駐足觀賞。

現場視頻展現王義明在西藏創作的過程。

多種材料綜合產生奇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