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除了說厲害還能說啥呢?

機器人聽得多也見得多了,在印象當中,機器人都是“鋼鐵之軀”,它們能夠幫助人們做一些家務,或者進入某些人類無法達到的地區、完成相關的任務,當然還可以在維護社區安全上出一份力。

如果認為機器人就是這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不信就來看看下面這款由香港中文大學的張立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 Kostas Kostarelos 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推出的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沒有用複雜的實驗室技術和工藝從零開始製造功能性微型機器人,

而是直接採用自然界的智慧材料,由可生物降解的螺旋藻製成。

那麼,這款機器人可以有什麼用呢?據介紹,因為有能力感知與疾病發作有關的環境變化,這使它有望成為遠端診斷疾病的探測器。另一方面,因為這些機器人具有天然的內部螢光性和外部(氧化鐵具備的)磁性,所以可以利用螢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技術,很容易地在體內追蹤和驅動它。

也就是說,其未來可用於診斷疾病或者向人體內輸送藥物,具有醫學應用的價值。

不僅如此,機器人上的鐵磁塗層還可以讓研究者微調降解速度。利用磁場,研究人員可以在複雜的生物體內精准遙控機器人。同時,機器人能夠攜帶並釋放出攻擊癌細胞的有效藥物。

用研究人員的話來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通過生物降解來實現(清除機制)的例子。這些機器人擁有在人體內難以觸及部位中進行受控作業的潛力,使他們有可能用來進行微創診斷和治療”。

不過,這款機器人處於發展初期,

在運動跟蹤,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診斷治療效果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在保證機器人(系統)的100% 安全地降解,或者在完成工作之後被清除出體內或主動排出體外這些方面。

雖然在一些專業的概念上,完全看不懂;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款機器人不同尋常、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