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等卑鄙無恥的節目,難道只有我愛看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前幾天有一則怪雞新聞,讓Sir吃了一大鯨:

英國第四頻道去年推出野外生存真人秀《伊甸園》,播出一個月後收視不佳,腰斬。

但參賽者還被蒙在鼓裡,繼續在野外生活了一年……

誰來賠誤工費、醫藥費、青春損失費啊!

消息曝光後,製作方居然表示沒什麼——又不是白錄,今年複播不就行了嘛。

唉,現實比真人秀更殘酷啊。

最近,又有一檔經典野外生存真人秀回歸,要說挑戰人類生存極限、人性底線……還真沒誰比得過它。

製作方美國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挺靠譜——今年邁入第17個年頭,已經第34季,從未斷更。

猜到了吧,就是它——

《倖存者》

Survivor

論生存類節目,還是美國人會玩。其中有3個最著名:

《極速前進》(對,就是被中國引進得面目全非那個)。特點就是一根筋:要贏就拼速度,團結一致比賽到最後,不提倡撕逼。

《荒野求生》。特種兵出身的貝爺個人秀,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為脫險採取稀奇古怪的求生方法。

《倖存者》不一樣,

它更複雜。

既是個人荒野生存之戰,又是多線路比拼,要搞策略、搞社教,樣樣在行……

曾有人在貼吧發起投票:

參加《極速》和《倖存者》哪個更容易贏?

只有7.8%的人認為有機會在《倖存者》勝出。

有挑戰吧?Sir今天就想再說說它。

遊戲規則乍看簡單粗暴。

把16-20位選手帶到世界各地荒無人煙的海島(有時是沙漠),進行為期39天的生存大考驗。

選手們只能依靠有限的工具維持生存所需、參與競賽。

通過不斷淘汰,最終決出唯一的“倖存者”,贏得大獎——100萬美元。

選手們乘船到達海島

看《倖存者》,你對這樣的畫面見慣不怪:

一群衣著清涼的男女。

但,他們不是來喝著雞尾酒度假的,他們得四處捕獵維生。

沒錢,沒卡,待在島上不許走——正所謂“貧賤不能移”也。

自己潛水撈食物不算啥。比如第33季的肯,為了做晚餐,下水捕八爪魚。

第5季艾曼達妹子還學會了生吃金錢龜幼崽(以後基本也就告別接吻了)。

第15季在中國取景,開吃毛蛋和蚯蚓。第27季更神乎,居然連蛆都吞!

(畫面太美Sir不忍心放)

如今播到34季,主題其實就一個——

為求生存,不擇手段。

為求生存。在險惡的環境下無所不用其極,還只是它的准入門檻。

不擇手段。對人性底線的不斷試探,才是最耐人尋味的關鍵。

與天鬥,還要與人鬥 ,它有一套貫穿始終的撕逼遊戲規則。

首先根據選手的特點、職業、年紀、外貌,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或四個部族。

隔幾天進行一次豁免賽和獎勵賽。

豁免賽最關鍵,部落內部通力合作,贏了比賽就能得到豁免,不必參加部族大會。

啥部族大會啊,這麼可怕?

呵呵,就是在大會上由部族全體成員投票,選出一名成員當場淘汰。

淘汰也不可怕,淘汰引發的撕逼,才嚇人。

在這個“高光”時刻,選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或細節,總會被揭發,直接影響投票。

比如17季中,柯瑞妮因受不了蘇格一直把去世的父親掛在嘴邊博同情,破口大駡:

你既沒工作又沒教養

屬於被社會拋棄的那群人

唯一能讓我投票給你的

就是一把興奮劑

這樣你哭你死鬼老爸的時候

才會顯得有點誠意

所以,看部族大會撕逼,是每集的“高☆禁☆潮”。

如果你是選手,你怎麼辦?

為防患於未然,一開始就要和其他成員搞好關係。

要爭取支持、防止中傷,甚至還要中傷別人!那句老話怎麼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所以最好的自保……

就是把別人搞出局。

節目組還大開撕逼方便之門:

你可以用任何手段達到目的,只要不使用暴力。

嘿嘿,搞事空間很大啊,換句話說——

欺騙、造謠、中傷那些日常的卑劣行徑,現在,居然都變成了幫你“倖存”的有力武器了。

好黑暗的節目。

而根據“囚徒困境”定律,你最佳的選擇是:任何卑劣行為,最好都試試。

囚徒困境:兩個被捕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它說明了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

節目剛開始時,每個人都還披著友善的外衣,一副要好好相處的樣子。

第33季營地部族“初會”

馬上就畫風急轉。

每天各種破事多了去:推卸責任、開小會、挖牆腳、告密、偷聽……

他們在鏡頭前還毫不忌諱,大談特談“真人秀厚黑學”。

願意在任何時間

對任何人 幹任何事

只為了讓自己在遊戲中走得更遠

第33季選手獨白(下同)

要懂得站隊、拉幫結派,確保自己在人數上佔優勢。

我已經跟這些人建立起聯繫

這將成為一個強盟

千萬別鋒芒畢露,那樣會成為靶子。

麥凱拉應該出局啊

她是一個大威脅

因為她擅長比賽

於是——

強者成了眾矢之的,因為槍打出頭鳥;

弱者成了暗殺目標,因為拖後腿;

贏家往往是前期“傻白甜”、後期“心機婊”。

越說越像真實社會了……Sir打住。

而且留意,推動遊戲運行的是——投票。

上面說的部族內部投票,投出來的實際是什麼?

不是被淘汰者,而是嫉恨、報復、狡詐……

一切被放大的人性陰暗面。

還有。

當遊戲繼續,一個部族有8人以上離開,它將和其他部族合併,形成新部族,然後繼續比賽。最後剩下的,才是勝利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不止這些。

每季剩下3名“倖存者”時,節目組就會發大招——引入陪審團投票。

聽著挺公正透明?注意,陪審團由淘汰選手組成。

他們之前怎麼被淘汰的?就是被眼前這3名“倖存者”投出去的啊!

一路過關斬將到這裡,居然遇到……

仇家,決定你的命運。

陪審團是節目裡最獨特的變數

被淘汰的人決定誰贏

當然,選手一早就知道遊戲規則。部族內部投票,反映的是“囚徒困境”,而評審團投票,意味著:

N次疊加後的“囚徒困境”!

重複的囚徒困境:因為博弈反復進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

所以,《倖存者》絕不僅僅是陌生人之間的“大逃殺”。

所有的“背叛”“作惡”“互害”等行為都會產生影響,所有的負面影響不一定直接出現,但到最後,你一定感覺得到。

這人際關係,也太接近現實。

而這麼負能量的《倖存者》,好也就好在這。

它黑暗,但它真實。

本來真人秀就是特定虛擬空間中的真實故事(近距離拍攝,以人物為核心,可以接受戲劇化的後期剪輯)。

它一般是由製作者制定規則、普通人參與並錄製、再播出的電視競技遊戲節目。

劃重點——

“真”比“秀”更重要。

而素人的真人秀,又比明星(自帶職業表演特性)真人秀更“真”。

Sir隨手搜了下今年國內第二季度的真人秀。

……一切都沒變。

看似花樣百出,涵蓋了喜劇、競技、唱歌、配對、旅遊、職業體驗……但萬變不離其宗:明星名人嘉賓。

使用明星名人也行,但他們如此高頻地出現,必然削弱真人秀的“真”。

同為美國生存類真人秀的《極速前進》,2014年就引進了,但引進後即改制為明星真人秀,並且,大大降低了競技難度。

我們對“真”的回避,還不止這個。

說回《倖存者》。

其實CCTV2早在2001年就購入並播出過三集。但很快慘遭“剪刀手”,每集45分鐘變成了20分鐘,“刪掉一些不符合國人欣賞習慣”的部分,“利益導向”被淡化,著重強調“知識性”。

閹割只是開始,播出了三天即全面叫停,十幾年來,再未出現在內地螢屏上。

廣東衛視,曾借鑒它的模式,製作了《生存大挑戰》;湖南經視(甚至沒在湖南衛視播)也推出過一檔《征服》……全都好景不長,草草收尾。

原因很明顯,《倖存者》的主題設置是——“互害”。

是的,它與我們傳統的認知“展現優秀、隱藏糟糕”背道而馳。正如知乎網友@池昭寧所說:

Sur裡面充滿了謊言、背叛(早期季度好一點)。而中國人,很多人是不願意暴露自己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的,尤其是在那麼廣的範圍內。

Sir說過,每一檔爆款劇、節目的出現,都反映了該時期的社會集體無意識。

反之亦然。

從嘉賓到主題,對真人秀的“真”的回避,是一種對成年觀眾思辨能力的低估,同時,也將真人秀的喉嚨越扼越緊。

看輕綜藝的人說,假,沒什麼。不過是消遣玩意。

不,如果我們的口味習慣了假,如果我們一直被這種假教育著,那麼最後市場剩下的,必然就是那一類只會傻白甜的節目。

被劣質糖果一直填喂,我們,還會是人類中的倖存者嗎?

Sir看懸。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來毒舌電影APP,點擊右上角“搜索”,輸入“倖存者 第三十四季”。

編輯助理:猜火車的大長腿

隔幾天進行一次豁免賽和獎勵賽。

豁免賽最關鍵,部落內部通力合作,贏了比賽就能得到豁免,不必參加部族大會。

啥部族大會啊,這麼可怕?

呵呵,就是在大會上由部族全體成員投票,選出一名成員當場淘汰。

淘汰也不可怕,淘汰引發的撕逼,才嚇人。

在這個“高光”時刻,選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或細節,總會被揭發,直接影響投票。

比如17季中,柯瑞妮因受不了蘇格一直把去世的父親掛在嘴邊博同情,破口大駡:

你既沒工作又沒教養

屬於被社會拋棄的那群人

唯一能讓我投票給你的

就是一把興奮劑

這樣你哭你死鬼老爸的時候

才會顯得有點誠意

所以,看部族大會撕逼,是每集的“高☆禁☆潮”。

如果你是選手,你怎麼辦?

為防患於未然,一開始就要和其他成員搞好關係。

要爭取支持、防止中傷,甚至還要中傷別人!那句老話怎麼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所以最好的自保……

就是把別人搞出局。

節目組還大開撕逼方便之門:

你可以用任何手段達到目的,只要不使用暴力。

嘿嘿,搞事空間很大啊,換句話說——

欺騙、造謠、中傷那些日常的卑劣行徑,現在,居然都變成了幫你“倖存”的有力武器了。

好黑暗的節目。

而根據“囚徒困境”定律,你最佳的選擇是:任何卑劣行為,最好都試試。

囚徒困境:兩個被捕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它說明了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

節目剛開始時,每個人都還披著友善的外衣,一副要好好相處的樣子。

第33季營地部族“初會”

馬上就畫風急轉。

每天各種破事多了去:推卸責任、開小會、挖牆腳、告密、偷聽……

他們在鏡頭前還毫不忌諱,大談特談“真人秀厚黑學”。

願意在任何時間

對任何人 幹任何事

只為了讓自己在遊戲中走得更遠

第33季選手獨白(下同)

要懂得站隊、拉幫結派,確保自己在人數上佔優勢。

我已經跟這些人建立起聯繫

這將成為一個強盟

千萬別鋒芒畢露,那樣會成為靶子。

麥凱拉應該出局啊

她是一個大威脅

因為她擅長比賽

於是——

強者成了眾矢之的,因為槍打出頭鳥;

弱者成了暗殺目標,因為拖後腿;

贏家往往是前期“傻白甜”、後期“心機婊”。

越說越像真實社會了……Sir打住。

而且留意,推動遊戲運行的是——投票。

上面說的部族內部投票,投出來的實際是什麼?

不是被淘汰者,而是嫉恨、報復、狡詐……

一切被放大的人性陰暗面。

還有。

當遊戲繼續,一個部族有8人以上離開,它將和其他部族合併,形成新部族,然後繼續比賽。最後剩下的,才是勝利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不止這些。

每季剩下3名“倖存者”時,節目組就會發大招——引入陪審團投票。

聽著挺公正透明?注意,陪審團由淘汰選手組成。

他們之前怎麼被淘汰的?就是被眼前這3名“倖存者”投出去的啊!

一路過關斬將到這裡,居然遇到……

仇家,決定你的命運。

陪審團是節目裡最獨特的變數

被淘汰的人決定誰贏

當然,選手一早就知道遊戲規則。部族內部投票,反映的是“囚徒困境”,而評審團投票,意味著:

N次疊加後的“囚徒困境”!

重複的囚徒困境:因為博弈反復進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

所以,《倖存者》絕不僅僅是陌生人之間的“大逃殺”。

所有的“背叛”“作惡”“互害”等行為都會產生影響,所有的負面影響不一定直接出現,但到最後,你一定感覺得到。

這人際關係,也太接近現實。

而這麼負能量的《倖存者》,好也就好在這。

它黑暗,但它真實。

本來真人秀就是特定虛擬空間中的真實故事(近距離拍攝,以人物為核心,可以接受戲劇化的後期剪輯)。

它一般是由製作者制定規則、普通人參與並錄製、再播出的電視競技遊戲節目。

劃重點——

“真”比“秀”更重要。

而素人的真人秀,又比明星(自帶職業表演特性)真人秀更“真”。

Sir隨手搜了下今年國內第二季度的真人秀。

……一切都沒變。

看似花樣百出,涵蓋了喜劇、競技、唱歌、配對、旅遊、職業體驗……但萬變不離其宗:明星名人嘉賓。

使用明星名人也行,但他們如此高頻地出現,必然削弱真人秀的“真”。

同為美國生存類真人秀的《極速前進》,2014年就引進了,但引進後即改制為明星真人秀,並且,大大降低了競技難度。

我們對“真”的回避,還不止這個。

說回《倖存者》。

其實CCTV2早在2001年就購入並播出過三集。但很快慘遭“剪刀手”,每集45分鐘變成了20分鐘,“刪掉一些不符合國人欣賞習慣”的部分,“利益導向”被淡化,著重強調“知識性”。

閹割只是開始,播出了三天即全面叫停,十幾年來,再未出現在內地螢屏上。

廣東衛視,曾借鑒它的模式,製作了《生存大挑戰》;湖南經視(甚至沒在湖南衛視播)也推出過一檔《征服》……全都好景不長,草草收尾。

原因很明顯,《倖存者》的主題設置是——“互害”。

是的,它與我們傳統的認知“展現優秀、隱藏糟糕”背道而馳。正如知乎網友@池昭寧所說:

Sur裡面充滿了謊言、背叛(早期季度好一點)。而中國人,很多人是不願意暴露自己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的,尤其是在那麼廣的範圍內。

Sir說過,每一檔爆款劇、節目的出現,都反映了該時期的社會集體無意識。

反之亦然。

從嘉賓到主題,對真人秀的“真”的回避,是一種對成年觀眾思辨能力的低估,同時,也將真人秀的喉嚨越扼越緊。

看輕綜藝的人說,假,沒什麼。不過是消遣玩意。

不,如果我們的口味習慣了假,如果我們一直被這種假教育著,那麼最後市場剩下的,必然就是那一類只會傻白甜的節目。

被劣質糖果一直填喂,我們,還會是人類中的倖存者嗎?

Sir看懸。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來毒舌電影APP,點擊右上角“搜索”,輸入“倖存者 第三十四季”。

編輯助理:猜火車的大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