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妮鮮花:美國老師如何引導孩子讀繪本

圖文/安妮鮮花

看圖說話,看看美國老師是如何引導孩子讀繪本的:

1

繪本的封皮,很有中國特色。老師先讀出了書名:Ruby'sWish,然後問大家:看看這張圖,能看出來什麼呢?嗯,這上面有個小女孩,黑頭發的,是中國人嗎?同學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老師繼續:你們覺得這本書是寫誰的呢?大家都說:這個小女孩。老師又問:你們能猜出來她可能叫什麼名字嗎?同學們一起說:Ruby。老師說:嗯,我們等下看看是不是寫她的。

老師又問:那你們誰能告訴我,

wish是什麼意思呢?孩子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dream、wants,老師說,嗯,都對,hope也是。Wish 是很容易就可以實現,很簡單的嗎?孩子們說不是。

2

翻頁,看下麵這張圖。老師說:這個故事發上在哪個國家?孩子們說是中國。那是現在的中國嗎?還是很久以前的中國?孩子們們說是很久以前的中國。

為什麼呢?因為人們的服裝不是現在人們穿的服裝。圖上有很多房子,還有人在喂鳥、挑東西。這麼多的房子是一家人住嗎?同學們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老師說,如果是一家人住這麼大的房子,那她是不是很富呢?同學說,嗯。老師接著說,那我們等下就來看是一家人住還是很多人住。

再翻頁,看這張圖。裡面有很多人,他們是什麼關係呢?是同學?同事還是什麼?有人說:family.老師問:為什麼覺得是family呢?-因為上面有老人,還有很多小孩,還有抱著小孩的媽媽。

老師問:如果是一家人,那坐在最中間的應該是什麼人呢?有人說:是爺爺。老師說:嗯,這個家庭是不是很大啊?再回頭看前面的圖,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房子,人多啊。等下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

看這張圖裡面有四幅畫,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是四個季節。老師說,嗯,看春天的時候什麼什麼樣,夏天的時候什麼什麼樣(詳細解釋畫面了)。

那大家看看這和四幅圖有什麼共通的地方嗎?有人說:小女孩的衣服都是紅色。

老師說:哦,對,再看看封面,也是紅色。那說明什麼呢?對,小女孩最喜歡紅色。

大家看這張圖,在幹嗎呢?有人說:寫字,有人說:上課。老師說:那邊上的大人可能是誰呢?有人說:老師。但也有小朋友看了半天說:是爺爺吧。

這個時候大家回頭去找前面爺爺的那張圖,有人說,鬍子是一樣的,是爺爺。老師說:那爺爺在幹嗎呢?有人說:看小朋友寫字呢。老實說:那爺爺是喜歡他們寫字嗎?

小朋友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老師說,嗯,還看不出來。到底是老師還是爺爺,等下看看啊。

看這張圖,他們在幹什麼?對,寫字,把每個人的字都貼在牆上了。這裡面的大人是誰呢?和前面的是一樣的嗎?有小朋友說:不一樣,鬍子不一樣。哦,那他可能是誰?很多人說:是老師吧。哦,那老師在幹嗎?在摸小姑娘的頭。

小姑娘怎麼樣呢?恩,有點害羞。你怎麼知道的?哦,臉上有點紅。那你們覺得老師是在表揚她還是批評她?有人說:表揚。為什麼呢?老師的臉上有點笑意,她的字寫的最乾淨。

看這個圖,是白天還是晚上?恩,是晚上,黑天了,別人家都關燈了。看上面的窗戶裡是誰呢?看她的頭髮,像誰?恩,像ruby。

他可能在幹什麼呢?有人說:寫字,有人說,幹活。老師說,不管她在幹什麼,說明什麼呢?對,說明他她努力,別人睡覺了她還不睡。

看這張圖,誰啊?對,還是ruby,有什麼不一樣嗎?恩,辮子不一樣了,長大了。看她寫的字是不是也不以前多啊?她寫的是什麼字呢?不知道,等下看看。那她寫字的時候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也不知道。

這張圖說的是什麼呢?裡面的人是誰呢?有人說爺爺(小朋友看的主要就是鬍子)。爺爺在幹什麼呢?坐在桌子旁。ruby在幹嗎呢?高興還是不高興?看不出來。那她現在什麼感覺?緊張嗎?有人說:緊張,因為她都不敢進去,手還放在後面。哦,老師說,那為什麼緊張呢?不知道,等下接著看。

看這是幹什麼呢?小朋友拿著燈籠?有人說: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人說:過年。老師說,嗯。那ruby拿了個什麼樣子的?圓的。什麼顏色呢?藍色的。咦?她不是最喜歡紅色嗎?看看都誰手裡有紅色?哦?女孩都沒有,而且女孩都是圓的燈籠。男孩呢?恩,男孩的好看,什麼樣的都有。

看這張圖,他們在幹什麼呢?恩,兩個人在說話。這次ruby還害羞嗎?沒有,因為她看著爺爺的眼睛呢。ruby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恩,不高興。爺爺呢?爺爺很嚴肅。

這張圖是怎麼回事呢?下雪了,ruby在幹嗎?恩,一個人在院子裡,很孤單的樣子。好像很不高興。

這張圖呢?什麼時間呢?哦,是過年,大家穿的都很喜慶。ruby手裡拿著什麼?紅包。那這個紅包是她給別人的還是別人給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最後得出結論:是別人給她的,要不然不會她自己去拆開啊。那紅包裡裝的是什麼?看不出來。

這張圖,看看這兩個人是什麼關係?右邊的是左邊的奶奶?哦,右邊和左邊是一個人?等下看看誰說的對。

和孩子們一起連猜帶看,老師開始給孩子朗讀。用寶爸的話說,讀的真不錯,聲情並茂,孩子跟著她的閱讀自己看。到最後弄明白了:這個ruby是中國的大家閨秀,老爺子很開明,所以從小就讓女孩和男孩一起讀書。

但是大了以後,很多女孩就不讀了,開始做女紅準備出嫁。ruby書讀得好,對於不能像男孩子那樣上大學很是不滿。所以寫下了字幅表達自己的不滿。後來,這幅字到了爺爺手裡,爺爺覺得很震驚。

爺爺知道了ruby的想法後,過年的時候,送給ruby的紅包就是一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ruby,是這所大學的第一個女學生。而ruby,就是作者的奶奶。

整本書,老師並沒有仔細地分析句子結構段落大意之類的。只是引導孩子認真看圖,根據畫面展開聯想,然後從文字當中去認證這種聯想和推斷。看圖和閱讀的時間基本相當。

讀完後,老師和孩子們簡單地討論:Ruby的Wish到底是什麼?她實現了嗎?誰幫她實現的?那是不是很不容易做到呢?

老師介紹說,在古代中國,女孩子是不上大學的,爺爺一定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讓她成為第一個女大學生的,老師要求同學回家之後再讀,但是沒有具體的要求。

關於讀書,總感覺國內外的思路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書就很少有畫面特別好的。最近幾年,國外引進了很多優秀的繪本,才讓這一代孩子飽了眼福。但是在讀繪本的過程中,普遍的還是比較偏重文字。

尤其是大孩子,更要和認字、理解完全地聯繫起來。實際上,繪本就是一個最好的抛磚引玉的方式,不同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東西。

而這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有無盡的想像空間,觀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後的文字認證。而最後讀文字的過程,實際上腦子裡已經把場景很好地刻畫下來了。

這個時候,一些具體的單詞就不是用中文意思去理解,而是用一些場景來對應了。這是對思維最好的訓練。如果用這樣的方式讀繪本,並且在讀的過程中去一步一步地增加識字量,應該就不會有早識字限制孩子想像力的問題了~~

當然這本書的文字內容相對比較多了,不大適合初學的孩子。而老師的閱讀指導,實際上是一種方法上的介紹,等於讓孩子按照這個思路去看圖並且展開聯想。

有人說,鬍子是一樣的,是爺爺。老師說:那爺爺在幹嗎呢?有人說:看小朋友寫字呢。老實說:那爺爺是喜歡他們寫字嗎?

小朋友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老師說,嗯,還看不出來。到底是老師還是爺爺,等下看看啊。

看這張圖,他們在幹什麼?對,寫字,把每個人的字都貼在牆上了。這裡面的大人是誰呢?和前面的是一樣的嗎?有小朋友說:不一樣,鬍子不一樣。哦,那他可能是誰?很多人說:是老師吧。哦,那老師在幹嗎?在摸小姑娘的頭。

小姑娘怎麼樣呢?恩,有點害羞。你怎麼知道的?哦,臉上有點紅。那你們覺得老師是在表揚她還是批評她?有人說:表揚。為什麼呢?老師的臉上有點笑意,她的字寫的最乾淨。

看這個圖,是白天還是晚上?恩,是晚上,黑天了,別人家都關燈了。看上面的窗戶裡是誰呢?看她的頭髮,像誰?恩,像ruby。

他可能在幹什麼呢?有人說:寫字,有人說,幹活。老師說,不管她在幹什麼,說明什麼呢?對,說明他她努力,別人睡覺了她還不睡。

看這張圖,誰啊?對,還是ruby,有什麼不一樣嗎?恩,辮子不一樣了,長大了。看她寫的字是不是也不以前多啊?她寫的是什麼字呢?不知道,等下看看。那她寫字的時候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也不知道。

這張圖說的是什麼呢?裡面的人是誰呢?有人說爺爺(小朋友看的主要就是鬍子)。爺爺在幹什麼呢?坐在桌子旁。ruby在幹嗎呢?高興還是不高興?看不出來。那她現在什麼感覺?緊張嗎?有人說:緊張,因為她都不敢進去,手還放在後面。哦,老師說,那為什麼緊張呢?不知道,等下接著看。

看這是幹什麼呢?小朋友拿著燈籠?有人說: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人說:過年。老師說,嗯。那ruby拿了個什麼樣子的?圓的。什麼顏色呢?藍色的。咦?她不是最喜歡紅色嗎?看看都誰手裡有紅色?哦?女孩都沒有,而且女孩都是圓的燈籠。男孩呢?恩,男孩的好看,什麼樣的都有。

看這張圖,他們在幹什麼呢?恩,兩個人在說話。這次ruby還害羞嗎?沒有,因為她看著爺爺的眼睛呢。ruby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恩,不高興。爺爺呢?爺爺很嚴肅。

這張圖是怎麼回事呢?下雪了,ruby在幹嗎?恩,一個人在院子裡,很孤單的樣子。好像很不高興。

這張圖呢?什麼時間呢?哦,是過年,大家穿的都很喜慶。ruby手裡拿著什麼?紅包。那這個紅包是她給別人的還是別人給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最後得出結論:是別人給她的,要不然不會她自己去拆開啊。那紅包裡裝的是什麼?看不出來。

這張圖,看看這兩個人是什麼關係?右邊的是左邊的奶奶?哦,右邊和左邊是一個人?等下看看誰說的對。

和孩子們一起連猜帶看,老師開始給孩子朗讀。用寶爸的話說,讀的真不錯,聲情並茂,孩子跟著她的閱讀自己看。到最後弄明白了:這個ruby是中國的大家閨秀,老爺子很開明,所以從小就讓女孩和男孩一起讀書。

但是大了以後,很多女孩就不讀了,開始做女紅準備出嫁。ruby書讀得好,對於不能像男孩子那樣上大學很是不滿。所以寫下了字幅表達自己的不滿。後來,這幅字到了爺爺手裡,爺爺覺得很震驚。

爺爺知道了ruby的想法後,過年的時候,送給ruby的紅包就是一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ruby,是這所大學的第一個女學生。而ruby,就是作者的奶奶。

整本書,老師並沒有仔細地分析句子結構段落大意之類的。只是引導孩子認真看圖,根據畫面展開聯想,然後從文字當中去認證這種聯想和推斷。看圖和閱讀的時間基本相當。

讀完後,老師和孩子們簡單地討論:Ruby的Wish到底是什麼?她實現了嗎?誰幫她實現的?那是不是很不容易做到呢?

老師介紹說,在古代中國,女孩子是不上大學的,爺爺一定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讓她成為第一個女大學生的,老師要求同學回家之後再讀,但是沒有具體的要求。

關於讀書,總感覺國內外的思路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書就很少有畫面特別好的。最近幾年,國外引進了很多優秀的繪本,才讓這一代孩子飽了眼福。但是在讀繪本的過程中,普遍的還是比較偏重文字。

尤其是大孩子,更要和認字、理解完全地聯繫起來。實際上,繪本就是一個最好的抛磚引玉的方式,不同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東西。

而這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有無盡的想像空間,觀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後的文字認證。而最後讀文字的過程,實際上腦子裡已經把場景很好地刻畫下來了。

這個時候,一些具體的單詞就不是用中文意思去理解,而是用一些場景來對應了。這是對思維最好的訓練。如果用這樣的方式讀繪本,並且在讀的過程中去一步一步地增加識字量,應該就不會有早識字限制孩子想像力的問題了~~

當然這本書的文字內容相對比較多了,不大適合初學的孩子。而老師的閱讀指導,實際上是一種方法上的介紹,等於讓孩子按照這個思路去看圖並且展開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