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與倫比、美到令人窒息的鳳陽堡,被遺忘的古村落之六

無與倫比、美到令人窒息的鳳陽堡,被遺忘的古村落之六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濟陽鄉濟中村鳳陽堡

鳳陽堡矗立於一片稻田之中,建於1742年乾隆年間,見證了濟陽200多年的風雨。

因該堡塗氏先祖自安徽鳳陽遷徙來此,所以將該堡名名為鳳陽堡。該堡現僅存四邊暢通的跑馬道與中央寬闊的超大內空坪,據說可以容納千餘人。

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築二層。這座土堡在大田諸多土堡中算老前輩。土堡裡有環堡而建的跑馬道,

與別處不同,這裡的跑馬道是“雙車道”,便於堡內的人在道上快速跑動。因該堡塗氏先祖自安徽鳳陽遷徙來此,所以將該堡名名為鳳陽堡。土堡外面,一條細帶水流,就是濟溪。

鳳陽堡的外牆,底層為石砌,高約3米,底層牆厚約3.5米

石牆之上,

再築夯土牆約3.5米,外牆總高度約6.5米

鳳陽堡設有兩個門。這是它的正門。正門朝東, 是個三米多厚的石門。門上有石匾,上書“鳳陽堡,乾隆七年(西元1742年),王春吉旦”。

德星門,鳳陽堡的偏門,偏門朝北

我們有時分不清土堡和土樓的區別在哪裡。以外牆作為承重牆的圍形夯土建築,我們稱之為“土樓”,土樓裡的木質結構建築,依賴於外牆的存在。而外牆基本上不作為承重牆、圍形夯土建築內的木質結構建築基本上可以獨立存在的,我們稱之為“土堡”。

土樓通常就是人們日常居住的住宅,而許多土堡平常並不住人,只有在兵匪盜賊來臨之際,才舉族拖家帶口、趕牛趕豬地躲進去住一段時間。這也是土樓和土堡的區別之一。當然,也有個別土堡日常也住人。

在鳳陽堡內豎立著的介紹牌的末尾寫道“寬大的內空坪,通暢的樓道,這是別的土堡所沒有的,顯得特別。”這點的確特別,長方形土堡在大田中並只有鳳陽堡一座,大田縣湖美鄉旺建村的“攀貴堡”也只一座長方形土堡,其內部雖然雜草肆虐著瘋長著已經能沒過任何人,但是依然能從中看出其內部建有大量的房間,所空的場所遠遠不及鳳陽堡。

對於鳳陽堡內的寬大內空坪,當地鄉政府的余委員表示不清楚鳳陽堡情況,而大田縣博物館的館長陳其忠,曾在他的書中表示:“留出巨大的空地,僅有古井一口,什麼用意需進一步考證”。

僅存四邊暢通的跑馬道與中央寬闊的超大內空坪,據說可以容納千餘人,空坪上有古井一口

南側建有一座木構二層後樓,二樓正中,大約原是供奉祖宗神仙之堂

全景圖

地圖

對於鳳陽堡內的寬大內空坪,當地鄉政府的余委員表示不清楚鳳陽堡情況,而大田縣博物館的館長陳其忠,曾在他的書中表示:“留出巨大的空地,僅有古井一口,什麼用意需進一步考證”。

僅存四邊暢通的跑馬道與中央寬闊的超大內空坪,據說可以容納千餘人,空坪上有古井一口

南側建有一座木構二層後樓,二樓正中,大約原是供奉祖宗神仙之堂

全景圖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