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新扶貧模式 榮成成立山東首家股份制產業扶貧合作社

揭牌儀式現場

大眾網威海4月7日訊4月7日上午,山東首家股份制產業扶貧合作社——益農果品種植扶貧專業合作社在榮成揭牌。

該合作社依據榮成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吸引周邊8個村、78戶貧困戶共同組建。合作社採取按出資比例直接量化入股的方式,每戶貧困戶分得5128元的財政扶貧資金作為專案啟動資金,各占合作社股權0.2%。

在揭牌儀式上,十幾戶貧困戶代表領到了嶄新的股權證。74歲的貧困戶徐秀敏告訴記者,自己心臟一直不好,

常年吃藥,有了這個股權證,不用幹活,每年跟著合作社分紅,生活也有保障。

這種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改變以往產業扶貧項目對貧困戶“只分紅不入股”的收益分配模式,實現貧困戶收益與產業經營效益直接掛鉤,每個貧困戶都能獲得“入股分紅+務工薪金+耕種收入”三份收益,預計年均5000元以上,實現致富增收。

作為合作夥伴,民間資本華峰果品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

對種植基地實行統一經營管理。華峰果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岳建東表示,扶貧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有了好的專案,像他們這樣的企業也樂意參與,有了好的效益,可以實現雙贏。

當前,由於我國農村中的貧困人口絕大多數是老年人、殘疾人或者常年患病的人,他們缺乏技術、沒有管理經驗,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要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實現產業扶貧難度很大,因此項目難找、資金難尋、效果難持久成為很多地方在產業扶貧過程中普遍面臨的“三難”問題。

而榮成市探索建立的股份制產業扶貧合作社,則有效地破解了扶貧工作中的這“三難”。

榮成市益農果品種植扶貧專業合作社依託華峰果品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家有著3000畝種植規模的大型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有著果品種植、管理、市場銷售的成熟經驗和完整模式。作為大股東,華峰果品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服務,

對種植基地實行統一經營管理,借船出海,借雞生蛋,這樣就有效規避了產業扶貧專案通常面臨的人才、管理等困境,減少了市場風險,確保扶貧專案健康盈利,造福貧困人口。

合作社實行股份制,在股權構成上,78戶貧困戶以華峰果業三產融合發展試點項目資金40萬元入股,每名貧困戶量化股金5128元,共占股15.4%,其中每戶貧困戶占股權0.2%。發起人華峰果品以38畝建成兩年的蘋果園及部分資金入股,

共計220萬多元,占股84.6%。40萬的政府扶貧資金,撬動的是220萬的社會資本參與扶貧,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實現了扶貧效益的最大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工作不是一陣風,徹底消除貧困,需要消除貧困產生的土壤,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才能鞏固扶貧成果。榮成市益農果品種植扶貧專業合作社,立足的就是長遠,它把一定比例的上級涉農資金作為貧困戶的扶貧資金,採取按出資比例直接量化入股的方式,讓貧困戶成為合作社的股東,果園達到盛果期後每戶貧困戶每年分紅近3000元。這就給貧困戶一條長期致富的門路。只要這個合作社存在下去並正常運行,貧困戶就將一直有利潤,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的結束而結束,更不會出現反復致貧的現象。

這是榮成市產業扶貧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近年來,榮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來推進。榮成先後出臺了“1+N”、脫貧貸等政策措施,開展了“暖心工程”“雨露計畫”“精准扶貧直通車”等重點工程,建設了“種養+”、光伏、旅遊等多種類型的99個產業扶貧項目,全市14302名省定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今年榮成在全面完成省定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任務的基礎上,把幫扶物件由省定貧困村、貧困戶,向低保線以下的相對貧困群眾和經濟薄弱村延伸,實行財政兜底保障。同時,採取政府主導、村企共建、股份合作、資產收益等方式,大力實施特色種養殖、光伏發電、鄉村旅遊等產業扶貧項目,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防止脫貧後返貧。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

採取按出資比例直接量化入股的方式,讓貧困戶成為合作社的股東,果園達到盛果期後每戶貧困戶每年分紅近3000元。這就給貧困戶一條長期致富的門路。只要這個合作社存在下去並正常運行,貧困戶就將一直有利潤,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的結束而結束,更不會出現反復致貧的現象。

這是榮成市產業扶貧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近年來,榮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來推進。榮成先後出臺了“1+N”、脫貧貸等政策措施,開展了“暖心工程”“雨露計畫”“精准扶貧直通車”等重點工程,建設了“種養+”、光伏、旅遊等多種類型的99個產業扶貧項目,全市14302名省定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今年榮成在全面完成省定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任務的基礎上,把幫扶物件由省定貧困村、貧困戶,向低保線以下的相對貧困群眾和經濟薄弱村延伸,實行財政兜底保障。同時,採取政府主導、村企共建、股份合作、資產收益等方式,大力實施特色種養殖、光伏發電、鄉村旅遊等產業扶貧項目,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防止脫貧後返貧。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